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8月7日 · 劇情簡介: 1919年,班傑明出生在巴爾的摩,一出生就是個八十歲的老嬰兒,被父親給棄養在街邊,但是好心的黑人夫妻收容了他,將他當成自己的兒子扶養,教導他許多智慧,但奇妙的是,隨著他漸漸成長,班傑明卻是越來越年輕。 1930年,11歲的班傑明遇上了六歲的黛西,善良而親切的黛西溫暖了班傑明。 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班傑明坐船來到英國,直到戰後才與黛西在紐約重逢,此時,黛西已經是個亭亭玉立的女孩。 1950年,他們終於共譜戀曲,並且一起渡過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但黛西越來越老,班傑明卻越來越年輕,他終於體認即使他們深愛彼此,班傑明逆行的生理特性,卻成了兩人關係的唯一障礙…。 上 / 下一篇文章. 我們註定要失去我們所愛之人,不然我們怎麼知道,他們對我們來說多麼重要。

  2. 2017年11月4日 · 哈利遇到的第一個女生是金妮,在國王車站9又3/4的站台上,雖然只是驚鴻一瞥,但也許也是作者有意無意的安排。 而金妮早在11歲就對哈利念念不忘了,苦悶之下傾訴給一個不知來路的日記本,也由此讓附著在日記本里伏地魔的一片靈魂有了可乘之機,控制金妮打開了密室,甚至想利用金妮而復活。 哈利把金妮從密室中救出,也傾聽到了金妮的心事。 而後,我們發現,第二部里在哈利面前表現超級不自然,動不動就臉紅的金妮在其後的幾部裡都是很率性的存在。 雖然作者在兩人的感覺上著墨不多,慢慢的從第六部才看出端倪,作者就透過哈利的視線,不止一次地描寫了金妮的美麗、與金妮相處時哈利的舒適感等。 到比較明顯的地方,就是哈利開始沒來由地對金妮的男朋友產生怒氣了,但還是沒有勇氣,始終壓抑著。

  3. 2017年2月9日 · 因為堅強,就注定要承受比別人更多的傷嗎? #姊姊的守護者 #感悟 #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堅強 #病魔 #為愛解脫 #渴望的自由. 雖然片名為「姊姊的守護者」,一路往下看,反倒覺得生病的姊姊一直是家人的守護者。 她雖然是家庭衝突的來源,卻也是凝聚家庭力量的核心。 利用醫學科技出生的安娜,活著的理由就是為了要維持姊姊凱特的生命,只要凱特一發病,安娜就必須一同就醫,提供姊姊所需的醫療藥糧與器官。 安娜做出了驚人決定,為了醫療自主權將父母告上法庭,儘管背後另有隱情,即使她深愛姐姐凱特,但年幼的她何嘗不恐懼無休止的手術和治療,這是一種本能,是生命體對於自身的天然保護。 為了親情,她可以克服,但沒有人有資格強迫她。 愛並不只是捐獻器官、延續生命那樣簡單。 愛是要尊重心愛之人的選擇。

  4. 2017年10月25日 · 她說「這是一個我出於非常私人的原因做出的抉擇,為了一些和藝術創作幾乎挨不上邊的理由,不是出自合理可信的理由」說明了不是因為什麼境界或藝術上的安排。 然後又說得更白: 「as a form of wish fulfillment」 (作為一種完成心願的方式)。 那麼J.K羅琳有什麼心願呢? 在妙麗和榮恩感情明朗到修成正果期間,約在第四本到第七本《哈利波特》間,羅琳自己的生活裡發生了什麼事? 她一躍成為世界各地都知道的著名作家,英國最富有的女人之一,然後她靜靜的、低調的嫁給了– 不是和她一樣的富翁,或領域裡和她一樣頂尖受矚目的人,她嫁給了一個各方面平均,溫和,雖然也有才華,但並非炙熱耀眼奪目的那種 — 一個麻醉師 / 醫生。 兩個人無論是成就,身家都相差甚遠。

  5. 2016年11月26日 · 電影簡介: 這是一部2014年由基斯頓·迪他執導,以及祖莉特·杜克迪編寫的英德合拍浪漫喜劇電影,其次是由西西莉雅·艾亨撰寫《我一直都在》小說改編。 該片由莉莉·柯林斯山姆·克拉弗林塔姆善·厄格頓蘇琪·沃特豪斯詹美·溫絲頓和莉莉·萊克特演出的。 劇情描述亞歷克斯和露絲這對從小一起生活到大的好朋友,明明都喜歡對方卻因遲遲未坦誠對彼此的心意,而一而再再而三的錯過,經過了各種挫折和打擊,最後繞了一大圈仍回到了彼此身邊的故事。 相關. 上 / 下一篇文章. 同分類上一篇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等愛的孩子。 可惜,大多時候幸福沒有如期降臨,那就自己爬起來,拍拍身上的泥土,繼續前行。 -《崖上的波妞》- 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同分類下一篇 如果你想要制造羈絆,就得承受流淚的風險。

  6. 2016年11月22日 · 故事從12歲的女孩杏奈視角講述,她討厭自己,討厭自己怕生的性格,討厭自己的氣喘,討厭自己從小父母身亡由養親帶大……養母為了讓患罹氣喘的杏奈獲得休養,送她到靠近海邊小村莊的親友家居住。 而剛到新環境的杏奈,有一天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發現海灣濕地的一棟洋房裡,住著一位叫做瑪妮的金髮少女。 兩人漸漸變成最親密的朋友,但不可思議的是,周遭所有人都沒有聽過瑪妮的事情…… 吉卜力透過兩個女孩,道出了成長的糾結心情,我看完以後一直無法忘懷那種淡淡的、靜靜的,眼淚在眼眶裏打轉的感動。 《回憶中的瑪妮》教會了我們很多很多,我總結了下列三點。 透過成長,我們偶爾會糾結在別人的目光,但別人認為你是那一種人不要緊,要緊的是你到底是那一種人。 學著愛自己,珍惜身邊的人吧。 別為失去而哭泣,為你現在擁有的微笑。

  7. - 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2020.09.25. 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小時候真的只覺得是一個童話故事,長大後再看才發現有另一層意義! #神隱少女 #宮崎駿 #真正的意義. *正文開始. 來源:十點讀書. 整理:冒牌生. 你想象過,如果面前有一條幽寒深邃的隧道,在這隧道後面,會是怎樣的一個奇異世界嗎? 是如同詩人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那般恬靜和樂,還是少女愛麗絲夢遊的仙境那樣夢幻鮮活? 在日本動畫電影《神隱少女》裡,一個十歲的少女荻野千尋為我們展示了另外一種可能。 在穿越了那條幽長的黑暗隧道之後,等待我們的或許是人性的貪婪、是殘酷的成長、是失而復得的自我。 少女千尋的這段童話奇遇起源於一次迷路。 在搬家的途中,千尋一家穿過了一條幽深的隧道,來到一個奇異的城鎮。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