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清穆宗载淳 (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 愛新覺羅 氏( 满语 : ᡯᠠᡳ. ᡧᡠᠨ , 穆麟德轉寫 : Dzai Šun ), 清朝 第九位皇帝 [註 2] ,亦是中國最後一位由先遺诏指定继承皇位的皇帝,于公元1861年至1875年在位, 年号 「 同治 」, 廟號 穆宗 ...

  2. 清穆宗載淳 (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 愛新覺羅 氏( 滿語 : ᡯᠠᡳ. ᡧᡠᠨ , 穆麟德轉寫 : Dzai Šun ), 清朝 第九位皇帝 [註 2] ,亦是中國最後一位由先帝遺詔指定繼承皇位的皇帝,於公元1861年至1875年在位, 年號 「 同治 」, 廟號 穆宗 ( 滿語 ...

  3. 2024年5月22日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条目页的主题是中国清朝皇帝。 关于其在位统治期间所使用的年号,请见“ 同治 ”。 本页面有 满文 字母 , 操作系统 及 浏览器 须 支持特殊字母与符号 才能正确显示为 满文字母 ,否则可能变成未成 连写体 的字母或其他符号。 清穆宗载淳 (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 爱新觉罗 氏( 满语 : ᡯᠠᡳ. ᡧᡠᠨ , 穆麟德转写 : Dzai Šun ), 清朝 第九位皇帝 [注 2] ,亦是中国最后一位由先遗诏指定继承皇位的皇帝,于公元1861年至1875年在位, 年号 “ 同治 ”, 庙号 穆宗 ( 满语 : ᠮᡠᡯ᠊ᡠ᠊ᠩ , 穆麟德转写 : mudzung ), 谥号 简称为 毅皇帝 ( 满语 : ᡶᡳᠯᡳᠩᡤᠠ.

  4. 同治帝为 慈禧太后 叶赫那拉氏和清文宗咸丰帝之子,在 慈禧 太后联合 慈安太后 和 恭亲王 奕䜣等人发动 辛酉政变 以后,慈禧太后采纳了 大学士 周祖培 的 奏议 ,废止原八位 顾命大臣 拟定的“ 祺祥 ”年号,改用大学士周祖培提议的“同治”年号。 “同治”,表示 两宫 太后临朝同治之意或者说两宫太后与众大臣共理朝政之意(同治也有同于 顺治 之意)。 慈禧太后一听十分高兴,特颁谕旨,以第二年为同治元年,并命停铸“祺祥”钱,改铸“同治”钱币。 所以“祺祥”年号历史上并未真正使用。 关于清朝同治皇帝的内容,详看条目同治帝。 本条目只介绍年号。 [1] 中文名. 同治. 外文名. Tongzhi. 使用者. 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 所属朝代. 清朝. 主要事件. 太平天国 、 洋务运动.

  5. 2024年5月8日 · 同治帝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本名爱新觉罗·载淳出生于北京 紫禁城 , 是清朝第十位皇帝 ,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1861年-1875年在位),为 咸丰帝 和 慈禧 皇太后长子。. 庙号穆宗,谥号“毅”,葬于 惠陵 ,同时 光绪帝 继位。. [1] 同治 ...

  6. 同治皇帝 (1862—1874年) 清穆宗同治皇帝名载淳,爱新觉罗氏。 咸丰六年( 丙辰 ,1856年)三月廿三日生于紫禁城 储秀宫 。 清文宗咸丰皇帝独子,母为懿嫔叶赫那拉氏,即慈禧皇太后。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皇帝临终前宣谕立为皇太子,十月初九,返京后即皇帝位,年号同治。 载淳即位年仅6岁,便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幼儿突然被抛入复杂险恶的政治漩涡。 因其年幼,咸丰帝临终前命 赞襄政务王八大臣 辅政。 同时又赐“ 同道堂 ”印予载淳,“御赏”印予皇后钮祜禄氏,命用两印代替 硃笔 签发谕旨,以与八大臣互为牵制。 然而正是由于载淳年幼,为其生母慈禧太后提供了“垂帘听政”的契机。

  7. www.wikiwand.com › zh-cn › 同治帝同治帝 - Wikiwand

    同治帝 - Wikiwand. 中国清朝皇帝 / 维基百科,自由的 encyclopedia. 清穆宗载淳 (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 爱新觉罗 氏( 满语 : ᡯᠠᡳ. ᡧᡠᠨ , 穆麟德转写 : Dzai Šun ), 清朝 第九位皇帝 [注 2] ,亦是中国最后一位由先帝遗诏指定继承皇位的皇帝,于公元1861年至1875年在位, 年号 “ 同治 ”, 庙号 穆宗 ( 满语 : ᠮᡠᡯ᠊ᡠ᠊ᠩ , 穆麟德转写 : mudzung ), 谥号 简称为 毅皇帝 ( 满语 : ᡶᡳᠯᡳᠩᡤᠠ. ᡥᡡᠸᠠᠩᡩᡳ , 穆麟德转写 : filingga hūwangdi ), 西藏方面 尊其为“ 文殊皇帝 ” [注 3]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