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謂於自所應起醫想,於法起藥想,於聞法者起病人想,於如來所起善士想,於正法理起久住想,及於徒眾修習慈心。 《消文》 第一想,是說法者對自己生起醫師想。 第二想,是把佛法當作藥品來想。 佛所說的法,就是能治癒眾生身心病痛的良藥。 第三想,是把聞法者當作是病人來想。 第四想,是對佛生起是勝妙士夫想。 第五想,是正法的內涵,生起久住世間想。 另外,很重要的是,對弟子們修習慈悲心。 應斷恐他高勝嫉妒,推延懈怠,數數宣說所生疲厭,讚自功德舉他過失,於法慳吝,顧著財物謂衣食等。

  2. 2021年3月12日 · 廣論消文331 能利他方便,令取令修行,如是令隨轉,四攝事應知。.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廣論消文331 331頁4行-332頁1行. 第二,四攝成熟他相續分五:. ① 四攝自性; ② 立四之理由; ③ 四攝之作業;. ④ 攝受眷屬須依四攝; ⑤ 略為解說。. 學習四攝法 ...

  3. 2020年4月14日 · 又亦不能,於時時間,獲得增上慚愧惡作。. 又不能證世間離欲,或法現觀。. 不經常布施修福、問訊禮拜、迎送合掌、心懷敬意等。. 沒有經常心懷慚愧語悔意。. 未能觸及以觀上下界為寂靜與粗重的世間勝觀(勝觀-毘缽舍那,世間勝觀就是有漏勝觀),暫時 ...

  4. 2020年4月2日 · 煩惱與 3. 等起。 想:只要自己想要說無意義的話,不管對方有沒有聽到,或者對方是否理解所說的內容,只要說了就算。 合註語譯 其中想的相,雖然在〈攝決擇分〉當中只有提到「想者,於彼想成是彼。

  5. 2021年1月13日 · 菩薩即應思惟:若我今者不捨此物,此物必當遠離於我,設至死時,不隨我去。. 此物則是遠離之相。. 今為發菩提,故須施與,後死時,心無有悔,必生善處,是行大利。. 若猶貪者,應辭謝乞者言:勿生嗔恨。. 我新發意,善根未具,於菩薩行法未得勢力 ...

  6. 2020年12月25日 · ⑥觀待三學數量決定. 佛薄伽梵略說六度總嗢柁南,最勝紹尊63如佛密意而為開解,解釋如是重要因相,令發定智,即此數量決定道理。 對於佛陀略說的六度總綱,彌勒菩薩在《大乘莊嚴經論》中依佛密意開顯、解釋了六度之所以重要的理由,目的是為了引發他人不可奪的智慧,其內容即是六度數量決定之理。 63.最勝紹尊:一生補處的彌勒菩薩,“紹”即承繼之意。 若於此理獲勝定解,則執六度修持為勝教授故,當得定解。 其中分六。 如果對“六度數量決定之理”獲得了殊勝定解,就會將修持六度執為殊勝教授,因此必須力求取得此定解。 換言之,只要對以下的道理思惟透徹,就會生起感受,而將六度執為殊勝教授,即對原先並不重視的六度,執為極殊勝的實修教授。

  7. 2019年5月15日 · 行者修禪定時,令心不散亂而住於一境者,共有九種心,即:(一)安住心,即能將心安住於某對象。 (二)攝住心,即當心念對外在對象起作用時,能令心念速返回本心。 (三)解住心,當解知(分別理解)之心對外在對象起作用時,能令心速返。 (四)轉住心,即停止解知之心,而樂於安住。 (五)伏住心,即久入禪定而生厭時,能速令折伏。 (六)息住心,即內心動念時,能速令止息。 (七)滅住心,當貪愛心起時,能速予滅除。 (八)性住心,當諸多妄念停止作用時,了知心之本性本來明淨,而自然安住。 (九)持住心,累積禪定功夫之結果,自能安住禪定,自然行善止惡。 〔大乘莊嚴經論卷七〕 p134.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修禪定時九種攝心的修習過程。 又稱九種心住。 依《大乘莊嚴經論》卷七所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