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3月8日 · 非尊勝,其非第一,雖依其依處,不能脫眾苦。若時有歸依,佛法及僧伽,由知苦苦集,正超越諸苦。八支聖道樂,當趣般涅槃,以智慧觀見,諸四聖諦理。此為尊勝,此是第一,由處,能解脫眾苦。」】

  2. 廣論消文 7 於說法師住如醫想者 P17 L12. 戊二、. 【於說法師住如醫想者。. 第二、視說法師為良醫之想。. 【如遭極重風膽病,便求善醫,若得會遇發大歡喜,隨教聽受恭敬承事。. 如果得了像風病或膽病這類極嚴重的病症,就要尋訪高明的醫師治療,如果真的 ...

  3. 今初﹞. 壬二 依此建立的皈依境:分二. ① 認識皈依境。. ② 堪作皈依之理。. 【如《百五十頌》云:「若誰一切過,畢竟皆永無,若是一切種,一切德依處。. 設是有心者,即應歸依此,讚此恭敬此,應住其聖教。. 」謂若有一,能辨是依非依慧者,理應歸依,無 ...

  4. 2020年4月15日 · ①依止殊勝士夫。 ② 聽聞正法。 ③ 如理作意。 ④ 修行符合正法之法。 【初中有二四聚。 初四聚中,親近善士者,謂如前說,善知識者,乃是一切功德依處,觀見是已而正親近,由歸依佛即是歸依示道大師,隨順此之正行,即是親近示道師故。 子一 親近善士: ① 依止殊勝士夫。 皈依後的學處有二,一.出自《攝分》者與二.出自教授-口訣者。 《攝抉擇分》中的皈依學處內容,可分兩組四法,兩組再可分為四聚(子項)來說明。 第一個四聚,1.就是親近善知識、2.聽聞正法、3.如理思惟、4.法隨法行。 此即為皈依之後,依次第修學佛法的第一步。 以下說明: 1.親近善知識: 正如前文所說,當我們看見善知識乃是一切功德的根源時,便會依止他們。 由於我們已經皈依佛陀,所以也就是皈依開示正道的善知識。

  5. 「皈依之法」分為四種:① 知功德。 ② 知差別。 ③ 立誓。 ④ 絕不承認有其他皈依處。 ※﹝初知功德而歸依者,須能憶念處功德,其中有三: ① 佛功德,② 法功德,③ 僧功德。 今初分四﹞. 癸一 知功德: 子一 佛功德: 「佛功德」分四:① 佛身功德。 ② 佛語功德。 ③ 佛意功德。 ④ 佛事業功德。 【身功德者。 謂正思念諸佛相好,此亦應如喻讚所說而憶念之。 如云:「相莊嚴尊身,殊妙眼甘露,如無雲秋空,以星聚莊嚴。 能仁具金色,法衣端嚴覆,等同金山頂,為霞雲縛纏。 丑一 佛身功德: 此處必須憶念佛陀的相好。 應依照《讚應讚中的一節—喻讚》所說來憶念佛陀的相好:世尊身軀具相莊嚴,極其秀美的眼甘露,猶如繁星點綴的無雲秋季天空。 世尊身軀金黃色,身披端嚴法衣,猶如為晚霞環繞的金山頂。

  6. 《集學論》說:以有主人的財物養護主人所有的身體,若以這種想法而受用,則沒有罪過。僕人何時都是為主人做事,並不是自己擁有財產而以此為生。

  7. 2020年3月11日 · 【設作是念:如是念死及思死後當生惡趣,而起怖畏,能從其中救拔處,是為三寶。 若三寶不違學處,然其處,如何救拔? 有人會這樣想:「即使我們由念死、思維死後將會生於惡趣而產生畏懼、能把我們救離這些情況的皈依處是三寶。 從而奉三寶為皈依處,而且不違犯皈依學處。 但是,皈依處是怎樣救護我們呢? 如《集法句》云:「能斷有箭道,我教示爾等,如來是大師,爾等應須行。 」佛是歸依大師,僧是歸依正行助伴,故正歸依是為法寶。 若能得此,解脫畏故。 就如《法集要頌經》所說:導師如來為你們開示斷除三有痛苦之道,你們必多須如教奉行。 須知,佛陀是開示皈依的人,僧伽是幫助我們成就皈依的助伴,但是,真正的皈依卻是法寶,能證得法寶便能夠解脫怖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