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2日 ·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袁美欣卻指當減重過快初期減的大多是水分而非脂肪減肥效果有限當體重快速下降時肌肉流失新陳代謝就會減慢熱量消耗亦會較低更難減重

  2. 2020年3月4日 · 今期找來專業健身教練,分享幾招家居操肌及體能運動,讓大家繼續操fit肌肉,強心健肺,在抗疫路上邁步前行。 目錄. 停鍛煉一周 肌肉流失. 依身體狀况調節運動量. 運動後忌立即坐或躺. 深蹲 練大腿及臀部肌肉. 平板支撐 鍛煉核心肌. 體能訓練 加強心肺功能. 知多啲:劇烈運動後 提防免疫「空窗期」 停鍛煉一周 肌肉流失. 無論疫情怎變,人體的運動需求不變。 「肌肉不鍛煉1星期,就會開始萎縮,大家困在家中,連出街買菜、拿東西的機會都減少,導致肌肉流失。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及運動學系副教授雷雄德道。 別忘了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老中青3個群組都要恆常運動,免疫力才有保障,確保身體健康。 5至17歲的人,每日最少需要60分鐘不同類型的運動,成年人或長者則需最少30分鐘運動,加每周最少2次力量鍛煉。

  3. 2023年12月7日 · 明報專訊4名港大學者包括前政府抗疫專家顧問袁國勇和孔繁毅今日在本報撰文針對外防輸入鞏固公私營醫療系統安老院樓宇等範疇提出建議包括於非疫情時嚴格篩查發熱或生病入境旅客用鼻咽拭子篩檢 發燒 旅客研究逐漸淘汰舊式安老院和重新定下硬件標準研究新建高層住宅訂立防疫標準。 他們指出,防疫全盤戰略應適用於應對不同潛在病源,措施不管任何病源均能抵禦,以「平時如戰時,戰時如平時」態度,在軟件、硬件甚至心態建立足夠抗疫韌性,即使疫症重臨仍生活如常。 新冠後大流行隨時再臨 港大4學者:公院提升防疫硬件 私院須分擔壓力. 新冠疫情受控,惟大流行隨時再臨。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名譽副教授龍振邦、名譽助理教授趙晞揚,以及港大內科學系講座教授孔繁毅撰文回顧新冠教訓並提出建議。

  4. 2018年10月15日 · 【明報專訊】人體免疫系統理應可消滅癌細胞,惟體內「煞車機制」一旦被激活,會令免疫細胞無法辨認癌細胞,猶如「武功盡廢」。 今年奪得諾貝爾醫學獎的美日學者,發現免疫細胞上的蛋白「CTLA-4」及「PD-1」為煞車的「元兇」,研發出相應抑制劑,使免疫細胞重新辨識並消滅癌細胞。 港大醫學院利用「PD-1抑制劑」治療中至晚期肝癌患者,發現先用免疫治療的存活期中位數達兩年,比標靶治療多8個月,免疫治療有望可作肝癌的第一線治療。 目錄. 抑制劑阻癌細胞扮「正常」 有望成肝癌第一線治療.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副教授邱宗祥(圖)表示,港大利用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研發的「PD-1抑制劑」治療病人,發現可阻隔免疫細胞(藍色)與癌細胞(紅色)結合,重新激活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有望推動免疫治療成為肝癌的第一線治療。

  5. 2017年5月22日 · 22/05/2017. 大醫精誠, 梁卓偉.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1887年孫中山入讀華人西醫書院的同年,還有一位大醫剛剛誕生,他既是孫中山的師弟,也是其革命同袍;不但他個人名聲顯赫,他的家族成員也紛紛行醫,為香港醫療貢獻卓著,所言正是養和醫院的首任院長李樹芬。 據養和醫院現任院長李維達回憶,大伯李樹芬童年在美國波士頓時曾被頑童擲石擊中,當場頭破血流,經治療後傷口迅速癒合,醫生為小樹芬縫針時,還一刀剪掉了他腦後的辮子,使他幼小的心靈深受衝擊,從此立志學醫。 但多年後他遇上更大的衝擊,長子出生時因接生使用的剪刀不潔導致不幸夭折,當時身處民智未開、醫術和迷信難分的晚清,他的遭遇豈是孤例? 除了治病救人,在中國發揚現代醫學,改善華人大眾的健康,成了他認定的使命。

  6. 2020年10月27日 · 27/10/2020. 眼疾問題, 眼科, 眼科專科, 養和醫院. 人人都知道眼睛和視力有多重要,但懂得好好保護和認識這對靈魂之窗卻並非很多人做到。 早於1980年成立的養和醫院眼科部,創立初期原來僅得養和醫院院長李維達醫生一人坐鎮,由治療、驗眼至配鏡都要「一腳踢」,時至今天已擴展至16名眼科專科醫生,各展專科所長的同時,整個過百人團隊更同步實踐3T:悉心教學(Teaching)、團隊精神(Teamwork)和互相信任(Trust)的核心價值,與港並進。 瞬間走過40年,人才和醫療儀器的不斷發展下,對一些過往隨時有致盲機會的眼疾患者來說,帶來了什麼曙光呢? 文:謝美芳 協力:Jovy、夏穎欣. 攝影:陳國良、黃永昌(部分相片由受訪機構提供)

  7. 2017年5月8日 · 鼻敏感是香港其中一種常見病,除了成年人,不少兒童也受鼻敏感困擾,不單止影響日間工作,也會令睡眠變差。 醫治鼻敏感的偏方五花八門,花椒就是其中之一。 註冊中醫邱宇鋒表示,花椒最大用處在於調味料上,其中以川菜或麻辣火鍋最為常見;古書中稱為秦椒,可以入藥,「它在中藥分類中屬於『溫裏藥』,為芸香科灌木或小喬木花椒樹的果實果皮製作而成,以四川生產的花椒質量最佳,因此又稱為『川椒』」。 《神農本草經》記載,花椒「主治風邪氣,溫中,除寒痺,堅齒長發,明目」。 邱宇鋒解釋花椒性溫,味辛,歸脾、胃、腎經,有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的功效。 「臨牀上多用來醫治由於寒邪侵襲(長期處於冷氣房)引起的腹痛、嘔吐、腹瀉,有溫中焦、暖脾胃的功效,古籍記載也有用於治療腸道寄生蟲所導致的腹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