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2月20日 · 2022/12/20 22:14. 〔中央社中國感染專家張文宏近日在一場國際會議中說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病毒已經過多次變異目前中國人在國內接種的第一批次疫苗來自於原始病毒株很難阻止此病毒的再次感染中國本月初大幅放寬防疫措施後較早提出要面對與病毒共存的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公眾視野沉寂一段時間後近日又頻頻被媒體報導他的言論澎湃新聞今天報導,中美臨床微生物學與感染病學高端論壇17日以線上結合線下的方式舉行。 與會中美相關專家圍繞疫情防控的難點與對策以及COVID-19的病毒未來可能變化進行討論。 張文宏是與會專家之一。 張文宏認為,現在Omicron變異病毒有多種亞型毒株,在感染一種亞型之後還有可能感染另外一種亞型。

  2. 2022年6月22日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週報英文版CHINA CDC WEEKLY18日發表了由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張文宏和副院長馬昕領銜的大樣本數據研究報告中國媒體19日報導後在社群媒體引起關注。 研究納入了今年3月22日至5月3日期間的3萬3816名早期非重症Omicron變異株感染者,最後有22人進展為重症,總體重症率為0.065%;高危組重症率為0.238%,非高危組重症率為0%。 這項研究納入的所有感染者均為無基礎疾病、或雖有基礎疾病但處於穩定期的COVID-19患者。 研究者在入院初始將患者分為有重型/危重型高危因素組(9260名)以及非高危因素組(2萬4556名)。

  3. 2021年8月15日 · 2021/08/15 16:26. 〔中央社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醫師張文宏頻上前線說明獲得不少支持然而他近期因與病毒共存論遭到反對者批判15日又傳出博士論文遭檢舉涉抄襲復旦大學已對此事展開調查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自去年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以來由於時常在媒體與官方記者會露臉對於疫情變化及艱澀醫學名詞講解清晰不但使他在全中國享有知名度也累積了不少支持者更被冠上網紅醫師的稱號此外,過去一年他也多次獲得中國方頒發的獎項,如「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2020年最美教師」。 然而樹大招風,近期他因為發表「與病毒共存」說,接連遭到親官方人士圍剿,事件餘波盪漾,今天又傳出他的博士論文被指控抄襲。

  4. 2020年12月31日 · 張文宏22日在會議上談到中國當局對國產疫苗進行動員很多醫護都拒絕接種張文宏說:「你有10%接種也好20%接種也好其實我們都不著急的。 那今天誰要應該先打? 我個人覺得,現在要打是領導幹部要先打。 安徽省居民周先生受訪時也坦言,過去中國國內許多疫苗都出過問題,所以現在要他接種武肺疫苗的話,他不會第一個去接種,至少要得到世界衛生組織認可,老百姓才能放心接種。 針對研製中國武肺疫苗研製中的爭議,前中國青年報冰點雜誌編輯李大同認同張文宏的說法,表示中國疫苗資訊太不透明,「現在都不透明,不知道,那誰敢打啊? 」李大同更說:「上海的張文宏說得很對,什麼時候打呢? 只有等領導們都打完了,你就可以打了。

  5. 2022年4月21日 · 張文宏指出上海疫情迄今陽性感染者超過43萬人死亡病例25人。 在這25人中,75歲以上的老年人占到9成,幾乎每一個病例都有基礎疾病。 與此同時,上海出現的重症病例幾乎都沒有接種疫苗。 他建議需要提升疫苗接種的效率和可及性包括上門接種同時對於脆弱人群給與更好地教育張文宏還提到中國因為此前疫情控制得非常好人們感受到的風險比較低大家就會出現疫苗猶豫」,但他相信應該進一步提高對疫苗的信任度可及性和接種的便利性。 只有做到更高的疫苗接種率和醫療資源供應保障,才能最終安心走出這一波的疫情。 中國多地為了提升老人疫苗接種率,紛紛派出流動接種車,實現「上門接種」、「送苗上門」。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6. 2021年5月18日 · 綜合中媒報導張文宏18日受訪指出現時國際疫情未見好轉加上各國皆種疫苗的速度認為疫情停止的機率越來越小他直言現在疫情不可能說結束就結束即便日後確診數字降低只要防控稍加不嚴密就會再繼續蔓延張文宏先前曾言明年2022年春天可以出去走一走出國旅遊)」,這次受訪時也改口稱看看印度等地爆發的嚴峻疫情如果沒有接種疫苗出國的風險還是很大。 另外,張文宏16日也在個人微博發文提到台灣的疫情,指稱台灣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病例輸入的原點無論是人或者是物,在將來仍可發生。 隨著國際交流的逐漸開放,輸入的風險不會減少。 近期台灣的病例爆發也提示類似的現象。 一旦輸入,迅速蔓延。

  7. 2023年1月7日 · 香港鳳凰網5日報導中國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近期培訓閔行區社區醫生時分析了為何中國各級醫院目前爆發嚴重的醫療擠兌他說病人大量湧向二級三級醫院使醫院病床達到飽和這是因為之前的治療方案並非最優社區醫院的治療大多無效很多病人用藥後不見好轉又跑到大醫院。 張文宏說,但大醫院治療效果也不佳,許多病人住院後的緩解率很低,甚至病情加重,最終導致死亡。 住院病人遲遲無法康復,自然導致病房周轉率無法提高。 他還說:「我為什麼急了,是我感覺到大家沒有在用正確的救治方案,該活的病人都沒活下來,這兩天各個地方的死亡數是上升的…再過一個星期就來不及了,因為大面積感染現在正在發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