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 天前 · 查辦重大案件,惟職權等方面引起爭議,2017年遭廢除。2024大選時國民黨 友宜其中一個競選政綱就是重啟特偵組。 更多中國新聞 二等兵離營逾假未歸 台軍澄清非逃兵 【明報專訊】台灣發生軍人逾假未歸事件,一名一年義務役二等兵周 ...

  2. 2018年4月14日 · 【明報專訊】2010年馬尼拉康泰旅行團人質事件造成港人8死7傷,私人訪港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前日就事件正式道歉。 在慘劇中倖存的青年梁頌學 (Jason)頭部重創,事隔8年,當年Jason的主診醫生方道生稱,Jason康復進度不錯,仍需輔助工具行走,Jason與母在港已重投生活。 案中另一生還者、現年80歲的李奕彪,則在年半前腦中風,其妻指丈夫已開始忘記人質事件的詳情,對菲國遲來的道歉,李奕彪茫然說:「我不知道。 明報記者 曾映妹 李詠珊 樊銳昌. 主診醫生:Jason不良於行思考無礙. 2010年8月23日,菲律賓被革職警員門多薩在馬尼拉持槍登上接載康泰旅行團的旅遊巴,挾持車上導遊、領隊及團員等25人。

  3. 2022年11月29日 · 【明報專訊】〈吾廬記〉這篇文章記載了作者魏禧的弟弟季子禮舉債飾廬與借債遠遊兩事,以說明人各有志趣的道理,以下將簡介文章的立意及就此引伸的聯想,幫助同學運用於寫作之中。 寫作邏輯. 季子禮舉債飾廬遭受非議. 季子禮在陡峭的山上築房子,並且借錢裝飾房子,以此地為安身之所,並為房子命名為「吾廬」。 其他人批評季子禮,說:「房子既築在陡峭的山上,能遮風擋雨便足夠,沒必要借錢裝飾它。 季子禮借債遠遊令家人憂恐. 季子禮借債獨自冒險外遊,經歷颶風吹塌屋子,只得睡在星光露天底下;又遇到兩次兵變,看見士兵殺人;後又遇上饑荒,災民以人肉為食。 家人得知這些事後憂懼得流下淚來,作者身為哥哥卻毫不擔心,還像平日一樣談笑吃喝。 作者反駁客人的責備. 客人責備作者身為兄長,卻沒有制止季子禮冒險外遊。

  4. 2015年10月2日 · 八仙嶺山火的老師護送學生脫離火海卻不幸犧牲性命、福島核事故五十死士甘願冒生命危險留下來為電廠緊急維修──因為有人肯留在最後,所以才拯救了無數寶貴的靈魂。 試想像,若人人皆爭先恐後,不願留在最後的位置,無人肯承擔責任,可想而知,一條隊伍必定會變得混亂不堪,而那些陷入危難的人之命運也不堪設想。 「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這種緊跟着前人如綿羊般盲目亂竄的處世態度,雖然能為人帶來一時的利益與安逸,但卻奪去了人之為人求變、求進步、求突破的機會,甚至拖倒社會前進的步伐,令人逃避他們皆當負的責任,對個人、他人與社會都帶來極大禍患。 這種消極的態度並不是我們應推崇的。 我們需要的,是不畏險阻、不怕吃虧,甘做第一,甘做最後的勇氣,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擁有值得過活的人生。 圖:資料圖片. 文:黃蕊獻.

  5. 2021年12月24日 · 佟麗婭是錫伯族人,曾主演或參演過多部影視劇,2020年,首次擔任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節聯歡晚會主會場主持人;今年,還出演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獻禮片《1921》。 佟麗婭於2014年與演員、導演陳思誠結婚,今年5月,兩人透過微博宣布離婚。 前天,內地網絡傳出佟麗婭再婚的消息,對象是「習家軍」成員,現任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台長兼總編輯的慎海雄。 伴隨再婚傳聞,有流言稱,是前夫安排佟慎二人認識,佟先由情婦再扶正云云。 京城消息人士稱,佟麗婭與慎海雄結婚並非流言,二人確實已於近期結婚。 佟麗婭向北京警方報案,並非否認再婚,而是針對包括高官情婦之類流言。 北京海淀公安分局前天透過官方微博指,針對網絡所傳謠言,公安機關已經受理佟麗婭的報案,案件正在調查中。

  6. 2021年8月9日 · 【明報專訊】入住牛頭角劍橋護老院的六旬中度智障男子2016年不適入院,被醫護發現肛門塞有異物,其後因肺炎不治,死因研訊揭露該院人手不足、冒簽更表及逾月沒為死者填寫護理紀錄,去年8月死因庭向社署提出10項建議。 據悉,社署事後修訂《安老院實務守則》,包括要求院舍訂立「需要特別關顧的住客名單」及跟進紀錄,至少每兩日為上述住客健康檢查,另要求院舍主管核實員工值勤紀錄。 業界形容上述多屬基本功,認同業界須做好紀錄,立法會前議員張超雄批評修訂屬「表面工夫」,質疑文件可造假。 明報記者 陳柔雅. 社署回覆,已詳細研究死因庭建議並因應建議更新《安老院實務守則》,包括規定安老院須加強員工值勤的管理機制及院舍主管就員工值勤情况的監管責任及角色、須備存「需要特別關顧的住客名單」紀錄及加強監察有關住客的照顧情况。

  7. 2015年1月23日 · 所謂友誼實即人與人之間的一種良好的關係,其中包括了解、欣賞、信任、容忍、犧牲……諸多美德。 如果以友誼作基礎,則其他的各種關係如父子夫婦兄弟之類均可圓滿地建立起來。 當然父子兄弟是無可選擇的永久關係,夫婦雖有選擇餘地,但一經結合便以不再仳離為原則,而朋友則是有聚有散可合可分的。 不過,說穿了,父子夫婦兄弟都是朋友關係,不過形式性質稍有不同吧了。 嚴格地講,凡是充分具備一個好朋友的條件的人,他一定也是一個好父親、好兒子、好丈夫、好妻子、好哥哥、好弟弟。 反過來亦然。 2)我們的古聖先賢對於交友一向是甚為注重的。 《論語》裡面關於交友的話很多。 在西方亦是如此。 羅馬的西塞羅有一篇著名的《論友誼》。 法國的蒙田、英國的培根、美國的愛默生,都有論友誼的文章。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