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HKJCDPRI is based at the HKAM, and partners with CCOUC, HKU and Harvard. We focus on the need for competencies on knowledge, skills as well as attitude to reduce disaster loss and suffering. Join us in our training and exchange activities to build a community of practice in disaster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2. 30 October, 2020 Friday. 思考《2015 - 2030仙台減災綱領》 – 香港有防災減災規劃嗎? 筆者在10月13日的文章為大家介紹了聯合國的「國際減災日」 (International Day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以及提到全球國家承諾減低災害造成損失的《2015-2030仙台減災綱領》(Sendai Framework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仙台綱領》共有7個大目標(以38個指標來衡量)。 七大目標中,絕大部份都以2030年為完成目標的限期。

  3. naturaldisasters. 超強颱風山竹襲港迄今超過1個月,街道上還殘留山竹帶來的瘡痍景致,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在山竹襲港後即時委託香港大學民意調查計劃,就「公眾對防風措施的認知及意見」進行一項簡短調查,並於今天公佈調查結果。 調查發現,有近一半受訪者 (45%)在山竹襲港時,用膠紙貼窗以防玻璃爆裂,這是市民主要的防風準備。

  4. 此個案研究通過個案影片及文件,讓學員了解群眾互相踐踏、大型集會及大型傷亡事故緊急應變的相關知識,以及在災難防護、救援及復原周期各階段作防備的重要性。 個案影片. 學員在此練習中,扮演專責推行預防危機工作公共醫療專家的角色,辨識最有效傳遞資訊的本地及國際人士,以及管理大型集會的典範實務。 在過程中,學員需就一個即將進行的大型集會活動,明確指出如何改善安全管理。 個案文件—1993年除夕蘭桂芳人踩人事件. 下載個案文件. 在1993年1月1 日約凌晨12時5分,慶祝除夕倒數人士離開香港中環蘭桂芳多間酒吧,大約20,000人擁入狹窄斜路及橫街小路,大量市民被路面啤酒及香檳滑倒,63人受傷,當中大部分年齡少於20歲,21人因推撞和缺氧死亡。

  5. 2021年4月8日 · 2021年2月25日. 疫情已持續逾年,市民也儘量減少外出,你是否以為絕大部份的義工都暫停義務工作? 義務工作是指任何人士志願貢獻其個人時間及精神,不為任何回報,無償為改善社會或幫助有需要人士而提供的服務。 根據香港超過四千間服務機構的紀錄,2019年義工服務時數共錄得超過2,264萬小時 [1] ,這數字還未計算沒有登記義工的服務時間,以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數字實在驕人。 Photo by ray sangga kusuma on Unsplash. 義工提供的服務非常多元化,從前線服務至後勤支援,從組織服務至專業領域支援等,給予香港社會及受助人士莫大的支持,並能填補現時社會服務和人員的不足。

  6. About this case. This case on stampedes is aimed at familiarizing students and practitioners of public health, disaster management, and urban planning with the risk of stampedes in mass gatherings. Stampedes and weather related events are the two greatest causes of mortality at mass gatherings.

  7. 14 June, 2019 Friday. A Summary: Is Hong Kong a Disaster Resilient City? A megacity facing high risks from natural hazards. Megacities can be seriously susceptible to various natural hazards potentially posing negative impacts on human health, economy and sustainability.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