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9月26日 · 所以當大家對某個詞有疑問的時候,就一定要多翻字典,這樣學習才會更上一層樓。. 吳良媛. 簡介:香港普通話研習社創辦於1976年,是香港地區首 ...

  2. 2013年3月20日 · 放大圖片. 凌君武. 文: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許競思. 以刀鏤板,是古代版畫的基本方式。 版畫,顧名思義,亦即是通過繪畫、雕刻及印製而完成的繪畫作品。 當中桃花塢的木刻年畫因曾集中在蘇州城內桃花塢一帶生產而得名。 蘇州版畫院院長、蘇州桃花塢年畫博物館館長凌君武早前到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作演講,便簡介了蘇州版畫的歷史及其廣泛深遠的影響。 始於門神的年畫. 談蘇州的版畫,需由辭舊迎新、驅邪逐鬼的年畫說起。 年畫是中國民間最普及的藝術品之一,大多數地方都有新年時張貼新年畫的習俗,因每年更換,故稱「年畫 」。 相傳此傳統早於漢代時開始。 王充於《論衡.訂鬼》引《山海經》謂:「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

  3. 2017年1月13日 · 譯文. 當地人看到漁人,大吃一驚,問他從哪裡來,漁人一一詳盡回答。 他們於是邀請漁人到家中作客,備酒、殺雞、做飯來招待他。 村裡的人聽說來了位漁人,紛紛前來打探消息。 他們自稱祖先為了逃避秦朝的禍亂,帶着妻兒和鄉親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從此不再外出,於是與外界斷絕了往來。 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連漢朝也不知道,更不用說魏、晉了。 漁人便把自己在外界的所見所聞,一一詳述給他們聽,大家聽罷都感到十分驚訝和感慨。 其他的人又各自邀請漁人到他們家中作客,拿出酒菜來款待他。 漁人停留了幾天後,才告辭離去。 當地的人叮嚀他說:「不必對外面的人提起這裡的事啊! 漁人出了山洞,找到自己的船,便沿着先前來時的路回去,並處處留下記號。 一回到郡城裡,漁人就去拜見太守,稟報一切經過。

  4. 2018年2月11日 · 近日東華三院為位於上環太平山街有逾百年歷史的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廣福祠進行大規模換樑重修工程並邀請屬下社企愛不同藝術」(i-dArt的藝術家鄭嘉恩利用剪紙藝術為廣福祠基座外牆創作新的外觀。 在實際效果上,好唔好睇自有公論,但成班「熱青城」中人就借題發揮話此舉係要「消減香港文化」,更人身攻擊實為智障人士的創作者鄭嘉恩,叫佢落地獄等等,令人搖頭嘆息。 「愛不同藝術」是東華三院屬下社企。 他們與嶺南大學視覺研究系合作,開辦專為不同能力人士而設的全面及有系統的藝術課程,酷愛剪紙的鄭嘉恩就是學員之一。 在廣福祠開展換樑重修工程後,東華三院就邀「愛不同」合作,並由鄭嘉恩利用剪紙藝術,為廣福祠基座外牆創作新外觀,將傳統文化與藝術結合,希望展現東華三院的多元、創新及融和。

  5. 2016年2月13日 · 龔敏迪. 陳善《捫虱新話》記載了有關蘇東坡的一則趣談,蘇東坡參加科舉考試,考官梅堯臣讀了他的文章《刑賞忠厚之至論》後大加讚賞,認為簡直可以和《孟子》的雄辯媲美。 蘇東坡為了說明獎賞寧可過寬,處罰則應慎重,用了一個皋陶要殺人而堯勸他寬恕的典故。 主考官歐陽修見了他的卷子也大喜。 事後梅堯臣問蘇東坡:你那個典故出自何處? 蘇東坡笑道:「想當然耳。 」於是傳為美談。 蘇東坡的原文是:「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堯曰:『宥之』。 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 」用的材料是《禮記》:「大司寇以獄之成告於王,王命三公參聽之。 三公以獄之成告於王,王又,然後制刑。 」《周禮》的解釋是:「一宥曰不識,再宥曰過失,三宥曰遺忘。

  6. 2018年10月12日 · 譯文. 支離疏這個人,面頰隱藏於肚臍下,肩膀高出頭頂,頸椎朝天凸起,面龐側歪仰上,雙腿兩脅並連。 他替人家縫衣洗服,足以充飢過活;替人家簸米篩糠,足以養活人。 國家要徵兵時,支離疏捋袖伸臂地遨遊其中;國家有徭役時,他因殘廢而獲豁免勞役;國家為貧病者放賑救濟時,他還可領到鍾米和綑柴。 那些形體殘缺不全的人,還能夠養活自身,享盡天年,更何況那些為而不恃、忘其德行的人呢! 註釋. ① 支離疏:杜撰人名。 支離,名號,謂形體之支離不全貌;疏,人名,亦可理解為粗疏平庸。 ② 頤隱於臍:頤,面頰。 臍,肚臍。 ③ 會撮:謂頸椎凸起異物。 會,會聚;撮,謂抓物以撮合之。 二字大意相近,概指一攢聚而凸出之物。 傳統注家多謂「會撮」通作「鬠??」,指髮髻。 崔譔則云:「會撮,頸椎也。

  7. 2019年4月9日 · 昂膛山人. 德蘭修女(Mater Teresia)因全心全意地熱心幫助了大量受苦難的人而馳名於﹗姑勿論她是哪一個國家的人,但她以天主教修女的身份,卻為世界多處,包括了不同國家極需幫助的人士,無條件地提供協助﹗可以說曾受她幫助的人真是多不勝數﹗所以她離之後,懷念和紀念她的文章非常之多,當時本山人也看了不少,其中一篇不但記載了她堅決為人們服務的信念;而該作者又在文章之最後一段呼籲讀者向她學習。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