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A. 開國之君宋太祖加強了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代為了防止類似唐末五代分裂割據局面的重演,大力加強了中央集權制。 地方上雖沿襲唐後期的三級建制,但各級地方政府的兵權、財權、司法權都收歸朝廷。 宋代每個官員至少有「官」和「差遣」兩個頭銜。 「官」指本官或正官,北宋前期由「三省六部」等機構官名組成,如左僕射、工部尚書等。 不過有這些官號者,其實並不過問尚書省或工部的事務,官號只用來確定官員的等級,即屬於幾品官,以及確定這個官員應該得到多少俸祿,所以又稱「寄祿官」。 「差遣」才是他們實際擔任的職務,又稱「職事官」,常帶有判、知、權、提舉等字。

  2. 2019年7月11日 · 宋朝政權由陳橋兵變自上而下取得為防止唐朝朋黨之爭重演宋增設官職廣任官僚以達分權制衡鞏固皇權的目的。 為了削弱宰相的權力,在中央設立樞密院負責軍事。 樞密院對皇帝負責,這樣就分割了宰相的兵權。 又設三司下設鹽鐵戶部度之三部掌管天下賦稅分割宰相的財政權。 即便如此,宋朝統治者仍不放心,又設立參知政事為副相,進一步削弱相權。 一番操作下來,宋代宰相的權力被大大削弱。 順帶說一句,從宋代開始,宰相就不能再坐著和皇帝議事了。 北宋行政劃分(路) 地方機構更加臃腫。 北宋時將全國分為十五路,後增至二十六路。 路成為地方最高行政區劃。 路以下設州、縣等行政機構。 各路設安撫使、轉運使、提刑按察使、提舉常平使,通稱「監 司」,分別掌管兵民、財賦、司 法、救恤。

  3. 2019年8月29日 · 北宋初年為了扼制住權臣篡位的這三個先決條件北宋在原三省六部制的基礎上完善改良出了一種可以加強皇權專制」,增強中央集權力度的二府三司」 制度,分別是掌管政務的 「東府政事堂」、掌管軍務的「西府樞密院」、以及掌管財務的「度支、戶部、鹽鐵」三司。 也就是說,北宋統治者利用這種「軍、政、財」各自獨立,並分別向統治者奏請的辦法,使得「權臣篡位」的三個先決條件被分割,湊不到一起, 有了權但沒兵,或是有了兵但沒權,至於財政更不用說了,光有錢能有啥用? 就好比「天時、地利、人和」三項只得其一,那能成事嗎? 自然是成不了的。 如果光說這些的話可能會比較籠統,不過不要著急,下面筆者就這「二府三司」制度給大家詳細的講講北宋具體是怎麼將這「三權」分割開來的。

  4. 其他人也問了

  5. 香港繁體. 工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關於與「 三司 (財政)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條目,請見「 三司 」。 三司 ,指代 度支司 、 鹽鐵轉運司 、 戶部司 三部門,是 唐代 至 宋代 國家財政的主管部門。 歷史 [ 編輯] 三司理財起源於唐代,三司衍生自唐代的戶部;其中度支司最早分化,在唐天寶年間就已經獨立,唐代後期更是成為財政的主導部門;而鹽鐵轉運則是安史之亂以後 第五琦 、 劉晏 建立食鹽專賣制度後的產物;戶部司則起源於貞元年間的判戶部;唐貞元二年(807年),上述部門最終成為相互獨立的財政部門,同屬於宰相下屬。

  6. 2021年2月3日 · 唐末稅法混亂田賦丁稅的收入無法維持王朝的龐大費用直至五代後唐明宗開始設立三司」,亦即鹽鐵度支和戶部財政收入才穩定宋初太祖即位後亦繼續沿用這個制度三司是北宋前期掌管全國財政的最高機構

  7. 制置三司條例司 是 宋朝 熙寧變法 第一個設立之機構始設於 熙寧 二年(1069年)。 宋初 財政 由 戶部司 、 度支司 、 鹽鐵司 三司掌握,以分散財政大權。 這樣的情況下,政府 公文 需經重重部門,甚為不便。 王安石 設立制置三司條例司來作為三司的上級機構統領三司的財政和審核國家一年 預算 。 制置三司條例司也同時負責新法的制定、頒佈和執行。 制置三司條例司引來反變法派的批評,因該做法打破宋初定制,超越中央各個機構。 反對新法的 呂誨 被降職。 熙寧三年(1070年),制置三司條例司被廢除。 分類 : . 中國古代財政部門. 北宋中央政府. 王安石變法. 1068年建立. 1070年代廢除.

  8. 2019年2月18日 · 太祖皇帝( 960-976 年),原名趙匡胤,是 960 年至 1279 年宋朝的創始人。 太祖希望建立一個比以往朝代更小,但更統一繁榮的中國,他特別努力限制軍隊的權力,並支持國家中士大夫的權力。 太祖的謹慎治理,將確保他的繼任者擁有建立中國歷史,最成功王朝之一的基礎。 掌權. 唐朝從 618 年統治並取得巨大成功,但在 907 年崩潰,導致持續的政治動盪時期。 曾經統一的國家,分裂為許多相互競爭的政治實體,因此 907 年至 960 年的時代,稱為五代十國。 在這個動蕩時代,能凌駕於其他軍事統治者之上,就是後周將軍趙匡胤。 960 年,周軍擁護趙匡胤為新領袖,並自信地宣布他為中國的皇帝。 趙匡胤927年出生於河南省洛陽市,是重要軍事指揮官趙弘殷的次子。 他是個優秀的射手和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