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856年 德国 势力侵入,1884年成为 德国 保护国(殖民地),称为 多哥兰 ,直到1918年。. 一战 后,东、西两部分成为英国、法国的委任统治地; 二战 后成为托管地, 法国 根据 联合国 授权对包括 加纳 等地区的 法属多哥兰 进行托管,1957年西部并入 加纳 ,1960 ...

  2. 科索沃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科索沃共和國 (阿爾巴尼亞語: Republika e Kosovës ;塞爾維亞語: Република Косово , 羅馬化:Republika Kosovo ),通稱 科索沃 ( 阿爾巴尼亞語 : Kosovë , 阿尔巴尼亚语 定指形式 : Kosova ;塞爾維亞語: Косово , 羅馬化:Kosovo ),位於 欧洲 东南部的 巴尔干半岛 ,是一個 主權爭端地區 及 有限承認國家 。 塞爾維亞 雖然承認其民選政府,但只承認该地区为塞爾維亞的兩个自治省之一。 自1999年 科索沃戰爭 結束以來,科索沃事实上独立,僅在名義上是塞爾維亞的一部分,實際上則是 聯合國 的託管地,並由 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 臨時管治。

    • 历史
    • 地理
    • 政治
    • 经济
    • 人口
    • 交通
    • 文化
    • 体育
    • 动植物
    • 飲食

    格陵兰的原住民為因纽特人,屬於愛斯基摩人的一支(其餘為尤皮克人,並與阿留申人有親緣關係),不過他們並不自稱為愛斯基摩人,因為這是北美其他原住民部落對他們的稱呼,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帶有貶義。因此他們自稱為因紐特人,於因努特語中的意思為「人」,故外界也逐漸改口作此稱呼,以尊重其文化精神。至於何时来到这裡、以及為何要选擇这個环境嚴酷的島嶼居住,目前未有定論。在冰岛的北歐殖民者于982年到来,冰岛人在格陵兰岛的最南端建立三个据点,居住至今。 格陵蘭这个名字正是这些斯堪的纳维亚人所取。根据北欧神话史诗萨迦记载,红胡子埃里克因为犯谋杀罪而从冰岛流亡至此。埃里克一家及其奴隶向西北航行,以探寻传说存在在那裡的陆地。当他在岛上定居下来后,便给该岛取名格陵兰(Grønland,意即“绿色的土地”),以吸引更...

    格陵蘭是世界最大的島嶼,属于大陆岛,位於北美洲東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西面隔巴芬灣和戴維斯海峽與加拿大的北極島嶼相望,東邊隔丹麥海峽和冰島對望。由於面積龐大,格陵蘭常被稱為格陵蘭次大陸。全島約五分之四地區處於北極圈之內,為極地氣候。 格陵蘭是除南極洲以外,大陆冰川面积最大的地区。幾乎全地區都被冰蓋覆蓋,只有島的極北部和東西兩邊的狹長地帶例外,由於該等地區的空氣異常乾燥,難以形成積雪,地表才得以暴露。亦因為中部地區長期受冰雪蓋壓,故中部地區若去除雪帽覆蓋後,會比島緣地區低。全島以中部偏東最高海拔3300米,邊緣地區平約海拔1000-2000米。若然將格陵蘭島全部冰雪融掉,在冰河侵蝕作用的影響下將會呈現群島的狀態。同时海平面会上升7米。 在1989年-1993年期間,歐洲和美國的氣候研究人員到...

    格陵兰名义上的元首是宗主国丹麦君主,现任为弗雷德里克十世国王。丹麦政府派遣一位高级专员驻于当地(Rigsombudsmand/High Commissioner),代表丹麦君主和政府。雖然宗主国丹麥是歐洲聯盟成員國,但格陵蘭并不屬於歐洲聯盟的一部分。 格陵兰的立法机构为格陵兰议会,经普选产生,任期4年,设31个议席。其自治政府的首脑(格陵兰总理)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 2008年11月25日,格陵兰舉行自治公投,公投在全島80個市鎮和村落舉行,并于當地时间次日午夜左右公布了開票結果:投票率71.96%,其中75.54%贊成自治,23.57%反對,公投案以较大优势獲得通過。2009年6月21日,格陵兰正式成為了國際法下的獨立政治实体,自行管理自身的內政、司法與資源分配,但其國防、外交與財政的相關...

    格陵蘭在上世纪末期曾经历經濟緊縮。自1993年以来,其經濟開始復甦。格陵兰自治政府自1980年来一直采取紧缩财政政策并有效保证了盈余的公共预算和较低的通货膨胀。自1990年岛内最后的铅矿和锌矿的关闭以来,格陵兰的外贸一直处于赤字状态,尽管格陵兰已经重新开始对烃和矿物的勘探活动,但要正式投產仍需要数年时间。据估計,格陵蘭西北和東北部的化石燃料藏量相當驚人,存有將近500億桶的石油與天然氣。另外,在南部納赫薩克市附近的高原,發現了可能世界蘊藏量最大稀土金屬礦床。现今该岛的经济严重依赖于渔业和渔产品出口,此佔出口值的80%以上。捕虾业是当地最大的支柱产业,亦发展有綿羊牧業,但飼料大多由國外進口。 旅游业是该国唯一有短期收益潜力的部门,但这也受到旅游季节短和消费高的限制。包括国有企业和市政府的公共部...

    格陵蘭的人口密度不仅非常低,而且人口呈下降趨勢。這是因為當地昼夜长度非常極端,不符合人类的正常作息,導致當地人患上心理疾病的風險极高,自殺现象频繁。 人口統計: 1. 56,370(2013年1月估计),88%为因纽特人(包括一些混血因纽特人),其余12%为欧洲血统的移民,主要为丹麥移民。另有数千格陵兰人居住在丹麦。 2. 人口增长率:0.9%(2000年数据) 3. 出生率:千分之16.85(2000年数据) 4. 死亡率:千分之7.55(2000年数据) 5. 婴儿死亡率:18.26死亡/1,000安全出生(2000年数据) 6. 人口机械增长率:千分之-8.38(2000年数据) 7. 生育率:2.45新生儿/妇女(2000年数据) 年龄结构: 1. 0-14岁:27%(男性7,718...

    二戰後,美國在格陵蘭島建造基地和機場,康埃盧蘇阿克機場(SFJ) 是最大的機場和國際客運樞紐,擁有大型飛機起降所需的跑道。但SFJ遠離較大的居住區,距首府努克 317 公里。生鮮食品從哥本哈根到SFJ以大型飛機空運,再以小型飛機將貨運轉輸往島內其他各地。努克機場 (GOH) 是島上第二大機場,距首府中心僅 6公里,主要服務於客運交通,提供島內每日或定期航班。全島另有 18 條簡易機場跑道,其中 14 條已有人工鋪設能提供短距航班的小型飛機起降。 民航事務歸屬丹麥民航管理局或格陵蘭機場管理局,島內航班由格陵蘭航空公司運營。國際航班每週有四航班,連結丹麥哥本哈根和冰島雷克雅未克。冰島航空從雷克雅未克飛往納薩爾蘇瓦克,並提供航線服務“荒野一日遊”。另外,格陵蘭航空公司在夏季有班機從加拿大伊魁特到努...

    格陵兰文化以因纽特人的文化为主,并受到维京探险文化的影响。部分因纽特人仍然以捕魚为生。 還有年度舉辦的狗拖雪橇比賽,只要有隊伍就可以參加。 格陵兰开始吸引游人参观,在这里可以进行狗拉雪橇比赛、打渔、健行和跨島滑雪。 在第40届世界圣诞老人大会上,格陵兰被确认为圣诞老公公真正的故乡。 格陵兰大学建于1987年。

    足球是格陵兰的国家体育项目,但格陵兰并不是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的成员。FIFA要求会员国必须有满足最低标准的天然草皮球场供国际比赛使用,而格陵兰的气候条件使得它不可能拥有符合标准的天然草皮球场。

    格陵兰的植物以苔原植物为主,包括大麻、苔草、羊胡子草和地衣。一些无冰地区除了一些矮小的桦树、柳树和桤樹丛外,几乎无别的树木生存。 格陵兰在漫长的冬季没有太阳(极夜现象)。但在夏季由于极昼24小时的日照,格陵兰因此迎来了大量来此繁殖的鸟类,许多植物也生长旺盛。尽管许多鸟类在冬季来临时又飞向南方,但也有些鸟全年都驻足于此,其中包括雷鸟和小雪巫鸟。 格陵兰岛是北极熊的家园。其他动物还有狼、北极狐、北极兔、驯鹿和旅鼠等。大批麝牛分布于岛北部,其极厚的外皮能保护它们免受冰冷的北极风冻害。 在沿岸水域常见鲸和海豹。咸水鱼有鳕、鲑、比目鱼和大比目鱼。

    格陵蘭傳統飲食以海洋哺乳類、鳥類和魚類的肉為主食,提供相當多的蛋白質。 自從受到殖民文化和國際貿易普及,飲食習慣也受到丹麥、英國、美國和加拿大菜餚影響。 由於格陵蘭島的大部分地區被永久性冰川覆蓋,因此海洋是大多數食材的來源。近年來全球暖化改變大西洋鱈魚的遷徙路徑,使東海岸開始有商業捕魚,並有大型魚蝦加工廠。捕鯨是傳統生計,當地土著捕鯨是屬合法,但捕鯨行為背後有部分肉品的國際商業販賣,近來經常受到國際保育團體的關注。格陵蘭島為保護生態永續,有獵捕鳥類的各種規定,鴿子、絨鴨、雷鳥和海鷗是常見的獵捕對象,此外獵人也會收集鳥蛋做為食材。 北歐人將養殖綿羊和牛隻業引入格陵蘭島,更多的肉類得以提供。野味包括馴鹿、麝牛、狐狸和野兔 ,甚至北極熊都是狩獵的標的。肉類經煮熟、乾燥、冷凍、發酵的方式處理後食用,...

  3. wiki軟體由 软件设计模式 社群開發,用來書寫與討論模式語言。. 沃德·坎宁安 於1995年3月25日成立第一個wiki網站: WikiWikiWeb ,用來補充他自己經營的软件设计模式網站。. 他發明wiki這個名字以及相關概念,並且實作第一個 wiki引擎 。. 坎宁安說自己是根據 ...

  4. 历史. 傳說 法兰克王国 查理大帝 為回報安道尔人与 摩尔人 作战,頒布特許狀,在安道爾設立教區,命 西班牙 乌赫尔 的伯爵擔任主教一職。 11世纪時,乌赫尔主教和 法蘭西王国 开始争论安道尔的主权问题。 1278年双方达成协议,安道爾由法国 富瓦 伯爵和乌赫尔主教兩方共同擁有主權(協議內的範圍是今日安道爾政治和國土的雛型),後來富瓦伯爵的主權轉到 纳瓦拉 國王 手中,法王 亨利四世 于1607年下令法国国家元首与乌赫尔主教同时擁有安道尔的主权。 1812年隨著 拿破崙 入侵西班牙,安道尔以及西班牙的 加泰羅尼亞 被 法蘭西第一帝國 吞併。 半島戰爭 結束后恢復獨立。 1933年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以世界 經濟大蕭條 導致社會動盪之名,佔領安道爾。

  5. 京都 (日语: 京都 ⓘ /きょうと Kyōto )是位於 日本 近畿地方 的 都市 ,約等同於今日 京都市 的 市中心 區域。 其歷史起於8世紀建立的「 平安京 」,於794年起被定為 日本首都 ,此後發展成為日本中古及近世重要的政治與文化中心,至 1869年 遷都東京 為止。 歷經千年的發展,京都與 東京 並列為現今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櫥窗。 在 平安時代 之前, 飛鳥京 (日语:飛鳥京) 和 恭仁京 等故都称为京都,平安京则是在平安时代後才定为都城,曾同时被称为“京”或“京都”。 此后,曾依次被称为“京之都”( きょうのみやこ )、“京”( きょう )。 京都最后成为平安京的固有名称被沿用下来。

  6. 名称. 马来人 一早就将乔治市叫做“丹绒”(Tanjung,意为海角),英国第一任总督 法兰西斯·莱特 则命名为“ 威尔斯亲王岛 ”(英太子岛,Prince of Wales Island),但鲜少使用,甚至其后的史书也很少提及,而老一辈 华人 惯称为“槟榔屿”。 之所以称为槟榔屿,是因为早期这座小岛上有许多槟榔树而得名。 后来马来文也逐渐改为「Pulau Pinang」,即“ 槟岛 ”。 而早期 汉人 也会转译「Pulau Pinang」,称槟城为庇能、屏南、庇𠹌(均為 檳城福建話 Pī-néeng的借字寫法)等。 在 马来亚日占时期 ,曾依照槟榔岛的读音,被改名为 彼南 。 《郑和航海图》作摈榔屿,《海录》作新阜,一名布路摈榔,又名摈榔士。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