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8日 · 今集講述工藤阿須加等人所屬的第198期學警畢業兩年後第200期新學員來到神奈川縣警校工藤阿須加雖已當上警察仍獲邀返回母校以一日指導員身分教導新學員步操

  2. 2023年4月23日 · 首集講述刑警瓜原潤史赤楚衛二飾原只派出所警員因逮捕盜竊慣犯有功獲署長嘉獎並調往風間道場」,學習偵查技巧。 瓜原首宗負責案件是「牛郎」與女生乘坐的士,女方中途下車,的士到達目的地後,司機發現乘客遇襲身亡。 由於女生全程戴上口罩及墨鏡,司機難以認清容貌。 瓜原查到疑犯是日中弓(內田理央飾),亦得悉其殺人動機是被牛郎拍下不雅照片威脅,可是沒有證據證明她殺人。 瓜原不忿放走疑犯,風間對他說:「即使不小心放走罪犯也不緊要,培養下一代的調查能力更重要。 瓜原個性溫柔,即使面對疑犯也一樣,因此常被人嘲笑。 風間往往比瓜原更早洞悉案情,但不會主動說出破案線索。 瓜原漸漸了解風間每句說話都有含意,例如首集講到牛郎死前故意要的士司機兜路,路線暗藏破案線索,瓜原目睹風間查看地圖,沒想到他在尋找線索。

    • 警察神秘 帶動影視作品
    • 從「雷探長」到「寒戰」
    • 澳門版的警察故事
    • 澳警沿用葡雙部隊制度
    • 司法警察vs.治安警
    • 烏托邦式的警政制度
    • 點解澳門可以,香港不可以?
    • 一場暴動 改寫澳門管治
    • 警協助電影拍攝 建立形象

    「我們對警察的理解通常透過幾個途徑,第一,有親朋戚友做這行,第二是親身經歷,如果沒有上述兩樣,你的生活或消閒習慣便會影響你對警察的看法。」其中一個重要的渠道,就是影視作品。「這是一個myth(迷思),大家對警察很好奇,很有興趣,但所知不多。我做警政研究大概有十年以上,那時社會氣氛平和些,我曾接觸(警隊)各方面的前輩、不同階層,覺得大家對what is policing的想像不同,內部的人認為當中充滿色彩豐富的內容,外人有很多誤解,想人明白他們做過什麼好事,想畀人知,又怕人知好多。外面的人想理解他們,卻認為你唔會講畀我聽。」他形容香港警政是個黑洞,「沒辦法得到很多精確資訊」,神秘令警察電影對觀眾產生吸引力,卧底戲/劇一度大行其道,「是建基於資訊阻隔,若在完全民主化的地方,警察部門透明,基本上大...

    「警察故事其實是香港故事。」香港教育大學助理教授何家騏着眼的,是警察電影如何映照各個年代的警政制度與社會面貌。成龍飾演的陳家駒總是衝前去破大案,當時社會喜歡這種故事,背後是大眾渴求穩定的心態,期望警察破到大案,壞規矩也沒關係。「未完全制度化的時候,就需要英雄。當時的人認為穩定是一切,沒把透明度與制度看得很重要。面對省港旗兵、大毒梟,用任何辦法完成工作就是英雄。二○○○年代以後這樣做?port硬啦。」他補充,「這刻我就不知道了,香港現在是另一個社會」。二○○五年播出的《學警雄心》,TVB御用衝動小生吳卓羲在劇中橫衝直撞,未被捧為英雄,他飾演的PC66336受教訓多過食生菜,另一主角PC66341(陳鍵鋒飾)懶醒個性亦不討好。現實中那是什麼光景?自九七回歸後,警察民望至二○○六年達到頂峰,當年港...

    何家騏這幾年除了電影和電視劇,也去睇吓對香港人來說相當陌生,卻發生得近在咫尺的警察故事。他與澳門大學傳播系副教授林玉鳳合著新書《國境邊陲的治安與秩序:港澳警政比較》,在抗疫期間面世,民間正出現勸特首林鄭學澳門「一誠」的呼聲,不過實際上我們對澳門的理解,往往只有皮毛。「你知道澳門近年才設立海關嗎?」「當地報警原來分幾個電話號碼。」其實我們都唔知澳門警察點做,何家騏與通曉葡文的林教授爬梳真實資料,構思到完稿花上四年,聽吓他分享又睇吓書,就能識多少少。 港澳兩地人對警察的期望,在回歸後是個走向相反的交叉。一邊從高點漸趨低落,一邊從低點慢慢反彈,何家騏如此概括。Asia's finest的皇家香港警察在一九九七年年換了老細去掉頭銜,澳門警察一九九九年後仍沿襲葡國雙部隊架構:在澳門報警,殺人、綁架、搶...

    歷史當然複雜,兩位學者寫了個濃縮版澳門警察故事:葡人入澳可上溯至十六世紀,往後近三百年間是華人與葡人分治,華人由明清地方官來管,在澳葡人社區就沿用葡萄牙本土的警政制度。早在一六九一年葡萄牙頒令規定士兵巡邏城市後,澳門在三月十四日亦任命了巡邏隊隊長,被視為「治安警察紀念日」,到一九七五年葡萄牙才全數撤離駐軍,成立澳門保安部隊。其間司法警察署在一九六○年成立,主責調查刑事案,隸屬司法系統,是澳門進入雙部隊警政制度的過渡點,即治安警與司法警是兩個各自獨立的執法機構,分別負責維持治安與刑事調查。

    這種歐陸式的警察制度,對香港人來說可能匪夷所思,「司法警察是法院的人,法官也可下令他們調查,司警的職能是警察,亦可檢控」。與香港不同的是,澳門警務系統並非管治殖民地特有的一套制度,而是從葡國移植過來,然而照搬這套系統,在澳門出現水土不服的問題。司警的入職要求在學歷及專業背景上都比治安警高,因此常有報道指司警懷疑治安警能力;又因司警人數非常少,一九九九年只有四百人,治安警有三千人,兩者工作重疊或有交集時,例如治安警到場處理偷竊案,發現涉及金額超過三萬元,按法律要交由司警跟進,卻要等幾小時司警才能到場,導致治安警不滿司警效率。 香港社會在過去數月談論警隊改革,何家騏指澳門在回歸之後就發生過。一系列動作包括二○○一年成立警察總局,協調司警與治安警的職能,提升治安警入職學歷要求及薪金;同年亦設立海關...

    這樣說,《警察故事》的英雄是否在澳門仍有市場?他說澳門人也只是當戲咁睇,「澳門以前一直也不是很信這樣一個英雄,很多澳門人不信警察,相信以social network解決問題。就像電影的發展,在警察故事、英雄主義之前,還有一堆電影故事是通過社區組織網絡解決問題,由華探長進化到成龍的階段,再確立制度,當中有演化的過程」。澳門警政發展只是慢香港一拍嗎?「我不覺得是澳門慢三拍,香港快三拍面對樽頸;並非香港的警政是先進,澳門就是落後,因為policing最烏托邦式的情景是不需要有police,自己可以互相監察,policing can be self-policing,就如遊行示威不需要有任何警察,最後都可以有秩序,香港其實試過啦。」

    澳門警察故事睇吓睇吓,香港能否學到什麼?「澳門有些東西,香港的制度接受不到,那是兩套不同制度」,例如我們難以理解警察兼任檢控的做法。何家騏的答案,是期望管理(expectation management),「不是敢於改革就可以,最主要是知道市民個心諗乜嘢,這已不是police management(警察管理)的問題」,「咁多人讚人家的特首,最主要原因是覺得他急市民所急,與民同步,我們不知道改革的細節有什麼漏洞,可能裏面也有很多麻煩,但我們感覺自己的領袖跟他最大分別,不是急我們最急的,有這樣一個印象」。

    書中列表比較港澳警政制度,「所比的其實是兩種殖民地管理模式」。文字描述,「發生在一九六○年代中的兩場暴動,成為港澳發展分道揚鑣的里程碑」。一九六六年「一二.三事件」後,澳葡政府失去管治意志,其後澳門由親北京的左派團體主導政治生活,官民關係疏離;那邊廂港英政府則在六七暴動後着手整肅警隊。故事改寫至今,澳門人回歸後對警察滿意度提升,警察亦面對比香港少的政治動盪,但挑戰正在浮現。 兩地畢竟如一哥所唱「遙遙晚空點點星光息息相關」,去年八月澳門有市民發起默站聲援香港運動,警察拘捕行動亦引爭議。當香港人再度關注警察的「半軍事化」警政模式,在澳門治安警由被稱為「6694」的《澳門保安部隊軍事化人員通則》(第66/94/M號法令)規範行為,又是否警權過大?何家騏說:「這值得商榷,一九七○年代後澳門沒有葡國駐...

    這些關於警察的討論,香港人已經耳熟能詳,不過警政在學術上本是冷門範疇,何家騏當初開始研究警察電影,不為學做警察,他笑言出發點只不過上課教警察制度悶親學生,於是想起影像會是有趣的切入點,《新紮師妹》可以談女警發展,《無間道》又可討論警察入職審查。一哥跟成龍大哥合唱、與志偉攬頭攬頸,畀隻手指公即赴湯蹈火,令人好奇他們的關係,「他們冇講錯,警察與演藝界之間有緊密合作」,警察公共關係科下設影視組,警方協調電影拍攝都有助建立形象。 今天還能拍出《新紮師妹》那類開心警察喜劇嗎?「再拍我哋都冇人睇」,迷思今天逐漸拆解,「現在再拍《PTU》都冇人睇。很多年輕一代覺得使乜你拍啫,過去大半年乜都睇晒」。 英雄故事「全部得失只有寸心知」,是不是警隊當下心聲?處長所言是飲大咗抑或實情?學者無意多作推測,「我不會過度...

  3. 2021年1月5日 · 教場2延續去年首季故事講述工藤阿須加等人所屬的第198期學警畢業後兩年第200期的新學員來到警校木村拓哉每天嚴厲地訓練學生。 某日木村拿着一盒影碟播放給學員觀看,當中收錄了工藤阿須加、三浦翔平、大島優子等前學警的工作片段,是木村拜託警校校長小日向文世,從日本各地警察派出所收集回來,其中一段記錄工藤阿須加在十字路口指揮交通時,被車撞倒身亡。 續集首播後,不少觀眾對工藤阿須加被「賜死」感驚訝,認為劇情太淒慘,眼淚流不停。 雖惹來熱議,收視僅13.5%,不及去年上下兩集15.3%及15%的成績。 昨日播出第2集,據悉內容會解開各學員的身心問題,還會揭開木村拓哉義眼的秘密,且看收視會否上升。 香港觀眾可透過「黃Viu」煲劇平台收看。 伙山口智子亮相新節目.

  4. 2020年12月27日 · 原名為中央會所的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列者士街會所(下簡稱會所)建成於1918年,是香港第一個予華人使用的大會堂,比香港大會堂要早逾40年提供服務。 比中央會所早啟用的雖有位於今天匯豐銀行總行位置的舊香港大會堂,但它主要服務上流洋人,華人使用受限,例如只能在指定時段方能進入圖書館。 一群華商領袖籌建. 中央會所的籌建,本身已反映着香港發展的一些有趣側面。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1901年創會,初期租賃民房作會址,後來因空間不敷應用決定自建,購置和建築費分別由YMCA北美協會和本地華商合力捐款籌集。

  5. 2021年1月31日 · Share. 春暉園--大埔官立小學在1952年遷校至運頭角小山上,家長為孩子籌錢建立玩樂園地。 (潘曉彤攝) 【明報專訊】自從大埔墟火車站1983年在現址啟用,人潮也漸漸從舊車站轉移過來。 隨舊車站於同年關閉,列車後來凝定成路軌上陳列的模型,車站本來的中式設計為這個鐵路博物館添上作為博物館應有的典雅莊嚴。 舊車站毗鄰短小的戲院街今天靜悄悄,大埔第一所戲院在關站的多年前彷彿已嗅到了一個時代遠去的氣味,於1950年代末提早結業,現為明月樓。 仁興街裏已不再聽到電影《雞同鴨講》中燒鴨店與炸雞店老闆的嬉鬧聲,只剩車房裏默默工作的師傅。 這次我們繼續跟隨老街坊朱森的腳步漫遊大埔,首先在大埔墟站集合,旁邊的穿梭巴站前有一個日光充盈的洞口,彭玉文卻給它起了個充滿神秘感的戲稱──時光隧道。

  6. 2023年12月13日 · PAST ARTICLES. 【開箱】《非法正義學警私了罪犯 南柱赫化身暗黑英雄. 文章日期:2023年12月13日. Share. 南柱赫身為學警為了伸張正義私下懲治罪犯角色惹起爭議。 【明報專訊】影視串流平台Disney+上月推出韓劇《非法正義》,全劇8集經已悉數上架,故事改編自韓國同名網漫,《二十五,二十一》南柱赫、《紙房子:韓國篇》劉智泰、《犯罪都巿:鐵拳掃毒》李浚赫及《緊急迫降》金素真合演,講述渴望為母復仇的金智勇(南柱赫飾),長大後投考警察大學,成為智勇雙全的優秀學警。 他對罪犯利用法律漏洞,然後逃之夭夭感到厭惡,決定化身「暗黑英雄」,實行以暴易暴。 與此同時,傳媒開始報道相關事件,金智勇對付罪犯之餘,又要避開警方追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