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3年10月18日 · 【推薦】 【關閉】 古文解惑:《周易.繫辭傳》選讀─通曉易理 開物成務.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10-18] 我要評論. 《周易》本為占筮之書,故得以避過秦火之劫,流傳至今。 不過,《周易》雖然是占筮書,但當中的「變易」思想,卻包羅萬事萬物,蘊涵豐富的人生哲理。 聖賢孔子晚年亦醉心研易,隨身攜帶《周易》一書,愛不釋手,更讀到令穿連竹簡的皮條也斷了數次。 到底《周易》有何吸引,又有何哲理呢? 《繫辭傳》說: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 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 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 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

  2. 2019年6月21日 · 2019-06-21. 早陣子有一套電視劇講述職場高層的權力鬥爭引起不少話題其中由惠英紅主演的大反派不擇手段要力爭上游認為只要能當上最高層擁有足夠權力就可以完全號令天下隻手遮天。 但事實又是否真的如此? 當領導者就代表可以隨便按己意做事? 本專欄前兩篇導讀過《莊子.應帝王》,從中可見道家主張之帝王管治要旨。 莊子認為,作為管治層,應當懂得順應自然之道,能以平常心來照應萬物,而不必存在個人好惡私念,更不宜凸顯或獨佔功勞。 為此,莊子在《應帝王》篇中運用了許多寓言說理,其中包括以下一則: 肩吾①見狂接輿。 狂接輿②曰:「日中始③何以語女④? 」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經式義度⑤,人孰敢不聽而化諸⑥! 」狂接輿曰:「是欺德⑦也。 其於治天下也,猶涉海鑿河,而使?⑧負山也。

  3. 2018年1月17日 · ① 不忍人之心:忍,看見別人受苦而無動於衷。 不忍人之心,即不忍別人受苦之心,亦即後面所說的「惻隱之心」。 ② 斯有不忍人之政矣:斯,則、就。 不忍人之政,不忍別人受苦的政治。 ③ 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治理天下就像把天下放在手掌上玩弄一樣容易。 ④ 乍見孺子將入於井:乍,驟然。 孺子,小孩兒。 入於井,掉進井裡。 ⑤ 怵惕惻隱之心:怵惕,驚懼、受驚貌。 惻隱,哀痛、憐憫。 怵惕音卒剔。 ⑥ 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內,同納,結。 內交,結交。 句謂這並不是要借此跟孩子父母攀交情。 內音納。 ⑦ 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要,同邀、博取。 鄉黨,周制以五百家為黨,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後用「鄉黨」泛指鄉里。 此句謂並不是要借此在鄉里朋友中博取名聲。 要音腰。

  4. 2016年9月21日 · 2016-09-21. 墨子學說,曾是先秦時期的顯學,是當時社會的主流價值。 面對紛亂的時局,墨子認為「愛」是管治社會的關鍵,「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 」,他以人與人之間「愛」之多寡解釋社會的治亂因何而生。 墨子指出,社會禍亂之根源在於人類不相愛,彼此間只有具排他性的「小愛」與「私愛」,而沒有「大愛」。 故此,墨子提出「兼愛」觀念,提倡無差別的、普遍的大愛。 原文見於《墨子.兼愛》︰. 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 譬之如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則弗能攻。 治亂者何獨不然,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弗能治。 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 當察亂何自起? 起不相愛。

  5. 2018年6月1日 · 2018-06-01. 戰國時期,天下混亂,人心不安。 方此之時,各國諸侯為提升自身競爭力,紛紛求才若渴,廣納各方賢士襄助,促使諸子學說各爭高下,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其中,尤以儒、墨二家至為流行,加上公孫龍、惠施等名家的詭辯,一時諸家異說,是是非非,紛紛擾擾,益發使人思想迷亂,不知所從。 面對這個戰禍連連、思想紛煩的亂世,莊子至為崇尚老子之學,反對戰事爭執,主張要順應自然,泯除形相差別,體悟相對概念,讓萬事萬物歸於齊一,心靈逍遙自在。 為了說明萬物齊一的道理,莊子在《齊物論》中以大量篇幅去舉例說明,人世間種種是非爭執,往往都是無謂、無意義的。 他說: 夫隨其成心①而師之②,誰獨無師乎? 奚必③知代④而心自取者有之? 愚者與有焉。 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適越而昔至⑤也。

  6. 2020年10月9日 · 讀歷史,不能死記硬背,而應該懂得將心比心,嘗試易地而處,時刻比較個人與歷史人物在待人處事上的異同,始能學會通情達理,鑒古通今。 例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提到,秦國要求以十五座城交換趙國的和氏璧,藺相如遂奮勇出使,並承諾會「完璧歸趙」。 結果,當相如抵達秦國後,秦王表現輕侮,似乎根本無意償城。 這一刻,如果你是相如,你會如何應對呢? 請先好好想一想,然後再看下去: 秦王坐章台①見相如,相如奉璧奏②秦王。 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 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③,倚柱,怒髮上衝冠④,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彊⑤,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 議不欲予秦璧。

  7. 2019年9月6日 · - 香港文匯報. 【古文解惑同一天空下 誰活得自由? 2019-09-06. 海鷗是一種候鳥,每年均隨季節氣候變化而南北遷移,不會一直停留在同一個地方生活。 或許因為這種特性,海鷗往往予人獨立特行的形象,在不少文學作品中化身為追求自由的象徵,例如美國作家李察.巴哈(Richard Bach)的名著《天地一沙鷗》,還有中國唐代詩人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韵》曰:「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 」晚清學者劉熙載《寤崖子》中亦有《海鷗》一文云: 鷗於海渚①遇巷②燕。 燕謂鷗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 」曰:「吾性傲以野③,不樂依人焉故也。 」曰:「我以依人而處,故飈風④得所障,凍雨得所蔽,熾日得所護。 以是觀之,子其病矣。 」曰:「吾病⑤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⑥病於未見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