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17日 · 所以,建議大家可先從食物的比例上著手。 最佳營養比例. 以下我們會逐步解釋,先從三大營養開始: 碳水化合物是身體的主要能量來源,盡量避免吃太多精緻澱粉,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動。 盡量選擇全穀雜糧,例如:糙米、五穀米、藜麥、薯仔、南瓜、番薯、淮山等。 這些食物除了高纖維,也可促進腸胃蠕動,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B 群、維生素 E、礦物質,提高體內代謝。 蛋白質. 建議選擇低脂蛋白質,例如: 雞胸肉、蝦、帶子、牛板腱等等。 一般肉類都會伴隨著較高的飽和脂肪量,選擇低脂的蛋白質可有助減肥人士渡過減脂的過程。 脂肪. 選擇好油,以不飽和脂肪為主,如橄欖油、茶籽油、芥花油、堅果油、牛油果油。 另外也要避免反式脂肪和飽和脂肪:例如動物油脂、醬汁、煎炸的食物。 針對減脂的菜單,建議理想的營養素比例則為:

  2. 2019年5月30日 · 1. 番茄炒蛋飯. 呢個飯我個人大力推介,好味又唔肥,酸酸甜甜又開胃。 材料上算係均衡,有蔬菜,又有蛋白質(依碟飯嘅蛋白質來自雞蛋,係一樣低脂嘅蛋白質食材)。 只要落單時,講聲要飯餸分開上,或者餸放側面,咁就可以避開啲高糖嘅汁醬。 熱量參考:500-700Kcal,25-30g 蛋白質(假設有3隻蛋) 2. 時菜肉片飯. 呢個飯係另一款比較均衡嘅推介,都係有菜有肉。

  3. 2021年10月19日 · 中醫講解兼回應 8 大常見問題. 作者. 日期 2021-10-19. 更新 2022-04-21. 穴位埋線是什麼? 穴位埋線即以羊腸線或人工合成線埋入特定的穴位後,透過經絡刺激臟腑氣血流通,在線體被人體吸收之前,能持續給予穴位刺激,調節内分泌,促進新陳代謝,達到治療效果。 穴位埋線的原理是什麼? 須配合中藥調理嗎? 穴位埋線如同針灸。 埋線時,以人工合成線埋於人體穴位,線體於體內軟化、分解、液化與吸收的過程,都會持續刺激穴位,使小血管擴張、促進水液代謝、提高新陳代謝力、加強局部營養供應,令局部受損組織修復,通過體循環將「病理產物」帶走。 以線代針,延長並加強針灸的療效,透過刺激人體穴位,疏通經絡系統,調節五臟六腑氣血循環,進而達到治療的效果,通常對減重、調理體質與緩解痠痛有顯著效果。

  4. 2023年2月23日 · 三酸甘油脂正常值是多少? 過高會怎樣? 即看原因及改善方法. 三酸甘油脂是人體內最常見的脂肪。 它們來自食物,尤其是牛油、其他種類的油及其他含脂肪的食物。 哪麼三酸甘油脂指數多少才是正常? 過高會有甚麼影響? 應該如何降低? 下文為你詳細說明! 作者 Bowtie 醫療資訊團隊. 日期 2023-02-23. 更新 2023-02-23. 目錄. 什麼是三酸甘油脂? 如何解讀三酸甘油脂指數? 哪些因素會令三酸甘油脂水平上升? 三酸甘油脂過高對身體有甚麼影響? 如何降低三酸甘油脂指數? 常見問題. 什麼是三酸甘油脂? 三酸甘油脂又稱「甘油三脂」(英文︰Triglyceride;簡稱︰ TG/TAG,),來自食物,尤其是牛油、其他種類的油及其他含脂肪的食物。 它也來自額外的卡路里。

  5. 2022年12月30日 · 心胸外科手術是針對胸腔器官包括心臟、肺部、胸壁和橫隔膜疾病的治療,心胸外科醫生主要負責的手術包括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和心臟移植手術等。 什麼情況下要看心臟科醫生? 若你有以下的症狀或高危因素,建議盡快尋求心臟科醫生的專業意見,作出確切的診斷並對症下藥: 心悸 (心跳不規律,時快時慢) 頭暈甚至昏厥. 胸口痛 或胸悶. 氣喘. 頸、下顎、咽喉、上腹或背出現劇痛. 手腳冰冷、麻痺、無力或疼痛. 持續性血壓過高或過低. 家族心臟病史. 高膽固醇. 心臟科醫生診症費參考. 各心臟科專科醫生的診症費均有所不同,會診費用由HK$400至HK$4,000起不等,一般不包括藥費。

  6. 2020年5月15日 · 4個簡單改善小運動. 什麼是肩周炎? 肩周炎,又俗稱「五十肩」,因一般出現在四十至六十歲之間的中年人士。 肩關節原本能自由地轉動屈伸。 若患上肩周炎,肩關節就會像被膠水黏住一樣,關節囊裡出現發炎、黏連等情況。 因此,肩周炎患者會出現肩膀疼痛及失能症狀,肩部活動範圍受限制。 肩周炎的成因. 出現肩周炎可以是原因不明的,而常見的成因就有4種: 經常性重複舉高手活動,例如:打羽毛球、排球、游泳、清潔等. 肩關節或附近的筋腱韌帶創傷後遺症. 糖尿病或中風患者,或曾接受手術後需要約二十四小時側臥. 與頸椎關節 / 頸椎神經線有關. 肩周炎的症狀. 肩周炎初發時,以肩膀活動時出現疼痛為主,有時會被誤以為是一般的筋腱拉傷,患者或以為吃點消炎藥、休息一會便沒事。

  7. 2023年8月16日 · 2023-08-16. 2023-08-24. 疥瘡是什麼? 疥瘡(英文︰Scabies)的病原體是一種稱為疥蟎蟲的寄生蟲。 當疥蟎蟲侵入身體的皮膚內寄居及繁殖時,其不斷在皮膚內挖洞和產卵的行為,會引發皮膚敏感、劇烈瘙癢及不適,最終演變成疥瘡這一類皮膚病。 生疥瘡的成因. 疥瘡是一種可以傳染的皮膚病,其主要傳播途徑是透過患者與 其他人共用衣物 或 個人用品 ,例如 毛巾 和 床上用品 ,這些都會接觸其他人的皮膚。 當新的接觸者免疫力較低時,他們可能會因為疥蟎蟲引起的皮膚不適和過敏反應而出現疥瘡。 因此,那些習慣共用衣物和床上用品的家庭,以及像 托兒所 、 養老院 和 監獄 等地方,都容易成為疥蟎蟲滋生的場所,從而令疥瘡在人群中傳播。 疥瘡的症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