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1日 · 這3差保障著保險公司的利潤。 此次的第六回經驗生命表將會使臺灣保險公司的「死差益」產生變動。 死差益是實際死亡率低於預定死亡率,按預定死亡率收取的純保費支付實際死亡成本後有盈餘而產生的利益。 保險公司過去計算保費時,高估了未來的利率,營運上有「利差損」,因為臺灣過去的死亡率被高估,許多保險公司是採用「死差益」來填補「利差損」,對此,逢甲大學財務工程與精算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陳彥志博士表示:「這就像損害了A的利益,來填補B的缺口,但保險公司應銷售公平定價的產品,保費精算本來就應該精算正確的價值。 逢甲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助理教授梁穎誼也指出:「目前臺灣保險業希望能接軌IFRS 17,就是希望能公平定價,力求符合現狀,追求的價值與第六回經驗生命表不謀而合。

  2. 2019年9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19 年 9 月 1 日. 0. 3110. 面對低潮,就像成長中的孩子生病一樣,是團隊、家庭與個人必定經歷的情境。 富邦人壽富鈺通訊處處經理游沛宸認為,保險事業就是幫助客戶勇敢面對低潮,堅定核心觀念與價值,讓所有的危機成為豐富人生的一部分。 優秀的保險團隊領導者,也應這樣帶領夥伴,讓創意、趣味、體驗成為事業生涯的焦點,讓危機成為轉機! 許多人離開保險業的理由,不外乎被拒絕、被否定、無業績,然而這也是許多保險從業人員成功的起點。 事實上,許多行業先進都曾經表示,他們的成就、熱情、肯定,其實就是從習以為常的挫折之中萌芽的。

  3. 2024年2月1日 · 108. 僅只是認同IDA的學習平臺、認同IDA這份榮譽能為自己的品牌加分,也很喜歡IDA年會每年都會帶著她到世界各地旅遊加學習。 讓原本不知道有終身會員殊榮的筱慧,無心插柳成為了IDA終身會員。 原本從事服裝設計與批發工作的筱慧,有次陪同服裝同行的朋友到國泰人壽辦理房貸利率調降,因而被一位國泰人壽的業務主管邀請加入保險業。 她當時心想上班的地點能夠就近照顧年幼的女兒,同時先生的事業穩定,家裡的經濟沒有這麼緊繃,在稍有餘裕之下也鼓勵她可以多出去闖盪,看看這個世界、認識不同的人群,而筱慧就在這樣的因緣際會之下進入了保險業。

  4. 2024年5月1日 · 余國銘認為為老闆而工作並不是自己嚮往的工作型態當時便希望轉換到能夠自主經營甚至創業的領域。 有一回,他與在保險業工作的學姊聯繫見面後,得知保險業的工作型態正符合自己對理想工作的期待,不但能夠學習成長、完全掌控安排自己的時間,職涯的發展更是沒有上限的。 因此,他決定跳出既有的舒適圈,來到保險業創業打拼。 聽話照做、穩紮穩打,累積深厚業務功力. 每一位卓越的保險業務員都有著自己的從業故事。 回憶起入行之初,余國銘其實並沒有設定什麼樣遠大的目標,只是一步一腳印地跟著團隊的方向走。 那時,主管鼓勵新人完成公司旅遊獎、新人獎的績效標準,他就聽話照做,經由一年又一年的累積,他不但晉升為主管,更成為了國際獎項的得主。

  5. 2019年3月1日 · 管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鯰魚效應」,又稱「狗魚效應」,簡單說就是保持公司或團隊中刺激元素的存在,讓團隊夥伴不會因為安於現狀而流於安逸,最終失去活力。 而引進有朝氣的新人,正能夠給予團隊合適的刺激。 楊玲芳認為,新人能夠有效起到這份「刺激」的功能,這份初生之犢的朝氣能夠感染資深夥伴,帶動他們繼續追求業績;另一方面,資深夥伴基於「前輩」的身分,自然要為資歷淺的夥伴做表率,更加做好每一個環節,也就帶來了從業的動力與積極性。 歐美有句俗諺:「一千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日文也有句話叫做「十人十色」,都是形容不同人會有不同的觀念與想法。

  6. 2019年11月1日 · IA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講師. 股王大立光於二 一九年九月二十四日申報轉讓持股,林氏家族成員4人轉讓1萬246張大立光持股至新成立的閉鎖型控股公司——石安股份有限公司。 轉讓完成後,石安股份有限公司將成為大立光第一大法人股東。 這並不是第一次大立光申報轉讓持股,於二 一八年九月十八日亦曾申報轉讓家族成員4人6,090張持股至另一間閉鎖型控股公司——茂鈺紀念股份有限公司。 經過2次持股申讓後,創辦人林耀英及林恩舟配偶已無大立光股票;林恩舟、林恩平個人名下持股分別僅剩下540股與8,000股。

  7. 2021年8月1日 · 除了持續性與具價值性的表彰外,又該如何做好目標進度與追蹤的提醒? 龍子明對此表示,當我們訂下千人IDA挑戰目標後,因為分工每一個行星都要有100個IDA的責任額,因而在進度與目標的追蹤就相當明確,每3個月全體總監會舉開共同會議,這個會議要報告每一個團隊的IDA進度是如何,藉此凝聚彼此共識,並評估達成IDA千人團隊的可能性。 同時,藉由此會議彼此交流分享,每一個行星都會各自分享推動的成功作法,如激勵與追蹤目標的做法等,以相互參考與學習,目的都是為了挑戰同一個目標──千人IDA團隊。 除此之外,各行星每月還會透過電子郵件傳遞「追求現況」,讓南九龍全體夥伴都瞭解彼此的情況,以及距離達標IDA千人團隊還有多遠。 到最後的2個月,則是調整為每週都要相互交流,做好最後的衝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