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2月30日 · 【明報專訊】鳳凰衛視香港台明年1月1日節目大改動,除「小飛俠」林燕玲丹瑞加盟外,還跟三大內地視頻播放平台愛奇藝、優酷、騰訊,推出超過200部劇集和綜藝節目。

    • 新選舉制度強化了關係政治?
    • 以「政治為終身志業」的院系教育
    • 「資本是沒有祖國的」
    • 「平等政治」與「希望政治」

    「完善選舉制度」落實,需通過「選舉委員」提名方能獲參選機會,門檻提高。不少人直觀認為「素人」及「新秀」更不易獲選委青睞,變相有利「政商後代」。政治領袖不取決於門第,重要的是,是否懂民生、有手腕、具遠見。本文想探討一個過去鮮有觸及的課題:究竟在香港有否條件在「政商後代」培養出政治領袖? 「貴族參政」在不少政體屢見不鮮。貴族參政歷史根深的英國,過去多屆首相都來自中產或以上家庭,部分更是富甲一方的貴族之後。可合理預期他們生活無憂,並與上層名流及跨國企業高層擁有特殊私人及家庭關係。簡單地說,英國首相年薪約170萬港元(香港特首年薪約500萬港元);實際上要維持上流社會生活,根本不可能沒家族支持參政,僅依賴微薄薪俸明顯是杯水車薪。 綜觀大部分政治領袖一生仕途,都要廣結人緣,累積口碑是很重要條件。無疑出...

    除了人脈,政治領袖能否具感召力,組建有相同理念的團隊,亦是重要條件。筆者發現,學院的教育,實際帶來相對穩定及公平的政治培養機制。比較英國的政治領袖及港督,會發現在學歷及學科專業上都有很特定方向。英國本地常有說法形容,牛津大學是國會議員的搖籃;工黨領導則有不少來自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內地政治也有相似情况,政商領導不少出自「北清」兩所國家頂尖學府。 有云「學而優則仕」。收分要求最高的學府,吸納的都是被社會認可的精英。其一,不論出身,都需通過公開考試而被取錄,確保公平性及個人能力。其二,同窗在求學時期坐而論道,建立識於微時的信任;也對當下時政、未來政局產生共同理想與社會關懷,為團隊建立雛形。其三,個別學院的政治學科訓練定位明確,培養世界各國管治人才;學科設計上兼備理論和實用。 顯然香港各大院校的政治...

    回到本地,政商二代何以多年難有政治領袖?筆者私下訪談,歸納了幾個主要問題。 第一,政商二代對參政或加入「熱廚房」都心存顧忌,機會成本較高。大部分香港「政商家族」都有商業背景,即使不考慮自身情况,也要顧及企業或家族利益。過多參與政治,有機會影響企業發展。有時高調的表態更像是為滿足組織要求及需要,參與政治更像是社交、維持政商關係。 「資本是沒有祖國的」。香港絕大多數企業都涉及全球業務,香港只是板塊其中一部分;他們的利益不一定與中央及港府完全一致,缺少誘因共同維持管治;港英政府年代的匯豐銀行、怡和洋行的業務則全賴於亞洲和香港,有很大動機與港英政府同心同德。同樣情况與英國本地政治人物相似,大多是百年家族,家族利益已經在政商界盤根錯節,在情在利也需要共同維持管治。 第二,即使有意培養「政商後代」作為政...

    未來的政治制度,顯然已經為「愛國者治港」,定下政治底線及制度保障機制。「政治議題」將不會是未來選舉主要裂隙;取而代之理應是在民生、經濟、發展、環保、社會福利等問題上的完整構想和識見。 對港部門及建制陣營也應該與時並進。有意識地改變用人思維,放棄「計劃式」的培養,轉為循「市場式」的風險投資。根據不同政策領域中的表現及潛力,招徠在該領域中的人才,平等對待、長期關注和聯繫,作適當政治引導,並給予足夠空間和機會。尤其明確了「愛國者治港」的制度底線後,是時候減少以諮詢委員會及各類公職作為政治培訓場或友好酬庸——現時這些做法,有時反而削弱這些崗位的權威、信任及「行政吸納政治」的重要功能。 筆者一直認為香港有很多了不起的政商家族,如何在香港這個複雜的政治和經濟環境自處,一直游刃有餘。然而,新國際形勢已至,...

  2. 2022年3月10日 · 事隔19年,第五波新冠疫情未完,已有2656人死亡,被問到官員須否問責,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稱,本屆政府尚餘數月任期,「叫佢問責下台也無意思」,但希望政府盡力減少疫情對市民的傷害,而本港已經歷兩年疫情,第五波不論醫療配套、人手硬件抑或隔離設施「咩都冧晒檔」,政府事先欠部署,「無畀市民睇到政府點樣好好去迎接呢場風暴」,「之前清零數個月,是否以逸待勞呢?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3. 2022年1月26日 · 【明報專訊】黃子華最近為主演的賀歲片《飯戲攻心》宣傳,前晚聯同片中演員鄧麗欣(Stephy)、張繼聰、王菀之、林明禎及陳湛文為戲院新春回歸集氣,即席寫上新年願望,冀電影能順利上映;日前黃子華又接受鄭裕玲(Do姐)的電台訪問,讓「余樂天」與

  4. 2023年8月30日 ·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質疑,律政司提控前有否考慮清楚,形容案件已對社會構成損害(the damage is done),不會因撤控而改變。 有醫管局前高層認同案件已影響醫學界,憂慮醫生將個人權益凌駕病人,認為醫管局應繼續探討和釐清有關問題。

  5. 2023年1月12日 · 本身是律師的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相信,由於醫生被控,死因研訊不會如期,很可能押後,但強調死因研訊會讓死者家屬知道來龍去脈,揭示制度問題,若無此研訊未必有助了解真相和醫院改善。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限時優惠. 新用戶30天免費試閱. 盡覽《明報電子報》收費內容. 立即試閱.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桌面網頁版:由訂閱日起計最多10年.

  6. 2022年10月22日 ·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認為,若政府修例,等同承認之前處理手法有誤,今次訴訟令人質疑政府在作出行政決定時,有否思考當中的法律理據,「新政府上任100天就搞啲咁嘅嘢,觀感當然唔好」。 他又稱,若政府決定上訴,或予人「lawful but awful(合法但可怕)」之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