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2日 · 這類通知可能是詐騙,目的是盜取個人資料和激活電子錢包進行交易。 為配合通訊事務局辦公室(通訊辦)實施「短訊發送人登記制」,大部分銀行將使用以「#」號開頭「已登記短訊發送人名稱」向大家發送短訊。 這樣短訊發送人名稱以「#」號開頭,有助於識別短訊發送人身份,以防止騙徒冒充這些機構向手機用戶發送詐騙短訊。 當收到包含以下「#」號短訊發送人名稱時,可以確認該訊息是來自銀行:應該保持警惕,避免成為詐騙活動受害者。 在收到可疑訊息時,不要隨意提供個人資料,並且可以透過確認短訊發送人身份來識別是否為合法訊息。 【青姐話】未破百日綫阻力 好友難望有糊食. 青姐話. 【青姐話】未破百日綫阻力 好友難望有糊食.

  2. 2021年10月5日 · 科技. 發布時間: 2021/10/05 08:30. 分享:. 香港近年的網絡騙案日益頻繁並漸趨複雜導致民事申索的訴訟案件大幅增加。. 騙徒一般會利用一系列的空殼公司清洗他們詐騙獲得的贓款,他們可能利用錯綜複雜的公司結構,例如透過代名董事及股東來隱藏 ...

  3. 2021年4月15日 · 求職騙案. 騙徒會使用一些非常吸引招聘廣告去誘騙求職者透露其個人資料,例如住址、手機號碼、社會保障號碼、護照及出入境資料,以及個人資料掃描副本,如駕駛執照等。 這些騙徒並非索取我們個人資料去審核我們是否適合工作,而是在收集足夠資料後盗用我們身份。 他們通常會以受害人個人資料申請貸款,信用卡以及更多使用受害者名義惡行。

  4. 2021年1月22日 · 指發現偽冒香港郵政發出的訊息或彈出式視窗引導市民點擊欺詐網站的連結該等網站會要求市民提供個人及或信用卡資料以獲取禮品或繳交款項以便安排郵件派遞。 太古城22歲男子遇電話騙案 下載2款電話APP 涉案金額約130萬 【 下一頁 】 香港郵政澄清與該等偽冒訊息及欺詐網站並無任何關連呼籲市民切勿點擊任何該等可疑的連結或彈出式視窗或向其提供任何個人及或信用卡資料或繳交任何款項。 若市民對任何電郵、手機短訊或網站的真確性存有懷疑,請勿點擊內附連結,或提供任何個人或信用卡資料,或繳交任何款項。 如有查詢,請致電香港郵政一般查詢熱線2921 2222。 五個騙徒常用手法: 點擊圖片放大. +2.

  5. 2023年3月9日 · 該報告指出消費者普遍認為自己對詐騙訊息有足夠的警覺相比起自己有90%人傾向擔心朋友或家人不慎遇到潛在詐騙情況包括收到要求驗證帳戶的電子郵件或短訊銀行帳戶透支查問及網上購物網站有關贏得禮品卡或產品的通知此外調查亦發現最容易詐騙得逞的標題瞄準讓消費者感到興奮的事情通常包含中獎」、「獨家優惠免費贈品等關鍵字眼。 在香港,消費者表示往往最容易被「獨家優惠」吸引,其次是「點擊此處」和「限時優惠」。 同時報告亦發現有超過八成(81%)受訪者僅以犯罪份子能輕易偽造的細節來辨別資訊真偽,其中將注意力投放於公司名稱與標誌的人佔超過四成(46%),只有6成受訪者會確認資訊是否來自可靠的電子郵件地址,不到一半消費者(47%)會檢查電子郵件是否有錯字。

  6. 2022年10月8日 · 近日詐騙案頻頻發生,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在《匯思》撰文指,消費者應緊記四大基本原則,保障自己免受網上及傳統騙案影響,包括有: 切勿點擊據稱由銀行或儲值支付工具持牌人發送要求提供敏感個人資料超連結,銀行或儲值支付工具持牌人不會向客戶發出有關超連結; 在交款或提供個人資料前必須三思; 盡可能利用反詐騙協調中心「防騙易」熱線18222或「防騙視伏器」等設施;及. 若遇到太優惠條件應格外謹慎,因為很有可能是騙局。 文中指,科技進步令金融服務變得更快捷和方便易用,以及疫情驅使消費者轉用網上服務。 行騙手法包括網絡釣魚郵件、提供根本不存在工作機會以及網上「商店」銷售根本不存在產品等。 無論是甚麼手法,騙徒都是為了嘗試騙取受害人金錢或信用卡資料等重要個人資料。

  7. 2023年8月24日 · 運輸署今日八月二十三日呼籲市民提高警覺留意聲稱由易通行發出的欺詐短訊相關短訊附有超連結https://u6v.cn/6nZg1T/ https://goo.by/absG9到偽冒網站企圖欺騙用戶付款或騙取用戶的個人資料。【溫股知新四個支持位 一齊同你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