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宋瑞樓 (1917年8月6日—2013年5月26日), 臺灣 新竹縣 竹東鎮 客家人,臺灣醫學家,被譽為「台灣 肝炎 之父」,第一屆 總統科學獎 得主、第廿一屆 醫療奉獻獎 得主。 學生時期 [ 編輯] 宋瑞樓為1917年出生於新竹 [1] ,有八個兄弟姊妹 [2] ,名字為祖父宋六成所取 [1] 。 宋瑞樓父親宋燕貽、叔叔宋燕翔皆為醫學校畢業,在竹東行醫,共用診療室,設有住院病床,有如現在小型綜合醫院。 宋瑞樓回憶,父親行醫深受敬重,連日本人看到都會主動上前問安,也埋下他學醫的種子。 [2] 宋瑞樓學生時成績優異,為新竹中學校、 臺北高等學校 畢業,進入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 [3] 。 其同窗有第四屆醫療奉獻獎得主 蔡深河 [4] 。 學術生涯 [ 編輯]

  2. 2013年8月15日 · 宋瑞樓一九一七年出生於新竹竹東父親是當地的開業醫師在鄉里頗受敬重從小對父親行醫耳濡目染的宋瑞樓中學時就已決定學醫隨後考進台大醫學院前身的台北帝大醫學部畢業前決定專攻內科。 推動嬰兒全面施打B肝疫苗 讓台灣成人遠離肝病威脅. 一九五 年代,台灣醫療資源匱乏得令人難以想像,許多今天看似理所當然的技術,在當時都是天方夜譚;宋瑞樓則在這「從無到有」的階段,扮演關鍵角色。 從引進內視鏡完成台灣首起胃鏡檢查、證實台灣存在慢性肝炎、引進腹腔鏡檢查肝病,一直到使用超音波檢測肝腫瘤等重大醫療里程碑,都能看見宋瑞樓的貢獻。 在宋瑞樓眾多研究當中,影響最深遠的,當屬與陳定信等人一同發現B型肝炎的最大的感染源,來自母親垂直傳染嬰兒,宋瑞樓因此率先主張對新生兒施打B肝疫苗。

  3. 2023年8月21日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宋瑞楼 (1917年8月6日—2013年5月26日), 台湾 新竹县 竹东镇 客家人,台湾医学家,被誉为“台湾 肝炎 之父”,第一届 总统科学奖 得主、第廿一届 医疗奉献奖 得主。 学生时期 [ 编辑] 宋瑞楼为1917年出生于新竹 [1] ,有八个兄弟姊妹 [2] ,名字为祖父宋六成所取 [1] 。 宋瑞楼父亲宋燕贻、叔叔宋燕翔皆为医学校毕业,在竹东行医,共用诊疗室,设有住院病床,有如现在小型综合医院。 宋瑞楼回忆,父亲行医深受敬重,连日本人看到都会主动上前问安,也埋下他学医的种子。 [2] 宋瑞楼学生时成绩优异,为新竹中学校、 台北高等学校 毕业,进入台北帝国大学医学部 [3] 。 其同窗有第四届医疗奉献奖得主 蔡深河 [4] 。 学术生涯 [ 编辑]

  4. www.wikiwand.com › zh-hk › 宋瑞樓宋瑞樓 - Wikiwand

    宋瑞樓1917年8月6日2013年5月26日),臺灣新竹縣竹東鎮客家人臺灣醫學家被譽為台灣肝炎之父」,第一屆總統科學獎得主第廿一屆醫療奉獻獎得主

  5. 2021 年總統科學獎. 宋瑞樓院士個人簡歷. 宋教授從事消化系醫學之研究教學長達60年,其濟世救人的心志與情懷,充分發揮在其腸胃疾病之基礎研究與臨床診治之長期耕耘,開創國內消化醫學,被尊為「台灣胃腸學之父」。 早期對肝功能檢查以生化學方法進行研究,發明了昇汞試驗,以後陸續從事消化道及肝臟方面的研究,在1960年代國內主觀及客觀條件都很差的環境下,引進各種研究方法對國人各種消化系統疾病進行研究,其中消化性潰瘍及胃癌的盛行率之研究,應用內視鏡於診斷消化道疾病及小腸雙醣酶活性和腹瀉的關連都是在國內創新的研究,增進對國人消化系統疾病的了解。 且經由這些研究活動的進行,訓練出不少醫界的人才。

  6. 經宋瑞樓羅光瑞陳定信等人共同推動1986年臺灣全面為所有新生兒注射B肝疫苗阻斷垂直感染讓臺灣成為全球肝炎研究與防疫之先驅宋瑞樓教授在腸胃學及肝臟醫學研究與教學上的成就對提升臺灣研究水準有重大貢獻獲頒第一屆(2001年)總統科學獎 ...

  7. www.wikiwand.com › zh › 宋瑞樓宋瑞樓 - Wikiwand

    宋瑞樓開始致力於肝病研究是念台北帝大時從日籍教授研究報告中發現臺灣人原發性肝癌多激發他想到生化科研究在二戰末期由日本教授吩咐他去研究肝機能檢驗宋瑞樓的研究論文肝病檢驗方法」,就是經由他的日本教授推薦送到 九州大學 審議獲得博士學位。 [2] 1946年宋瑞樓擔任台大醫學院助教後升任內科講師該年11月父親逝世 [1] 。 父親是因家在摔倒過世後,當時家族與哥哥都希望宋瑞樓回竹東接父親的醫院,但他回竹東只看診五天,因想繼續研究肝病,便向母親宋邱金妹表明,獲得母親支持 [2] 。 1952年,宋瑞樓赴 芝加哥大學 醫學中心進修消化系醫學,四個月後轉往 杜克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