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① 依《菩薩地》別說 16 ② 依本論合說. 16 此科是本講記所擬。 第二,理應悲愍者。 “”是道理,即眾生都是親人而且都是剎那壞滅、三苦隨逐的本性。 由於這些道理,菩薩本應悲憫眾生,怎麼能對眾生起瞋心呢? 金一、依《菩薩地》別說分三: ① 宿生親善想 ② 無常想 ③ 苦想. 木一、宿生親善想分二: ① 修宿生親善想 ② 依想堪忍. “宿生親善想”,即一切有情過去生都是自己親愛之人的觀想。 水一、修宿生親善想. 云何菩薩於有怨害諸有情所,修習宿生親善之想? 菩薩對怨害有情如何修習宿生親善想呢? 謂諸菩薩應如是學。 諸菩薩應當這樣學修。 所謂修大乘,就是學做菩薩、學修菩薩行,對凡夫而言,這必然會有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的過程,如果學好了,自己的心態、行為就會完全轉變。

  2. 2020年9月7日 · 有的時候我們常常自以為聰明,看事情很清晰,真正的智者則是看重業果,所以只要還在造這個引生死業,那就是愚痴者,這是佛法中別的標準,跟別的地方不一樣。腦筋靈光、看事情很敏銳,這個是世間對智者的看法;而佛法的標準,根本在如何 斷行業

  3. 今初. 第二如何取心要之理分二這是科判依己如何修心之次第分二之二宗大師將為行者闡釋如何攝取心要之理在這個科目之下又分成二部分。 一、於道總建立發決定解:丁一、於道總建立發決定解: 第一部分是對於建立成佛之道的總體內涵生起堅定的信解。 二、正於彼道取心要之理:丁二、正於彼道取心要之理: 第二部分是在成佛之道正確攝取心要的道理。 初中分二:針對道總建立發決定解這部分再細分為二部分。 一、三士道中總攝一切至言之理:戊一、三士道中總攝一切至言之理。 第一部分闡釋三士道完整涵攝佛法的道理。 三士,關於三士之名,稍後本論有特別闡述。 二、顯示由三士門如次引導之因相: 戊二、顯示由三士門如次引導之因相: 第二部分明白開示依次以三士道引導凡夫成佛的原因。 今初:接下來闡釋三士道中總攝一切至言之理。

  4. 今初. 這個章節進入「《菩提道次第廣論科判分二中的次開為四門裡的甲四」,如何正確地相應地來說佛法的精要並以這個精要的教授引導學徒。 這個次第分為二科:一、修學佛法的根本——依止善知識的軌則;二、在依止善知識之後如何修心的次第。 第一科(修學佛法的根本——依止善知識的軌則)分為二科:一、為了令學徒產生確定的見解而稍微廣泛地宣說;二、概略扼要地說明修行最重要的原則。 《攝決定心藏》云:「 住性 數取趣,應親善知識。 」又如鐸巴所集《博朵瓦語錄》中云:「總攝一切教授首,是不捨離善知識。 」能令學者相續之中,下至發起一德,損減一過,一切善樂之本源者,厥為善知識。 故於最初,依師軌理,極為緊要。 《攝決定心藏》漢文譯本名《決定攝心要論》。 作者:阿底峽尊者.

  5. 2021年6月6日 · 現在一一來說明。 子二、如何生起之次第. 第二如何生起次第者。 如許薩迦耶見與無明異者,譬如盤繩,略降黑闇,於繩實體不能明了,於彼遂起執蛇之覺。 如是障蔽明見蘊體,由無明闇誤蘊為我,從此發生諸餘煩惱。 第二,煩惱是如何產生的呢? 首先說明煩惱生起的根本,這又有承許「薩迦耶見」和「無明」不同或者相同的兩種觀點。 承許薩迦耶見和無明二者不同的一派,認為煩惱生起的次第,是先有無明,才會產生薩迦耶見。 比如在暗處見到盤繩,誤認為蛇;是因黑暗看不清楚,於是對盤繩生起是蛇的錯覺。 同樣的道理,凡夫由於被無明所覆,不了解五蘊的真實體性,才會生起薩迦耶見,把五蘊體妄執為有自性的我,由此產生其餘貪瞋等煩惱。 這一派認為,「無明」是生死的根本。 林師兄消文.

  6.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消文25 P23 L2 – L10. 於完結時共作軌者。. 由講聞法所獲眾善,應以猛利欲心迴向現時、究竟諸希願處。. 在講聞結束時應該進行的軌則,分為四項. (科表四:甲三「如何說聞二種殊勝相應正法」的乙三)。. 第一正說如合行者 ...

  7. 消文31 丁三、彼應如何依師之.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消文31 P29 L5 – L10. 丁三、彼應如何依師之. 第三彼應如何依師軌者。. 如是若自具足器相,應善觀察尊重具否如前說相。. 應於具相,受取法益。. 第三,做弟子的應該如何依止善知識的軌則與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