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3月19日 · 由杜拜商業及旅遊業推廣局首席執行官Issam Kazim(左二)、中國駐阿聯酋大使常華(中)、浙江新華愛心教育基金會創辦人王建煊(右一)、國際龍獎IDA創會主席梁天龍(右二),國際龍獎IDA大會主席吳伯揚(左一)的共同見證下,舉行IDA年會揭幕儀式 ...

  2. 2023年5月1日 · 不任,其實是為了培養人才. 身為領導者,一定要有知人、識人的能力,如此一來,才能知道何人可用、何人不可用。 近賢人、避小人,是組織向上提升的關鍵。 知人之後,當然就是要「任」,給他好的空間、舞台,讓他放手施為,這就是「知人善任」。 問題是,每個人的能力有極限,在他能力範圍以內的事,我們當然可以百分之百的信任,但我們不可能讓一個有才幹的人,永遠做他能力範圍以內的事,一定會讓他挑戰、讓他創新。 這時候,身為領導者就要「知人不任」,要小心謹慎的高密度管理,這才是真正的「知人」,也才是真正的「培養人才」。 對偷懶的領導人,「知人善任」是最基本而簡單的;而「知人不任」也理所當然,因為知道部屬能力不足,所以就不讓他去做不熟悉或有風險的事。

  3. 2021年6月1日 · 保險業是一個特別能在從業的過程中看出一個人特質的地方,夥伴是否夠積極夠主動、對客戶及團隊響應速度的快慢等,都會反映在自身的業績上。 透過業內常見的性格分析測試等輔助工具,以及觀察夥伴日常生活及工作上的表現與狀態,通常就可以判斷出哪一些夥伴非常有潛力成為績優人力,團隊也會投入更多資源在這群人身上,如一對一的對談與教導,讓其展業更順利。 李則曦始終相信績優的人可以更績優,而團隊內的其他夥伴則透過不斷設立標準來促使進步,如此管理上也會更輕鬆。 根據二八法則,大群體中總會有相對績優的夥伴,只是相遇時機早晚的問題,但倘若人力持續低落,就算績優占比高,生產力還是有其限制,1個人做10張單,跟1個人做100張單難度完全不可比擬,所以還是要先讓團隊的人力充足,只要持之以恆增員,績優占比自然會達標。

  4. 2020年9月1日 · 一、金融保險知識能力。 保險從業人員因為業務需要,舉凡保險、儲蓄、外匯、基金、經濟、投資、理財、稅法等,都必須涉獵,也自然具備了相關資訊與知識,而這些都是人們一輩子生活中總會與其有所關聯的,無形之中也練就了金融財務的專業與運用能力。 二、人際關係互動能力。 業務工作是跟「人」密切相關的行業,保險業務人員在市場上面對各種不同屬性的客戶,在職場裡與各式各樣的同事相處共事,人際互動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待人接物、謙恭有禮、不卑不亢、舉止得體、進退應對、包容體諒,這些形形色色的經驗,皆會成為珍貴的人際互動能力資產。 三、團隊共好能力。 保險業務團隊常見大家對共同目標一起努力,如業績目標、團隊榮譽、競賽表揚等,而在這過程中常透過彼此激勵、分享、學習追求成功。

  5. 2019年11月1日 · 2019 年 11 月 1 日. 0. 1381. 入行至今二十二年的澳門友邦保險Shiry資深區域經理陳慧英在加入保險業之初就把自己定位在較高的位置不論遇到任何困難都努力克服一直維持卓越頂尖的表現陳慧英不論在金融環境市場抑或是在生活上遇到任何困難都會用不同的方法和堅強的心態克服挑戰。 互助、互勉、互愛、共成長. 建立團隊緊密的互助文化. 曾榮獲十三年的美國百萬圓桌MDRT頂尖會員TOT的陳慧英認為,專業是細節,態度決定高度,為了將自己的經驗傳授出去,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而建立了自己的團隊,更進一步拓展事業。 對於招募團隊夥伴,她選擇增員對自我要求高、態度正面積極、有高度自律性的夥伴。 因為一個明確想要建立自己事業,有強烈企圖心的人,在遇到困難時絕不會輕易退縮。

  6. 2020年9月1日 · 香港人來臺是依據「香港澳門居民進入臺灣地區及居留定居許可辦法」,符合該辦法第16條的任一項即可申請,並在臺灣居住一定期間後,即可申請定居,取得臺灣籍身分。 其中,最熱門的就為「投資移民」,港澳投資移民臺灣的門檻為新臺幣600萬元(約港幣158萬元)。 但於2020年3月,為了防止「假投資,真移民」,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調整審查標準,要求港澳投資人必須營運或投資企業至少3年,且每年必須僱用2名以上臺籍員工,門檻雖然提高了,但相較於外國人投資移民來臺的1,500萬元仍寬鬆許多。 以下介紹投資、專業及創業移民3種方式: ⠀⠀⠀⠀⠀⠀⠀. 投資移民. 資格: *須在臺灣投資至少新臺幣600萬元(約港幣158萬元)。 *每年最少聘請2名臺籍員工。

  7. 2020年12月1日 · 918. 0. 在臺灣,主管機關依照法定傳染病的致死率、發生率及傳播速度等危害風險程度,將法定傳染病分為6類,而新型冠狀病毒所引起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在臺灣即被歸到法定傳染病中。 目前臺灣所有保險公司的醫療險種,都將法定傳染病列為承保範圍之中,在吳錦的客戶之中,就有一位客戶是新冠肺炎確診案例。 「我從來沒想過,在我的客戶之中真的有人罹患了新冠肺炎。 」約莫在今年(2020年)3到5月間,吳錦有位在美國工作的男性年輕客戶,因為疫情期間無法正常工作,所以選擇暫時回到臺灣。 除了正常的居家隔離外,家人也建議他去醫院做一個較完整的篩檢,不只為求心安,若是真的感染更能夠及早治療。 儘管這位客戶毫無任何不適的症狀,亦聽從家人的意見前往醫院檢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