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6日 · 藥劑師蘇曜華指出,藥物大部分都是化學物料,若棄置堆填區,化學物會滲進地下水,再而流出海洋,進入食物鏈,當海洋生物吃了,人類又吃海鮮,到頭來成為受害者。 藥物回收的討論並非從未在議會出現。 2017年,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曾書面回覆議員提問,指《廢物處置條例》下,醫院、診所等機構產生的廢棄藥物和針被界定為化學廢物;其儲存、收集、運送及處置均要符合規例的嚴格規管。 不過她說,有關管制並不適用於一般家居情况下棄置的藥物和針,指由於「數量一般不多」,現時與一般家居固體廢物混合處置,並重申政府無計劃提供收集服務。 這與當時數年前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數量相對較少,不會導致污染或危害公眾健康」的說法,並無變改。 堆填區檢抗生素超標 助長抗菌. 事實又是否如此?

  2. 2020年8月2日 · 街知巷聞:九龍坑村 盤王古廟「神蹟」. 文章日期:2020年08月02日. Share. 昔日能輕易辨出「九條坑」,現在山線模糊。. (潘曉彤攝). 【明報專訊大埔九龍坑被綿延的山巒環抱或因而得名。. 坑即山勢凹陷的位置九龍坑村陳村長帶領我們步上村公所的天台 ...

  3. 2021年12月28日 · 當有老店消失,大家便一窩蜂打卡,究竟我們是否只着眼以前香港的表面?Carlos引述石硤尾一間參茸行店主曾說,時代進步人人看西醫,碩果僅存的藥材舖並不是能保留就保留,即使有人繼承手藝,但又如何為生?

  4. 2021年2月11日 · 贈醫施辦學護老 回應居民需求. 黃大仙一直在信眾眼中「有求必應」,但研究香港歷史文化的羅樂然認為,黃大仙得到信眾的認同,最初並非跟「有求必應」有關,反而是黃大仙祠贈醫施,將宗教與醫藥高度結合,因而令一個在上世紀初在香港名不見經傳的神明,發展成香火鼎盛的地方。 羅樂然相信,黃大仙祠在灣仔時已經開始為基層提供免費醫療。 「治好病,善信未必覺得是醫生的功勞,反而認為是有黃大仙的庇佑才得醫治。 」1950年代大量難民湧入九龍東的寮屋區,免費醫療在社區來說更顯重要。 羅認為「有求必應」指的就是黃大仙對居民需求的回應,也藉此積累了大量信徒。 除了贈醫施,羅樂然說,日佔期間亦有關於黃大仙的傳說。 流傳當時日軍想開闢黃大仙祠附近村落以擴建啟德機場。

  5. 2021年8月27日 · 在深水埗大南街近南昌街的位置,有一間新的社區空間,是作家李維怡打理的半杯寮。 活了差不多半輩子毅然決定開一個社區空間,李維怡說這可能是自己「最後的一個作品」,她希望不是最後一個,但實在是花費了很的力氣去做這次前所未有的嘗試。 她本來就認識這個舖頭的業主,7月的時候得知舖頭租金相當便宜,而因為一直做開的社區藝術很難在街頭持續下去,所以幾日內就決定試一試租這間地舖繼續做社區工作。 半杯寮設「照顧者休息站」 半杯寮名字由「半杯水」和「寮屋」組成。 如果「半杯水」是一條問題,社區藝術工作者或者會問如果放半杯水在這裏,街坊會有什麼反應? 李維怡說先不要有太多想法和判斷,「我覺得是不同的,以前你是去明白別人的擔心,現在你作為街坊『擔心埋一份』」。

  6. 2020年3月9日 · 減輕頭痛眩暈煩躁. 控制血壓是一個長期工作,堅持長期煎藥對患者和家人都是很考驗。 現在有免煎中藥顆粒供應,免去每日煎藥的麻煩,增加患者服藥的依從性。 另外,如果血壓控制已經較好,符合上述的證型,可用中藥經典複方天麻鉤藤飲顆粒劑,每日服用,幫助減輕頭痛眩暈、煩躁失眠等徵狀,也有助於維持血壓的長期平穩。

  7. 2020年8月24日 · 紅外線除了可用作探熱,間有產品聲稱能以紅外線提升體溫,「自製發燒」提升免疫力,箇中又有無科學根據?.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物理學系副教授曾遠康指,紅外線一般用作紓緩痛症,改善血液循環。. 所謂以紅外線「自製發燒」,原理是將光波射入身體,用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