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3月8日 · 非尊勝,其非第一,雖依其依處,不能脫眾苦。 若時有歸依,佛法及僧伽,由知苦苦集,正超越諸苦。 八支聖道樂,當趣般涅槃,以智慧觀見,諸四聖諦理。

  2. 2020年4月15日 · ①依止殊勝士夫。 ② 聽聞正法。 ③ 如理作意。 ④ 修行符合正法之法。 【初中有二四聚。 初四聚中,親近善士者,謂如前說,善知識者,乃是一切功德依處,觀見是已而正親近,由歸依佛即是歸依示道大師,隨順此之正行,即是親近示道師故。 子一 親近善士: ① 依止殊勝士夫。 皈依後的學處有二,一.出自《攝分》者與二.出自教授-口訣者。 《攝抉擇分》中的皈依學處內容,可分兩組四法,兩組再可分為四聚(子項)來說明。 第一個四聚,1.就是親近善知識、2.聽聞正法、3.如理思惟、4.法隨法行。 此即為皈依之後,依次第修學佛法的第一步。 以下說明: 1.親近善知識: 正如前文所說,當我們看見善知識乃是一切功德的根源時,便會依止他們。 由於我們已經皈依佛陀,所以也就是皈依開示正道的善知識。

  3. 2020年3月7日 · 廣論消文114 今既成就多住歸依,亦當來我眾同分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消文114 113頁4行-114頁6行. 【第三隨念悲故亦應安立於諸眾生餘)【「字改為」】是道理者謂由悲愍隨能安立諸餘有情令受歸依。. 丑三 隨念三寶 ...

  4. 2020年3月9日 · 如是雖未棄捨三寶,然俱愛執三寶異品大師等三,亦違不言有餘大師,心未誠,故亦成捨。 若未犯此,僅違學處,非是捨因。 然而,真正捨棄皈依的意思是指我們已違犯「即使性命攸關也不可捨棄皈依」的學處。

  5. 今初﹞. 壬二 依此建立的皈依境:分二. ① 認識皈依境。. ② 堪作皈依之理。. 【如《百五十頌》云:「若誰一切過,畢竟皆永無,若是一切種,一切德依處。. 設是有心者,即應歸依此,讚此恭敬此,應住其聖教。. 」謂若有一,能辨是依非依慧者,理應歸依,無 ...

  6. 2021年1月30日 · 一觀能害因及有過無過,如云:「他器與我身,為應於誰瞋,如人形大瘡,痛苦不耐觸,愛盲我執此,損此而瞋誰。 」】 日常法師開示. 我們進一步去觀察能害我生苦的原因也找不到發脾氣的理由。 你觀察能害的因,以及誰有過失誰無過失,不管從哪一個角度去觀察都不應瞋。 「他器」是指他所使用來傷害我的器具。 他用以傷害我的器具跟我的身體,這二者合起來共同造成我的痛苦,到底應該對這二者中的哪一個去發脾氣? 要曉得這個無始惑業所感得的身體雖然形狀像人,實際上是一個大瘡,稍微碰到一下,那真是「痛苦不耐觸」,因為它是惡業所感得的,所以的確是耐不住、擋不住碰觸的。 我對這個東西之所以不認識,是因為瞎了眼,無明,愛執這個身體真是顛倒無比。 現在人家來損害它,你有什麼好發脾氣的? 堪布開示.

  7. 2020年3月11日 · 【設作是念:如是念死及思死後當生惡趣,而起怖畏,能從其中救拔處,是為三寶。 若三寶不違學處,然其處,如何救拔? 有人會這樣想:「即使我們由念死、思維死後將會生於惡趣而產生畏懼、能把我們救離這些情況的皈依處是三寶。 從而奉三寶為皈依處,而且不違犯皈依學處。 但是,皈依處是怎樣救護我們呢? 如《集法句》云:「能斷有箭道,我教示爾等,如來是大師,爾等應須行。 」佛是歸依大師,僧是歸依正行助伴,故正歸依是為法寶。 若能得此,解脫畏故。 就如《法集要頌經》所說:導師如來為你們開示斷除三有痛苦之道,你們必多須如教奉行。 須知,佛陀是開示皈依的人,僧伽是幫助我們成就皈依的助伴,但是,真正的皈依卻是法寶,能證得法寶便能夠解脫怖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