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8日 · 四有謀略心,謂作是念何當捶撻,何當殺害。. 五有覆蔽心,謂於瞋恚不覺羞恥,不知過患,及與出離。. 瞋恚心也有五種心相,若五種心相都具足了,就是瞋心圓滿,如果有所欠缺,瞋心就不圓滿。. (1) 憎惡心,就是認為他人對不起自己或損害自己,隨不同情況 ...

  2. 2020年3月8日 · 非尊勝,其非第一,雖依其依處,不能脫眾苦。 若時有歸依,佛法及僧伽,由知苦苦集,正超越諸苦。 八支聖道樂,當趣般涅槃,以智慧觀見,諸四聖諦理。

  3. 2018年11月22日 · 1. 顏淵:顏回(西元前521年~西元前481年),字 子淵,又稱 顏子、顏淵。 唐代為避 李淵 名諱, 曾改其字 為子泉。 春秋魯國人。 孔子 七十二門徒之首。 孔門十哲中 德行科之一。 2. 季路: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 子路,或稱 季路,魯國卞人,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門 十哲之一,少孔子九歲,也是 弟子中 侍奉孔子最久者。 3. 侍:侍立 ,陪侍。 4. 盍:通 「何」。 5. 爾:你們。 6. 敝:用壞了。 7. 無憾:也不埋怨;沒有不滿。

  4. 《入行論》中精進的修法有三種特點: ① 易理解,即詞句容易理解; ② 便於修,指所說法義容易憶念受持; ③ 最圓滿,即修習的方法最為完善。 本論主要按寂天菩薩的教授宣說引生精進的方便,此外雖也引用了其他論典,但都是作為前者的補充。 此中分四: ① 捨離障礙精進違緣; ② 修積順緣護助資糧; ③ 依上二緣發勤精進; ④ 由此身心堪能之理。 這四支的次第是決定的,即先修前兩支——捨離障緣、修積順緣,依此而正發精進是第三支,由修精進而身心堪能是第四支。 日常發師開示. 一開始,要先把障礙拿掉,然後積順緣,做到這兩點之後,再根據這個去策發精進,有這樣的精進,就能夠成就我們要的一切事情。 現在依次說明:第一、先捨離障礙,也就是去除違緣。

  5. 2017年6月23日 · 1. 克己復禮:克己,克制自己。 復禮,使自己的言行符合於禮的要求。 2. 歸仁:歸順仁道。 ,即歸順。 仁,即仁道。 3. 目:具體的條目。 目和綱 相對。 綱,即大綱。 4. 事:從事,照著去做。 意譯: 顏淵問怎樣做才是仁。 孔子說:「克制自己,一切都照著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 一旦這樣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歸於仁了。 實行仁德,完全在於自己,難道還在於別人嗎?

  6. 2021年1月30日 · 一觀能害因及有過無過,如云:「他器與我身,為應於誰瞋,如人形大瘡,痛苦不耐觸,愛盲我執此,損此而瞋誰。 」】 日常法師開示. 我們進一步去觀察能害我生苦的原因也找不到發脾氣的理由。 你觀察能害的因,以及誰有過失誰無過失,不管從哪一個角度去觀察都不應瞋。 「他器」是指他所使用來傷害我的器具。 他用以傷害我的器具跟我的身體,這二者合起來共同造成我的痛苦,到底應該對這二者中的哪一個去發脾氣? 要曉得這個無始惑業所感得的身體雖然形狀像人,實際上是一個大瘡,稍微碰到一下,那真是「痛苦不耐觸」,因為它是惡業所感得的,所以的確是耐不住、擋不住碰觸的。 我對這個東西之所以不認識,是因為瞎了眼,無明,愛執這個身體真是顛倒無比。 現在人家來損害它,你有什麼好發脾氣的? 堪布開示.

  7. 2014年3月22日 · 「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 豈是拈花難解脫,可憐飛絮太飄零。 香巢乍結鴛鴦社,新句猶書翡翠屏 ; 不爲別離腸已斷,淚痕也滿舊衫青。 魏子安 (西元1818年~西元1873年),字秀仁,生於清 嘉慶二十三年,卒於同治十二年。 著《花月痕》。 全書共五十二回,清末這一類小說頗多,但寫得好的並不多,《花月痕》寫得還不錯。 意譯: 自古以來,多情總是徒留愁恨。 美好的春夢從來最易覺醒。 難道是 拈花惹草,令人 難以解脫,可憐美夢似飛絮隨風而去,太飄零。 正如 成雙的鴛鴦,才築好了香巢;翡翠美玉的屏風,剛 書寫完新句。 卻 因為別離,令人 柔腸寸斷,淚水痕跡,也沾滿 青色舊衣衫。 賞析: 《花月痕》,這部書之所以有名,乃在這部書裏的詩詞,多是纏綿悱惻,哀艷感人,即所謂的「香奩體」。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