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2日 · 一文看懂台達關鍵技術. 台達電今年是輝達GTC唯一受邀的電源大廠,市場更傳出台達通吃輝達Blackwell架構系列B100、B200、GB200伺服器電源訂單。 陳映璇. 2024.03.22 | AI與大數據. 由於AI伺服器帶動高瓦數電源供應器與散熱需求,電源大廠台達電今年是輝達(Nvdia)GTC大會唯一受邀的電源與散熱管理解決方案提供者, 市場更傳出台達電通吃輝達Blackwell架構系列B100、B200、GB200伺服器電源訂單,今年來自AI伺服器訂單將呈現爆炸性成長 。 台達透過 整合電源 、 散熱 及 被動元件 三大關鍵零組件,提供從電網到晶片一系列電源解決整合方案。

  2. 2023年10月3日 · 天風國際證券郭明錤今(3)日在社群平台X指出,考量到CoWoS與HBM供應在今年第4季顯著改善,並有利未來生產能見度,Nvidia正與緯創討論增加明年(2024年)第一季AI基板訂單。 郭明錤今表示,受惠於此,緯創明年第1季基板訂單可望增加約60%。 若產能不足則會將部分訂單轉至明年第2季生產。 此外,惠於新訂單增加,預估緯創的AI晶片基板出貨會在今年第4季創新高,並在明年第1季持續成長10-20%,出貨動能淡季不淡。 郭明錤還預期,緯創將取得B100的部分模組訂單,受惠於模組與基板垂直整合合,有利於緯創提升利潤。 緯創搭上AI伺服器熱潮,今年股價屢創新高,為何能打入Nvidia DGX與HGX伺服器主力供應商? 以下是2023年7月報導。

    • 視行銷為最高任務,台積電上到下都是推銷員
    • 「我從不做筆記!」張忠謀揭露領導者的聆聽心法
    • 披露50年前在德州儀器致勝策略,並點出「商業模型」差異

    從技術、商品與客製品到領導能力、策略,張忠謀在投影片上洋洋灑灑列出了身為一間科技公司領導者應具備的能力,並向聽眾娓娓道來他數十年的職涯間,如何學習及應用這些能力。 張忠謀是技術出身,他也在這場演講中強調,科技公司的經營人最好擁有技術背景,以便跟上技術瞬息萬變的更新腳步,但這並不代表他重技術而輕視商業策略。 進入正題沒多久,張忠謀就點出,「我把行銷當作最高任務(first priority)。」執行長所以能夠領比一般工程師高50倍的薪水,關鍵就在於認識市場,做好行銷創造的額外價值。 「有時候1,000個工程師才能減掉1%成本,但執行長只要將價格提高1%,就能發揮同樣的作用。」張忠謀舉例,但想要提昇價格並不是那麼容易,背後的基礎便是對市場的了解及行銷,同時公司販售的是「商品」還是「客製品」,也會...

    除了對行銷的重視,張忠謀指出,領導者必須善於聆聽,具備包容及領導力。 張忠謀談到,這次公佈的文件是他在台積電30多年來,唯一一份手稿,他本身從來不做筆記,取而代之的是,他專心聆聽會議上的一字一句,觀察對方的一舉一動。 「我相信同樣聽一句話,我比一般人了解的更多。」張忠謀解釋,他會看著這個人,思考對方的措辭,話語背後透露的意含,以及說話時的肢體語言,都會透露出一些訊息。 張忠謀更當場大手一揮,「我現在透露的是我的熱情!」 談到來台創辦台積電時,他自己沒有帶回任何一位部下。儘管曾遭遇「沒有班底難辦事」的質疑,張忠謀卻相當泰然,認為經營者不該讓自己侷限在固定的小圈圈裡,應具備更高的包容性。 只不過同樣在管理人才方面,台積電陸續於美國、日本設廠的現在,張忠謀面對台灣管理者能否妥善跨國管理海外人才的問...

    在這次演講中,張忠謀不藏私地分享他50年前,帶領德州儀器半導體業務擊垮競爭對手的策略。德州儀器當時是電晶體-電晶體邏輯(TTL)領域的領導者,擁有近5成市占率, 「我的策略就是要對手絕望。」他提到,當時德州儀器在學習曲線上具有優勢,因而能以持續削價競爭的手法逼垮競爭對手,「我們毛利率能到40%,而對手只能賺20%,他們毫無希望。」 張忠謀特地補充,學習曲線是眾多策略的基礎,奇異前執行長傑克.威爾許 (Jack Welch)是學習曲線的忠實信徒,旗下業務假如無法在5年內取得業界領導地位就會被撤除,也是基於學習曲線理論的考量。 在德州儀器奠定的領導歷練,最終成為張忠謀創辦台積電時的基礎,讓台積電從一間120人的公司,在他2018年退休時,成為擁有5萬名員工的國際企業,並在去年全球晶圓代工業務中,...

  3. 2021年12月11日 · 2018年是四零四科技營收首度衝破100億元的重要一年。 創立34年,四零四科技除了2020年曾因全球疫情業績一度頓挫,否則這家「從不上市」的科技公司創業迄今,業績不僅不曾衰退,全球員工人數現在更已經突破1300人,在桃園八德擁有一座工廠,100%台灣製造。 低調亞洲一哥,強打「工廠一網到底」 2021年除總部搬遷,四零四科技也宣布跟展碁國際合作,強化台灣工控業務力。 目前四零四業務已覆蓋83國,專注「邊緣端」基礎設施解決方案,包括工業運算、邊緣連網,累積已有7100萬台工業設備透過四零四產品上網,「以前工業設備上網率低,但現在自動化需求,設備上網需求一直提升」四零四集團艾易科技總經理邱皓雲說。 最新的時效性網路 (TSN) 及通過CC-Link IE TSN認證的智慧製造應用方案。

  4. 2021年3月11日 · 根據工研院(IEK)的預估,今(2021)年台灣半導體產業有機會較去年成長3.5%、整體營收更上看3.33兆新台幣。 「而今年辛耘的營收跟獲利都會有雙位數的成長,」辛耘執行長許明棋樂觀預估。 主要業務範圍以濕製程設備、晶圓再生以及設備代理(含半導體、LED、太陽能等)為主的辛耘,在面對2020年新冠肺炎的衝擊時,營收表現較2019年衰退1成、為35億8000萬新台幣,「但2019年在預估2020年的時候,我們都認為相當看好。 撇開疫情不談,許明棋表示當時公司遇見5G、AI(人工智慧)跟物聯網的應用將持續成長,會帶動先進半導體設備的需求,至少1-2年內市場都會有不錯的發展;配合辛耘近年來積極耕耘光阻去除、金屬玻璃設備等應用之緣故,整體成長動能將不只一座引擎。

  5. 2016年11月21日 · 2011年成立的中國群眾募資平台「點名時間」,不僅是亞洲第一個、也曾是亞洲最大的群眾募資平台,但5年過去,募資金額卻已遠落後於財力雄厚的京東和阿里巴巴。 另一方面,2013年創立的台灣藝文群眾募資平台HereO,在無法創造穩定營收的情況下,今年2月轉型為內容訂閱集資平台PressPlay。 兩位來自台灣的創業家張佑和翁梓揚,同樣都是做群眾募資平台起家,分別在大小市場面對了不同的挑戰。 這次,他們與大家分享的是,繳了一輪學費、歷經天堂掉落谷底才學到的「創業失敗學」。 第一課:面對中國巨頭大舉壓境,初心和生存只能二選一. 關卡一:消費者不足,從群眾募資轉型到產品預購. 早在2011年,台灣還未出現FlyingV和嘖嘖時,張佑便在中國創立亞洲最第一個群眾募資平台「點名時間」。

  6. 2021年9月16日 · 11月11日更新:. 美而快在今天公布2021年第三季財報,單季合併營收7.0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2.9%,營業利益0.67億元。. 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0.39億元,單季獲利表現接近上半年獲利。. 每股稅後盈餘(EPS)1.11元,合併營收及EPS均創單季歷史新高。. 累計前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