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6日 · 集就是四諦當中的集諦我們因煩惱而造種種業這些業累集起來會使我們在生死當中相續不斷地輪迴這是 集的特徵而這個業煩惱是怎麼集業的呢下面分兩部分:「正明所集之業以及如何集業之理來說明。 消文至此

  2. 2020年9月7日 · 俱舍論上說業是思彼起,「就是內心當中造作的力量彼起就是由於內心的造作而生起跟它相關的身語造作所以就是意業,「彼起就是身語業。 根據思的作用,通常又把它分成三種:「審慮思」、「決定思」、「動發思」。 「審慮思」就是心一觸境的時候,它自己就動起來了,這個不必去講文字,我們都體會得到,這純粹是內心當中的思心所,換句話說它有個造作的力量;心裡想了以後,下面就會決定應該怎麼辦。 譬如說看見一個很好的東西,就動腦筋想要獲得,如果覺得不好,就會想辦法排斥,如果覺得無所謂好不好,就不在意,不外乎這幾種狀態。 當審慮了以後,就會有所決定,想要取是貪,排斥是瞋,或者是痴,然後下面緊跟著就會動發身語了。 所以這個審慮思通常是屬於思業,決定跟動發屬於思已業。

  3. 2021年12月8日 · 若不具足定量釋論及善教授,於佛至言自力趣者,密意莫獲,故諸大車 諸釋論及諸教授。 雖然如此,由於末法時代的眾生天資不足,若沒有詳盡的解釋以及善知識的教導,要憑一己之力去參悟佛陀的教誨,是無法了解正確的意思的。所以 ...

  4. 2020年9月20日 · ① 從何處成辦中有 ② 成辦中有之因 ③ 中有身形等. ④ 遣除對“於前世身不起欲樂”之誤解. ⑤ 善不善中有顯現現前之相 ⑥ 中有所見. ⑦ 中有顯色 ⑧ 中有何處有無 ⑨ 中有行態. ⑩ 中有壽量 ⑪ 中有者將成其他中有之理. 第四死後成辦中有之理者。 第四死後是如何變成中有的。 之所以稱為中有,是指在死有和生有二者中間出生的緣故。 午一、從何處成辦中有. 如前所說識從何捨,即於彼處無間而成,死與中有,如秤低昂。 神識從何處捨離,就立刻在那裡形成中有,死與中有猶如天平的兩頭,秤左邊低時就是右邊昂起之時。 比喻捨識之時便是中有形成之時,中間沒有一剎那的間隔。 午二、成辦中有之因. 依二種因,謂我愛已生故,無始樂著戲論已熏習故,善不善業已熏習故。

  5. 若發此心能淨宿 眾多惡趣之因,能斷當來相續積集。諸善趣因,先已作者,由此攝故,增長廣大,諸新作者,亦由此心為等起故,無窮盡際。 如果發了菩提心,不但能淨除宿世所種種墮惡趣的因,還能截斷未來惡業的續流;往昔所積累著眾多善趣 ...

  6. 2020年6月16日 · 己二、發此意樂之量. 第二生此意樂之量者。. 謂先有無偽,希求現世,其求後世,唯虛言辭。. 即換其位,令成希求後世為主,現在為副,則為生起。. 然須令堅固,故此生已,仍須勵力善為修習。. 第二部分是「生此意樂之量」。. 就是原先對今生有真實不虛的 ...

  7. 2020年5月4日 · 造業後,是不是一定要受報? 這要看是否有造和造業以後有沒有令它繼續增長來決定是一定受報還是不一定受報。 如《本地分》中說:「所謂的順定受業,是指經過思惟以後,不但造作了,還讓它繼續增長,這是一定會受報的業。 順不定受業,是指思惟以後,雖然造作了,但能避免繼續增長它,而由於造業時業力不強,所以這個業不一定會感果。 作與增長所有差別者,即前論云,「云何作業,謂若思業或思惟已身語所起。 」又云,「增長業者,除十種業,謂一夢所作,二無知所作,三無故思所作,四不利不數所作,五狂亂所作,六失念所作,七非樂欲所作,八自性無記,九悔所損害,十對治所損。 除此十種業所餘諸業。 不增長業者,謂即所說十種。 有關造作和增長的差別又是什麼? 在前論《本地分》中也有說明:「什麼叫造業?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