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4月21日 · 香港MDRT逾1.5萬人. MDRT協會是壽險理財專業人士的國際組織,於1927年成立,遍布全球70個國家和地區,涵蓋500多間公司。 2021年全球首100間最多MDRT公司排名榜中,香港地區的佔了11間,總數超過1.5萬人。 點擊圖片放大. 要跑幾多數先做到MDRT? 要成為MDRT,須達到指定業績要求(保費、佣金或收入),會員身份僅授予一年。 按業績要求,MDRT會員類型可細分為3種:MDRT、Court of the Table(COT)、Top of the Table(TOT)。 如表2顯示, COT及TOT的業績要求,分別為MDRT的3倍及6倍。 點擊圖片放大. 【「百萬圓桌」(MDRT)會員年收入有幾多? 點先可以成為會員? : 按此 】 爆數以外的「倫理綱領」

  2. 2018年10月9日 · 根據網紅數據分析平台Cloudbreakr的資料,香港第一名的KOL是Liz 리즈。 相對其他排名的KOL來說,她的粉絲總數不是最多,但影響力則是第一。 而Cloudbreakr的影響力指數是根據KOL與粉絲互動及其增長率和表現計算的。 榜上有名的大多都是藝人如李亞男、單文柔及麥美恩等,他們擁有較高的知名度,粉絲的數目都較普通的KOL多。 其他的KOL主要為YouTuber,利用社交媒體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的事情。 現在大部分的KOL的主要收入是不同品牌的廣告,廣告商會根據粉絲的數量及按讚的數,而去選出適合的KOL。 隨着KOL的數量增加,網紅數據分析平台就提供了綜合的數據給廣告商參考。 【KOL排名】本港10大KOL 你識幾多個? 撰文 : 曹佩鈞 本網記者.

  3. 2019年8月16日 · 有網民解讀李嘉誠是希望示威者及政府應以對話解決問題,認為「誠哥最強和理非」;亦有網民從時代背景解讀,李賢是向當時的當權者,即武后諫言,所以指這聲明是「明顯講比(畀)中共聽」,希望特區政府及中央政府不要再摘瓜,解讀李嘉誠是支持示威者。 有網民擔心大陸會封殺李嘉誠。 不過每人的解讀不盡相同,有網民就解讀「最好的因,可成最壞的果」為示威者原意是好,但演變成現今的混亂,持續下去香港只會「攬炒」( 玉石俱焚 ) , 呼 籲 示威者「收手」。 有網民解讀李賢最終難逃死亡的下場,因此示威者再繼續下去最終都「瓜得」(沒好下場)。 不過,有網民認為李嘉誠立場模稜兩可,可以解讀為「兩邊都鬧」。

  4. 2023年3月25日 · 達利奧認爲,20至30嵗的年輕人開始走向獨立、尋求事業成功,進入人生的嶄新階段,要把工作與熱情結合,同時應重視儲蓄,他給出了三條理財建議。 思考自己的儲蓄、有多少錢用於儲蓄. 思考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是想想自己每個月花多少錢、有多少錢的儲蓄,這樣能維持多少個月的生活。 重視儲蓄、認真計算,因為儲蓄就是自由和安全,想想那是什麼。 思考如何儲蓄、分散投資. 要認真思考應把存款放在何處。 現金儲蓄風險最小,但在一段時期內可能是最糟糕的投資。 因爲通貨膨脹會令你為收入交稅,所以要將存款轉移到其他資產中。 而關鍵就在於做好分散投資,確保投資多樣化。 萬一其中一項投資選擇失誤,可以降低損失、規避災難性後果。 此外要謹慎對待債務。 考慮負債問題時,要想一想這些債務是會促進儲蓄,還是會產生收入。

  5. 2021年6月4日 · 這次的主角施傅,是一位曾經欠債80萬,在跌跌碰碰中成長,終在38歲達到財務自由,回流加拿大與家人享受生活的人。 回顧過去30多年,施傅總結了在投資理財路上令他後悔的8件事,我們看看他的經歷,從中學習。 【要做小富婆揮手區 戒甩「好有同感」的消費習慣 : 按此 】 呢8件事或許你我也有共鳴 . 點擊圖片放大. +5. 1) 婚禮支出太多. 雖然只結了一次婚,施傅卻擺了兩場婚禮。 舉辦一場婚禮,又要花時間又要花費金錢,他提到若當年以結婚的資金用作投資,可以提早開始財務自由的路。 當時為了籌備婚禮,沒有時間研究樓市。 若可以再選擇,他會舉辦婚禮,但資金上會節省點,而婚禮規模亦會縮小一點,因為數十萬元用作投資可以帶來更大回報,這些都是屬於機會成本。 2) 高消費興趣. 施傅喜歡玩音樂及買車。

  6. 2017年5月12日 · TVB大股東身份曝光又如何? 博客. 發布時間: 2017/05/12 09:04. 最後更新: 2017/05/12 09:04. 分享: 近幾年,不少香港人都愛把無線電視叫作「CCTVB」,目的就是要諷刺一下這家香港最大的免費電視台的親北京的編採方針。 而事到如今,這家一直自我定位為香港電視台的企業,卻被揭露了底牌,原來來自中國的上海市前高官黎瑞剛,才是TVB單一最大股東,以黎在中國的身份來控制一家香港的免費電視台,任誰都知道是政治考慮高於一切,無線電視是否黨媒還需問嗎?

  7. 2020年12月18日 · 【行山變買樓! 黎諾懿分享首次置業經歷 嘆港樓價高難上車: 按此 】 投資輸近百萬經歷 成裝備自己契機. 損手經歷讓黎諾懿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之後加緊學習投資知識,他認為「每個地方都可以賺到錢,但視乎你對事情的認知有多少。 你認知愈多,賺錢能力愈高。 」此後投資前,他都會先了解投資產品及公司的背景。 黎諾懿指,不少人投資產品時只著眼風險高低,卻未有了解當中的成份;他認為知道所投資的基金如何組成,便可因應市況而改變投資策略。 隨着歲數增長,黎諾懿近年投資態度亦愈趨謹慎,以投資債券、基金為主,因為回報率較高但風險較低。 點擊圖片放大. +3. 收息VS升值? 轉投科技股有得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