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7月8日 · 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繼今年3月炮轟金蝶(00268)是「泡沫股」後,上周五再發文指金蝶主席兼大股東徐少春於發盈警前搶先減持,質疑是違規減持,消息令金蝶股價重挫。. 事實上David Webb過去曾多次批評多間本港上市公司,並公布「謎網股」,被點名的 ...

  2. 2023年10月4日 · 警方在防騙專頁「守網者」指,港股走勢疲弱,帶動投資A股為餌的騙案持續高位徘徊,過去一周錄得近120宗有關案件,佔網上投資騙案總數七成,案件最高損失逾400萬元。 「守網者」點名7個「高危有伏」的投資應用程式(App),指當中部分假借同名基金投資公司、投資銀行、理財計劃等。 7個「高危有伏」的投資App包括:「UBS北向互換通」、「中華通」、「金探通」、「國海-金探通」、「易方機構證券」、「富達」,以及「滬聯戶融」。 警方「守網者」指,騙徒近期多數透過社交平台刊登廣告,誘使投資者加入WhatsApp或Telegram群組接收炒股貼士。 騙徒會聲稱港股形勢險峻,極力推介投資內地股票,並邀請下載投資App或在平台開戶小試牛刀。

  3. 2021年10月5日 · 香港近年的網絡騙案日益頻繁並漸趨複雜,導致民事申索的訴訟案件大幅增加。 騙徒一般會利用一系列的空殼公司清洗他們詐騙獲得的贓款,他們可能利用錯綜複雜的公司結構,例如透過代名董事及股東來隱藏幕後騙徒的身份,並給受害者和執法部門的調查造成阻礙。 鑒於香港開設公司過程相對簡易,而且電子匯款亦十分快捷,香港成為了網絡攻擊及騙案的熱門選址。 香港以及其他司法管轄區的法院近年就這類案件頒佈了多個判決,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啟示。 向辯稱「無辜」的收款者提起訴訟. 基於銀行戶口款項的流通性,黑錢可能最終會流入一些辯稱“無辜”的收款者手中。 他們可能辯稱其已提供有值對價,從而可以合法擁有相應的款項。

  4. 2023年7月18日 · 內地《個人信息出境標準合同辦法》上月正式生效,信貸資料平台諾華誠信行政總裁何佳意指出,不少港企在處理巨量數據時,欠缺對該辦法的認知及敏感度,因此較易「觸雷」誤墮法網,雖然國家網信辦已就跨境數據流動設立諮詢窗口,但較少企業和機構知悉該渠道。 《辦法》規定,企業擬傳輸内地數據出境,需在6個月內向網信辦提交報備;已開展個人信息出境活動的企業或機構,可在《辦法》實施起6個月內,即今年11月30日或之前完成整改。 被問及會否有大量行業未能趕及在期限前報備,他透露,不少大型金融機構已著手申請備案流程,惟擔心部分行業的中小企仍未落實相關計劃。 成首間港企完成內地標準合同備案. 諾華誠信指,該行是全港首間企業完成標準合同備案有關工作,其「跨境征信報告核驗報告」更是全國首宗實現個人信息合規出境。

  5. 2023年9月8日 · 灰熊研究Grizzly Research報告首先指出,拼多多跨境電商App TEMU 具有惡意軟件或間諜軟件的全部特徵,包括具有隱藏功能,允許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洩露了其廣泛的數據,強烈懷疑 TEMU 已經或打算非法出售從西方客戶竊取的數據,以維持其注定失敗的商業模式。 報告提到,以Wish.com為例,這種商業模式根本無法持續盈利,估計TEMU 每張訂單造成30美元損失,其廣告支出和運輸成本(從中國發貨1至2週內,加急運送到美國)是天文數字,形容拼多多TEMU 出現猖獗的用戶操縱、類似連鎖信(Chain-letter-like)的親和力騙局來推動註冊,以及總體而言,最激進和最可疑的技術來操縱大量人安裝TEMU。 欠缺首席財務官 中國業務正逐漸落後.

  6. 2020年6月11日 · 環球政經. 發布時間: 2020/06/11 18:23. 最後更新: 2020/06/11 18:29. 分享: 電子支付愈來愈普及,轉數快 FPS的使用亦然,且方便易用,不過也要小心這方法可以也會成為騙徒騙財等手法。 一間專營網絡保安的本地企業 Kaspersky HK ,撰文提醒市民提防轉數快騙案,指騙徒會先以目標人物傳送虛假的轉數快交易短訊,然後 WhatsApp 對方示意「轉錯數」,要求發還款項,以騙取金錢。 相關文章: 【過數轉錢必睇】PayMe存漏洞? 兩招防「截糊」 相關文章: 【理財必學】仲未登記「轉數快」? 即睇「轉數快」新手懶人包. 為保障用戶,使用轉數快收款時,用戶都會收到SMS 短訊的收款通知。

  7. 2022年12月1日 · 綜合內地媒體報道,於今日正式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簡稱《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共分為七章,包括總則、電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聯網治理、綜合措施、法律責任和附則。 該法律除列明,國務院負責建立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機制、統籌協調打擊治理工作,以及各級政府組織的規管和教育等工作外,亦列明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為電訊網絡詐騙行為出售、提供個人訊息;個人信息處理者則應依照《個人信息保護法》的規定,加強個人信息的保護,建立被用於防範電訊網絡詐騙的機制。 此外,為打擊境外電訊網絡詐騙,《反電信網絡詐騙法》規定,相關的法律及打擊活動,同時適用屬地管轄和屬人管轄原則。 即在中國境內實施、由中國公民實施,及針對中國公民實施的詐騙行為,都受到該法律限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