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4月9日 · 她表示:「思想上覺得自己成長了很多,有時回看以前自己的演出,都覺得可以再做好一點,希望在之後的新劇《青春不要臉》,觀眾可以看得出劉 ...

  2. 2014年10月20日 · 香港城市大學青年研究室指出青少年崇拜偶像有3個作用,分別是投射作用、補償作用及認同作用。 投射作用:青少年可以將自己的夢想、理想、慾望或缺憾投射在偶像的身上。 當青少年不能完全實現其生活的理想和夢想時,便會沉迷在某個偶像的特質和優越的地方,例如偶像的樣貌、身材、財富、社會地位、個人魅力等,從而得到心靈上的慰藉。 補償作用:青少年通過崇拜某個歌星、影星或體壇明星,增加其自信心、自我概念、自我確認及人際交往等,從而獲得不同程度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這種補償作用可大大強化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慾望。 認同作用:偶像可以給予青少年樹立良好的生活榜樣,令青少年產生無窮的幻想和學習方向。 而偶像的言行,也可令青少年以極大的動力,努力地體會和實踐偶像的一言一行。

  3. 2019年7月11日 · 今年47,000多名日校考生報考文憑試,考生成績符合入讀本地大學最低要求的有19,728人,約1.5人競爭1個大學資助學額。.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 ...

  4. 2018年12月7日 · 中文用「臉皮厚、厚臉皮」形容一個人,多少有點貶義,輕則指這個人不理別人批評、一意孤行;重則指這個人無恥,不要臉。 英文當然亦有詞彙 ...

  5. 2012年3月14日 · 5年前,28歲內地女子楊麗娟因為從16歲開始苦追香港明星劉德華,宣稱「不見劉德華,我決不嫁人」,不但傾家蕩產,父親甚至想賣腎為她圓夢。 楊麗娟居然說:「劉德華比我父親更重要! 」這在當時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到2012年,同樣的故事重現:一名從小痴迷劉德華的女子,「自爆」為劉德華而守身如玉,為見偶像一面而花光所有積蓄。 儘管招來種種非議,她仍堅持自己的夢想說:「我只愛劉德華,為他一直保持清白。 有心理學家說,這種看似瘋狂的行為,在當今的年輕人身上越來越普遍。 胡潔人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部講師. 作者簡介 胡潔人. 現任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社會科學學部講師。 2009年獲得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哲學博士。

  6. 2009年11月20日 · 【推薦】 【關閉】 艾爾肯 (Elkind):青少年自我中心主義 (Adolescent Egocentrism)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11-2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青少年在網絡的自主性較強,更加助長其為所欲為。 圖為微型網誌Twitter。 資料圖片. 知名心理學家皮亞傑 (Piaget)認為,青少年進入形式運作期 (formal operation) (即11至16歲時期)後,開始擁有內省能力。 他們會將自己和別人的觀點一同思考,從別人的看法,來判斷自己的外表、智力、人格是否有對錯。 美國心理學者艾爾肯 (Elkind)繼承皮亞傑的研究,發展出青少年自我中心 (adolescent egocentrism)的概念。

  7. 2018年10月30日 · 1. 有評論認為現今的青少年過度崇拜偶像,家長需予以糾正,你認同嗎? 試根據資料,並就你所知進行分析。 2. 有意見認為偶像作為青少年的崇拜對象,需要有更高的道德要求,你認同嗎? 讀文匯報PDF版面.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年輕人愛追星 易受偶像影響.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