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8月25日 · 要應對氣候變化,必須要靠我們所有人一齊嘅努力,綠色和平還提供了更多減排的方法,大家可以到以下連結閱讀全文。. 作者: 綠色和平. 原文轉載: 解決氣候危機的方法 應對全球暖化── 12種自救法. Tags: blog. climatechange. climatechange relatedextremeevents ...

  2. 1. 前言. 香港常被視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然而,隨着全球暖化加速,我們面對著更多極端天氣現象 造成的災難,包括屢創紀錄的熱浪、寒流以及降水量等。 承蒙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慷慨捐贈,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 中心(教研中心)在2014年成立, 旨在通過公眾教育及專業培訓,提升各界人士居安思危意識,從而增強香港災難應變能力。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2021年5月. 2. 市民要為可預見的災害做好防備,需要了解到每一種災害發生前、災 難已經發生的期間及災難發生後,是要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的。

  3. 「認為自己不會有危險」原來是大多數人的「正常」反應。 心理學研究顯示,「正常化偏誤」 (Normalcy bias) 指人們在面臨非常態的緊急事件,由於慣性思維,會選擇視而不見,假裝一切都正常。 例如,當地震發生,多數人都知道應馬上避難;但由於不知道地震會有多嚴重,故此地震逐漸加大,還是覺得「應該要停了吧! 我不會有事吧! 」,因而輕忽危險,繼續坐著,最後錯失避難機會。 (圖片來源: capfredf.wordpress) 此外,我們亦發現大部分香港人的準備,多為簡單的一次性預防措施,例如在颱風來臨前張貼膠紙在窗上、或在傳染病流行期間保持個人衞生等。 這些固然有效,可是覆蓋面單一,難以預防較複雜的災難情景(例如:一旦玻璃窗真的破裂後,該如何應對)。

  4. 1 認識危機. 2 做好計劃. 3 隨時應變. 每個人都可以是防災達人! 只要學懂認識危機,因應不同類型的危機做好好計劃,及學懂應變方法,便能做到「防災」和「應變」。 加上以下的特點,大人及小朋友都可以成為防災達人! 防災達人的特點: 要經常打開眼睛,閱看有關災害的資訊,及留意周圍發生的事情。 例如留意惡劣天氣警告的標誌、危險警告的路牌、可疑危險人物、逃生出口等等。 要經常打開耳仔,聽取有關災害的資訊和留意周圍發生的事情。 例如留意惡劣天氣報告、交通工具上的廣播、樂園的廣播等等。 要互相幫助,收取資訊同時把資訊告知身邊的人. 遇上危急情況,勇敢用學到的防災知識去應對,細心冷靜地處理問題。 平時學懂救生技能如急救、游泳、火警逃生方法等等,遇上危急情況便能膽大心細去面對!

    • 當你沉睡時 電視1
    • 當你沉睡時 電視2
    • 當你沉睡時 電視3
    • 當你沉睡時 電視4
    • 當你沉睡時 電視5
  5. 計劃不僅為受情緒困擾及精神復元人士提供24小時、真人接聽的熱線支援服務,也特別為一群在他們背後默默付出的守護者,即家屬或照顧者提供身心支持,抒減壓力。 其它求助熱線: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24小時熱線:2389 2222. 撒瑪利亞會 24小時熱線:2896 0000 (提供中文及多種語言服務) 生命熱線 24小時熱線:2382 0000. 東華三院 芷若園 24小時熱線:18281. 明愛向晴熱線 24小時熱線:18288. 協青社 24小時熱線:9088 1023. Tags: Public_Edu_Articles. 有關近日社會動盪的有用資料,包括公眾教育資訊、專業人士資訊、社區服務資料及有關情緒影響的救助服務資料。 (2019年11月23日更新)

  6. 1、尋找辨別對個人和團隊造成威脅的因素. 威脅可能是危險的環境如雪崩,冰冷的水域,也可能是一個受到驚嚇的人。 無論威脅是什麼,必須在開展急救前將威脅穩定。 2、隔離潛在的體液接觸. 很多疾病可以通過體液傳播,包括愛滋病和肝炎。 普遍的措施都是標準的做法:使用手套,眼部防護,面罩,吸收正確處理醫療廢物技術。 3、將對旁觀者和傷患造成威脅的事物移開.

  7. 2019年11月30日 · 跟防災有甚麼關係? 應對危機,我們需要有冷靜的情緒、令自己更有警覺性同決斷力。 面對近日社會危機,我們更需要正面的情緒讓自己臨危不亂,我們如何可以利用正念來幫忙自己呢? 正念怎樣幫助我們在計劃防災應變帶來正面的影響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