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3月8日 · 發布時間: 2019/03/08 18:23. 最後更新: 2019/03/08 18:49. 分享:. 每個世代都有一個標籤而世代之間爭議亦是每個曾經年輕的人共同經歷過的反叛期」。. 因為年輕所以想打破常規挑戰社會的底綫希望能帶來突破。. 因為成長環境有差異對於成功 ...

  2. 2020年12月9日 · 博客. 發布時間: 2020/12/09 08:00. 最後更新: 2020/12/09 16:50. 分享: 年輕人患癌個案增加18% 應趁年輕備危疾保障. 最近我曾與年輕朋友交流希望了解他們決定是否購買危疾保障時有何考慮因素他們列出的原因可謂五花八門但細心整理過後其實可簡單歸納成一句:「我還年輕患上危疾的風險低年紀大一點時再考慮吧除了自感患病風險相對低外,保費是其中一個考慮因素。 宏利早前與一間再保險公司合作進行調查,發現年輕人購買危疾的比例較低。 在18至29歲的年輕組別當中,僅有21%受訪者已購買危疾保險,而有意在未來12個月購買危疾保險的受訪者比例更低,僅14%。 在未有意慾購買保險的受訪者中,有高達55%的25至29歲受訪者指價錢是考慮因素之一。

  3. 2024年4月2日 · 20幾歲時收入尚少且心態未夠成熟,故亂揮霍以致入不敷支是年輕人常態。 很多朋友在那段輕狂歲月或者都試過做「月光族」,拖欠卡數甚至「碌爆卡」。 再者,青年往往需要應對學生貸款這個「財富黑洞」,耗盡全職工作頭幾年的收入。 美國註冊財務策劃師Andrew Fincher認為,雖然還款也應該是20歲人士關注的重點,但30出頭可能是還清十年來大小債務的最佳時期,因為這個階段往往會人工加幅高,賺更多錢,還款能力最強: 當你30多歲的時候, 你有能力還清更多錢 ,這是一個很好的時間框架,可以真正嘗試不讓債務延續至40多歲。 Fincher的觀點合理,在於30歲人士面對更多人生大關,包括生兒育女和買樓等,財務負擔更重,或者簽下更巨額、年期更長遠的債務例如按揭,更有必要跟過去「好好了斷」,才能邁步向前。

  4. 2021年7月29日 · 1. 選擇活得健康. 當你以為錢買不到健康,你只是未夠有錢,例如你可以透過買保健品、定期運動保持身體狀態。 隨着年齡增長,各種器官退化,我們還是需要金錢買治療,很多人因為沒有儲錢的習慣,患病後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儲備而未能接受更好的治療,最後身體愈來愈衰弱。 所以有足夠的積蓄,是為自己未來的健康有選擇。 【天生購物狂如何防避網購失控 3個小訣竅助減衝動消費 : 按此 】 2. 選擇稱心工作. 若你沒有儲蓄,你每天都只可以迫自己工作,每天追着錢,同時也可能錯過很多其他的機會。 例如進修,因為你害怕失去現有的工作,所以只好一直在原定的工作崗位上,無可選擇地做着一份沒有時間進修的工作,然後掉入惡性循環,無法做到個人增值、人工沒加,沒有選擇的自由。

  5. 2020年4月14日 · 當我們還年輕的時候我們傾向及時行樂而不是思考明天或10年後的快樂但不幸的是這就是導致許多人擁有沉重的信用卡債務或缺乏退休儲備的原因。 Yardney指,家長應告訴子女,今天的債務會奪去他們明天的財產,因為他們正在花費自己仍未擁有的

  6. 2024年5月23日 · 年輕人的想法非常重要。 因為在2024年,美國全職員工中,Z世代的人數將數次超過嬰兒潮世代。 「我們都渴望錢與出人頭地」 Seremont調查顯示,年輕人和前代一樣渴望金錢。 訪談中,51%的Z世代職員認為薪資是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而47%的年長員工也抱有同樣觀點。 對年輕職員來説,需要支付高昂的大學費用是主要障礙。 Business Insider最近一則報告顯示,逾半數的Z世代和千禧世代職員的收入僅夠支付基本生活開支。 除了金錢,年輕職員渴望與上級建立穩固的良性關係。 調查顯示,想要在上司面前「表現出色」,是一個主要工作動力,只有「獲得加薪或獎金」排在「取悅上司」之前。 Z世代職員另一個工作動力是「出人頭地」:

  7. 2024年3月18日 · 點擊圖片放大. 曾有網民抱著相同的困惑咨詢 理財專家錢世傑︰ 自己想努力慳錢儲到第一桶金,但又覺得自己還年輕,還要陪伴女友,人生應該多點體驗與回憶。 多存錢,還是少存一點點,多一點點錢換一些開心的日子? 錢世傑即刻表示: 「年輕人如果只知道賺錢,一定是錯的。 存錢和做任何重複枯燥的事情一樣. 只要做多了,就會有疲憊感. 就算你盆滿鉢滿,但最好的年輕時光已經過去. 自己已垂垂老矣,給你錢,又有什麼用呢? 「給自己一些假期,就當向退休借個1年,讓自己在工作一段時間後,能夠有重新呼吸的空間。 點擊圖片放大. 別做錢奴! 捨得給自己獎勵金. 你是自己人生的主人,而不是錢的奴隸。 所以 一定要定期獎勵自己 ,這是對自己努力儲蓄的犒勞,也是對自己長期儲蓄的激勵。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