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0月14日 · 一文睇清30多個港九新界行山郊遊好去處. 即睇全文. 郭:痛風是一種 關節炎 疾病,患者因血液中尿酸含量過高,尿酸在關節積聚,成尿酸結晶體,關節因急性發炎而紅腫、劇痛,受影響位置常見於大拇指、腳趾等遠端關節,有時亦可引起發燒、疲倦等徵狀。 患者以40歲以上、常飲酒、少運動的男性為多,可能同時有三高、肥胖、中央肥胖等問題。 尿酸乃嘌呤(purine)分解後形成,嘌呤可由身體製造或從食物中攝取。 正常情况下,尿酸可由腎臟排泄,但當嘌呤代謝失常令尿酸於身體積聚,則會出現尿酸過高。 若情况惡化,患者不單一個關節受累,可能影響其他關節,如腳踭、手指、手腕、膝關節,嚴重個案可能因尿酸沉積在腎組織而形成結石,或出現急性尿酸 腎病 ,影響腎功能。 圖8之8 – (焌陶攝) 少食海鮮為何仍中招?

  2. 2018年6月18日 ·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心臟科專科醫生劉育港稱血液中的膽固醇主要來自肝臟合成及食物前者佔七至八成取決自先天因素後天的飲食攝取則佔兩三成。 劉育港說,如父或母其中一方患家族性高膽固醇,有一半機率遺傳予下一代;如雙親均患病,風險會提高至75%。 劉說,即使先天因素重要,仍不代表可放縱飲食,「因後天是可控制的因素」。 他又提到健康成年人總膽固醇水平宜在5.2 mmol/L以下,建議公眾定期檢查。 現年57歲、患家族性高膽固醇的王先生說,其父因心血管疾病而過身,哥哥姐姐亦患高膽固醇,但他一直未為意屬遺傳病,至11年前因血管堵塞需「通波仔」才恍然大悟。 劉育港說,高膽固醇徵狀易被忽略,但透過家族病史或發現在眼皮邊緣有黃色脂肪瘤,也可找到潛在病患。

  3. 2019年1月25日 · 25/01/2019. 學童, 排名, 睡眠不足, 體能, 體適能.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 中文大學 研究團隊以10項國際指標及2項自訂指標評估香港兒童及青少年的活動表現並完成兒童及青少年體力活動報告卡與全球49個國家及地區情况對比結果發現本港兒童及青少年的健康體適能指標僅獲D級而研究指香港在50個國家及地區中兒童和青少年的心肺耐力平均位於30.8百分位數亦即十個人內排尾三」。 香港兒童及青少年的整體活動平均級數是C-,低於日本及台灣。 是次為中大第二次按「兒童及青少年體力活動報告卡」評估學童狀况,較 2016年的報告卡 新增3個指標,包括健康體適能、睡眠及肥胖。

  4. 2018年9月3日 · 在反思的過程中他整理出另一個對成功卓越的理解——正因有失手的可能仍堅持參與測驗考試和面對功課的評核本身便是一種難得的勇氣和卓越而且是不會因成績高低而被抹殺的成功。. 劉玉琼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專業 ...

  5. 2018年5月25日 · 計劃共同首席研究員黃凱茵稱,體弱是一種健康風險狀况,並非疾病,如長者感到長期疲倦、走樓梯感到困難已是徵狀,做運動有助改善。 一文睇清30多個港九新界行山郊遊好去處. 即睇全文. 長者參加計劃後,要跟從教練做阻力及帶氧運動。 阻力運動可訓練長者的肌肉及爆發力,如單腳企或利用橡筋繩作伸展動作等;帶氧運動則訓練心肺功能,長者可利用毛巾做划艇及打拳等動作。 初期可隔天做15分鐘運動. 另外,計劃設有健康講座讓參加者更了解自己的身體狀况。 參與構思此計劃的港大運動中心行政經理智華建議,長者初期可隔天做15分鐘運動,慢慢增至1小時。 83歲的黃伯是其中一名參加者。 他7年前曾中風,3年前腰骨動過手術,參加計劃時需用四腳架協助走路,現時已轉用三腳拐杖,亦可做到單腳企動作。

  6. 2018年1月22日 · 一文睇清30多個港九新界行山郊遊好去處. 即睇全文. 就業住屋配套 香港嚴重不足. 筆者嘗試歸納會議中多名講者和參加者的寶貴意見,並提出以下建議: 一、照顧者服務發展刻不容緩. 照顧者和復元人士關係密切,唇齒相依,支援照顧者應被視為復元的核心策略。 一些具體的措施,包括為醫護人員和機構員工提供專門訓練,令他們為照顧者提供服務時更有信心和得心應手。 另一方面,不論在醫院還是機構,個案的人手比例一直偏低,在香港的情况是,一名個案經理要跟進50至60個個案,因此減少個案量可讓他們有足夠時間為照顧者提供服務。 至於服務範疇,一些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已為照顧者提供輔導、個案管理、小組等直接服務,助他們了解精神病及支援情緒,成效顯著。 政府應鼓勵機構作更多元化、具創意的活動。

  7. 2017年5月1日 · 腦退化症又名認知障礙症是近年全球關注的重要健康議題之一。 根據衛生署有關香港主要死亡原因報告顯示,2015年因腦退化症死亡的人數為1145人,佔全港死亡原因2.4%,排第8位。 由於腦部受損的範圍擴大,晚期腦退化症人士的身體機能逐步退化,對於環境及身邊事物掌握相對較弱。 很多腦退化症人士可能已不懂得行走,未能清楚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意願,以至個人護理上需要更多協助。 其中一個常見於晚期腦退化症人士的問題就是進食安排,他們可能容易噎住,或不願張開口進食。 言語治療師通常會作出評估,因應情况建議照顧者使用凝固粉或糊餐。 不過,當吞嚥能力愈來愈差,即使照顧者成功將食物放入腦退化症人士口中,他亦有可能出現含着食物或不懂得吞嚥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