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3月8日 · 《左傳》追述以前的事情常用這個詞。 這裡是指「鄭伯克段于鄢」一事醞釀的初期。 ② 申:春秋時姜姓侯爵之國,在今河南南陽。 ③ 曰武姜:武姜,鄭武公妻姜氏,姜是父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謚號。 謚號是君主時代帝王、貴族、大臣死後,根據他生前的功過給予的稱號。 ④ 共叔段:共,國名,在今河南輝縣。 叔,排行在末的、年少的。 段是莊公的弟弟,故用叔來表示。 段後來出奔共,所以又稱為共叔段。 共音工。 ⑤ 寤生:寤,通牾,牾逆意。 寤生,產兒足先出。 寤音悟。 ⑥ 遂惡:因而厭惡他。 ⑦ 亟請於武公:亟,屢。 屢次向武公請求。 亟音冀。 ⑧ 及莊公即位:及,到。 即位,君主就職,登上位。 ⑨ 制:地名,又名虎牢,在今河南汜水西。 ⑩ 巖邑:巖,山峯,此指地勢險要。 邑,人聚居的地方。

  2. 2016年6月11日 · 從歷代詩文中,我們至少可以概括出竹子的四大美德。 一曰正直,二曰堅貞,三曰虛心,四曰清雅。 正因為如此,東晉名士王子猷寄居他人空宅時還令人栽竹。 有人問他,不過是暫住,何苦勞煩? 他沉吟良久,直指竹子說,「何可一日無此君! 」蘇東坡也愛竹成癖,不無自況地宣稱「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將以竹為友、竹為鄰上升到生命質量的高度,堪稱是對竹子品格的最高讚譽了。 敬重若此,夫復何言? 「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筍煮肉」,梁實秋的「狗尾續貂」,不過是舌尖上談吃的戲說而已。 在上古歌謠中,竹子還只是作為狩獵工具的材料出現,到了《詩經》中,就變為審美對象。 如果說「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是用以借喻家門興旺,那麼《衛風.淇奧》中的綠竹,則用以比擬人品而成為後世取典源。

  3. 2017年11月3日 · 譯文. 《左傳》:晉國士匄侵襲齊國到達穀地,聽聞齊國有喪事就返回了,這是合於禮的表現。 《穀梁傳》:所謂「返回」,是表示事情未有完成的文辭。 受國君命去討伐,對象既死,就沒必要再向其施加怒意。 士匄不討伐有喪事的對象,故《春秋》特記載此事以示褒揚。 但既然有意褒揚,何以又說他沒有完成任務呢?

  4. 2017年6月3日 · 也是高僧連深谷傳來春天的鳥語也不知渾然與天地共融更為浪漫的是在崖前午睡似天女散花落在身上然而最大的醒覺還在於午夢初回識故人」。 夢醒了,如同修行到一個境界,認識自己的本性,過去的我,猶如故人了。 啟悟隨筆. 俗世凡人常說:「 人生如夢」,「夢如人生」。 兩種說法我都不認同,人生應該清醒活着。 也有人大覺大悟之後說是「大夢初醒」,這點我同意。 莊子又有「莊周夢蝶」之說,可見夢與人生息息相關。 但高僧的夢可不同常人,午夢初回是指修行之路。 人皆有夢,但我最怕做好夢,醒來之後倍添惆悵。 讀文匯報PDF版面. 相關新聞. 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禪心(五十五)

  5. 2017年11月8日 · 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卞人,少孔子九歲。 曾晳,名點,曾參父親。 冉有,名求,少孔子二十九歲。 公西華,名赤,少孔子四十二歲。 四人皆孔子弟子。 侍坐,在尊長近旁陪坐。 ② 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孔子的意思是說,我雖年紀比你們稍為大些,但你們不要因為這樣不敢暢談自己志願。 ③ 居:指平日。 ④ 不吾知也:知,認識。 當權者對我沒有認識。 ⑤ 如或知爾:如,假如。 或,有人。 爾,你。 ⑥ 則何以哉:爾,用。 那麼你們用什麼辦法去治理國家呢? ⑦ 率爾而對:爾,助詞。 率爾,輕率不假思索的樣子。 對,回答尊者問話。 ⑧ 千乘國:乘,指配有一定數量兵士的兵車。 千乘國,指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 有這樣兵力的國家在孔子的時代只算中等國家。

  6. 2014年1月17日 · 譯文. 從前,仲尼(孔子)參與歲末的蜡祭大典,並擔任助祭的賓客,祭禮完畢,(他)外遊至門樓之上,不禁歎息。 仲尼的歎息,大抵是為了魯國吧。 言偃在旁問:「先生為甚麼歎氣呢? 」孔子說:「大道施行的世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賢者當政的時代,我都未及一見,但古書上還有相關記載。 大道施行的世代,天下為人民公有,(大眾)選拔賢良,舉薦能人,講求信義,修習和睦。 所以人們不僅孝敬自己雙親,亦不僅愛護自己的兒女,而是讓老年人可以頤養天年,壯年人可以發揮所能,幼年人可受教育成長,鰥夫、寡婦、孤兒、無後老人、殘廢及久病的人,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顧。 男的,各有本分的職業;女的,各有歸屬的家庭。 財貨,厭惡它被任意拋棄於地上(白白浪費),但也不必求私藏佔有;勞力,討厭自身沒有盡力,卻也不必只為己謀私利。

  7. 2017年12月20日 · 四人的志趣不同,可見孔門弟子中,既有好高騖遠的,亦有誠樸務實的,而孔子則兼容並蓄,因材施教,依學生不同的能力和興趣,給他們適當的啟迪。 注釋. ① 何傷乎:又有什麼關係呢? ② 莫春:莫,暮的古字。 莫春,指三月。 ③ 冠者:成年人。 古時男子長到二十歲舉行加冠禮,表示已經成人。 ④ 沂:水名,在今山東曲阜南。 沂音夷。 ⑤ 風乎舞雩:風,吹風,即乘涼。 舞雩,古時求雨的祭台。 風乎舞雩,謂於舞雩之處乘涼。 風feng 音諷。 雩音如。 ⑥ 喟然:長歎的樣子。 ⑦ :贊成。 音預。 ⑧ 讓:謙讓。 ⑨ 唯求則非邦也:唯,句首語氣詞。 ,表示疑問的句末語氣詞。 意思是說,難道冉有說的就不是治國的大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