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九龍寨城 (或稱 九龍砦城 ,俗稱 九龍城寨 或者 九龍城砦 ),是 香港 殖民地 時代位於今 九龍城區 的一座圍城,於 1993年 被拆除。 目次. 1歷史. 1.1建立初期. 1.2無人管理. 1.3改建公園. 2九龍寨城公園. 2.1禁煙安排. 3外部連結. 歷史. 建立初期. 九龍寨城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 中國 的 宋朝 時代,為 官富鹽場 的駐軍。 至 清朝康熙 七年( 1668年 ),當局於 畢架山 上設九龍墩台,康熙廿一年( 1682年 )改為九龍汛。 嘉慶 五年( 1810年 ),當局將原守 佛堂門 的炮台移往九龍汛旁。 香港島 自 1842年 成為 英國殖民地 後,大清國於 1847年 擴建九龍汛為九龍寨,並將原駐守 大鵬灣 的大鵬營調動於此,與對岸的 維多利亞城 遙望對峙。

  2. 所謂海盜其實是明朝遺臣鄭成功。 因為他在沿海有很多支持者,所以清廷下令遷界,企圖斷絕鄭成功得到的資源。 後來,鄭成功投降,朝廷下令復界,已遷至內陸的圍頭人不願遷回,最終只有三成人復返,又因沿海地區開發不足,朝廷張貼皇榜,招攬人才開荒。 當時沒有客家,只有客籍。 所謂客籍,即是籍貫是所在地以外地方的人,用現在廣東人的說法即是外省人、外江佬。 就算不是客籍,也報稱客籍,因為只有客籍才拿到朝廷和味的津貼。 起初「本地」人和客籍人士相處融洽,但一百年後,雙方人數已不相伯仲,客籍人士節衣縮食買田地,並且攤分了每個鄉市的科舉考試名額,矛盾逐漸加深,「本地」人才開始叫這些外來人口為「客家」人,最終在1856年至1867年發生土客「械鬥」。 自此分為「本地」和「客家」。 [10]

  3. 吉慶圍 是香港一個著名的 客家 圍村 ,位於 元朗 錦田 錦田公路 側,與 永隆圍 、 泰康圍 、 南圍 、 北圍 和 新圍 合稱「錦田六圍」。 目次. 1 歷史. 2 鐵門事件. 3 交通. 4 參見. 歷史. 吉慶圍呈長方形,佔地45畝(長約100公尺,寬約90公尺),設計整齊、對稱,是典型的圍村建築。 鄧氏 遠祖鄧符協早於 北宋 時來此定居,後來族人鄧伯經與另外兩人於 明朝成化 年間( 1465年 至 1487年 )建築圍村居住,至今已逾500年歷史。 這裏住有400個 鄧氏 後人。 初無 圍牆 ,及至 清朝康熙 初年,由於地處瀕海,為防寇盜,鄧珠彥和鄧直見才加建了6公尺高的青磚圍牆。 牆基用石築砌而成,壁上有砲口,圍牆四角,均築砲樓,並加連環鐵閘。

  4. 大埔 是 香港 新界 東北部,面臨 吐露港 的一個地方。. 大埔位於吐露港西北面,距離 沙田 北部約11 公里 , 粉嶺 南部約八公里。. 大埔區的面積約為14,740 公頃 ,三面環山,分別為 八仙嶺 、 九龍坑山 、 大帽山 和 草山 。. 主條目: 大埔墟 和 大埔新市鎮 ...

  5. 歷史. 有史記載, 1672年 建立 大埔舊墟 , 1892年 增闢新墟 太和市 ,以至 1970年代 發展為 大埔新市鎮 。. 大埔 一地,原屬瀕海的荒僻地帶,最初見於 史書 記載,是在 西元918年 時,由 南漢 政府置為「媚川都」,撥劃軍籍三千人隸屬此都,督令他們入海採珠 ...

  6. 粉嶺圍. 粉嶺 位於 香港 新界 東北部,與 上水 、 打鼓嶺 和 沙頭角 同屬於 1979年 成立的 北區 行政區。. 新界五大族 中的 鄧氏 及 彭氏 分別定居於粉嶺的 龍躍頭 、 粉嶺樓 、 粉嶺圍 及 掃管埔 等地。. 戰後港英政府 開始對新界進行深化管治,將新界分成27個 ...

  7. 公和洋行 ( Palmer & Turner Group , P&T ),在 香港 的中文名称又称为 巴马丹拿 集团,是一个在远东地区历史悠久的英资建筑与工程事务所,服务范围包括规划设计、建筑结构以及机电工程。. 自 1868年 成立以来,该机构已经在许多 亚洲 城市,特别是 上海 和 香港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