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江蘇省 ,簡稱「 蘇 」,是原 中華民國 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為延續 清代 所設置的22 省 之一,亦是 華中 七省之一。 民国初年,辖区大体与今 江苏省 相近。 民國 十六年(1927年)时,剥离出 上海特别市 、 南京特别市 。 民國 三十八年(1949年) 中央政府遷臺 前南京特别市為 中華民國首都 。 歷史沿革. 江苏历史 系列条目. 查. 论. 编. 史前時期. 吳國 BC 1046–AD 473. 越國 BC 473–AD 306. 楚國 BC 306–AD 223. 秦、漢時期 BC 223–AD 220. 揚州. 會稽郡. 丹楊郡. 吳郡. 徐州. 彭城郡. 下邳郡. 廣陵郡. 六朝時期 AD 220–AD 589. 揚州. 隋唐五代時期 AD 589–AD 978.

    • 继承
  2. 2023年12月5日 · 江蘇省 ,簡稱「 蘇 」,是原 中華民國 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為延續 清代 所設置的22 省 之一,亦是 華中 七省之一。 民國初年,轄區大體與今 江蘇省 相近。 民國 十六年(1927年)時,剝離出 上海特別市 、 南京特別市 。 民國 三十八年(1949年) 中央政府遷臺 前南京特別市為 中華民國首都 。 歷史沿革 [ 編輯] 省名由來 [ 編輯] 得名於清代 江寧府 和 蘇州府 二府之首字,簡稱「蘇」。 辛亥革命及臨時政府 [ 編輯] 參見: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南京)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南方各省紛紛宣佈獨立。

  3. 2024年3月12日 · 主條目: 江蘇省 (清朝) 清朝 順治 二年1645年, 清軍 攻占 揚州 和 南京 ,俘虜 南明 弘光帝 ,隨即將 南直隸 改為 江南省 。. 康熙 六年(1667年), 江南左 、 右布政使 改名 為 安徽布政使 、 江蘇布政使 。. 乾隆年間,王安國提出 南直隸 已經分為 ...

    • 上古時期
    • 春秋戰國
    • 秦朝,西楚與漢朝
    • 六朝
    • 隋唐
    • 楊吳、南唐和吳越
    • 宋朝
    • 明朝
    • 清朝
    • 中華民國

    在上古時代,江蘇遠離中原文化的中心陝西、河南,山西等,有著獨特的地域文化。黃淮、江淮一帶地區是古代淮夷部落的家鄉。蘇錫常地區屬跨湖橋-馬家浜-松澤-良渚-馬橋文化。(參見:跨湖橋文化、馬家浜文化、松澤文化、良渚文化、馬橋文化。)南京,鎮江地區屬湖熟文化。 中國傳說歷史中的華夏始祖,五帝之一帝堯。傳說出生於三阿之南(今江蘇高郵縣西北或天長市高郵湖區附近)。 周朝時,江蘇與中原地區的接觸增多,在江蘇南部興起了吳國 (定都姑蘇,今蘇州),是春秋五霸之一。後吳國為越國所滅。越滅吳後一度遷都琅玡,後因琅玡被齊國攻破,遷都姑蘇(今蘇州市)。

    春秋末期,吳國在吳王壽夢在位時成為強國,在前484年擊敗位於今天山東的北方強國齊國,稱霸中原。前473年,吳國被位於今天浙江北部的越國所滅,前306年,越國又被西面的強國楚國所擊敗,最終越國為秦國在前222年所消滅,形成統一的中國。

    秦漢之際,項羽曾以此西楚為國號,號稱西楚霸王為當時中國國家元首但未正式稱帝。西楚以今天江蘇淮安楚州為中心,範圍大概是今蘇北與皖北;而最大城市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以東到海被稱為東楚;楚國歷史上的中心,江陵到壽春被稱為南楚。楚漢之爭後項羽失敗自刎,漢朝建立。

    三國時期,江蘇南部屬吳國 (222年-280年)。中部及北部屬曹魏。317年,西晉遭受外族侵略,漢族權貴逃亡到江南,在建康(今南京)先後建立起東晉和隨後的4個朝代 (南朝,420年-589年)。江北地區則成為南北進行拉鋸戰的場所,時而屬於南方,時而又屬於北方。

    589年隋朝滅陳,重新統一南北,並完成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隋代起初對南朝遺民採取高壓政策,包括蘇南地區在內的南方許多地區出現了蕭條景象,後來經過南方地主的鬥爭,隋朝終於採取了比較溫和的南方政策,使得蘇南及其他原陳朝統治的長江以南地區出現了復甦的景象。但六朝舊都建康在戰爭中受破壞過於嚴重,整個唐代不見起色,加上晚唐建康處於淮南、浙西、宣歙三大藩鎮交界之處,很容易受到戰爭的破壞,直到南唐立國江寧,南京城才開始恢復六朝盛事。 在隋末大亂中,軍閥沈法興先破壞了揚州城,然後攻入江南,對江南經濟造成不小的破壞。其勢力最遠曾到達杭州。 唐朝(618年 – 907年) 是中國第二個黃金時代。唐代皇室糧食供應需要依靠江南,唐王朝規定每年二月江南運糧船集中於揚州,於是揚州成為中國最著名的商業城市。江蘇省長江以南...

    五代、楊吳、南唐和吳越都是晚唐藩鎮割據的產物。其時今江蘇省淮河以北大部分地區屬五代,今蘇州地區屬吳越,其餘地區屬楊吳和南唐。892年,淮西(今屬安徽)人楊行密在揚州建立吳國,937年徐州人李昪代楊吳自立,建立南唐,定都江寧。吳越的建立者錢鏐因鎮壓黃巢流寇有功,受到唐朝統治者的嘉獎,因而成為浙東軍閥。976年,宋朝大軍攻入江寧,同時吳越軍隊攻入常州,淮河以南最後一個阻礙宋朝統一的政權——南唐滅亡。

    宋朝(960年-1279年) 時,富裕商人階層和新興的市場經濟得到發展,蘇州和江寧等主要城市成為新興商業中心,成為富裕的代名詞。 北宋在今江蘇省長江以南部分置兩浙路(上海和浙江省杭嘉湖地區同屬這一路),今南京地區屬江南東路,長江以北大部分屬淮南東路。 今天徐州地區屬於南京應天府所在的京東西路。 1127年,女真族的金國征服了華北等漢族地區北部,流經江蘇北部的淮河,成為北方的金國和南方的南宋的邊界線。京東西路被撤銷,淮南東路,江南東路,兩浙西路仍然存在,在邊界有了微調。

    1368年,洪武皇帝(朱元璋)建立漢族明朝,趕走了占據漢地的蒙古人,起初定都南京。今天整個江蘇省和安徽省的各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為直隸,後改南直隸;在後來的江蘇省境內共設有7個府,其中位於江南的有5個:應天府(南京)、蘇州府、松江府、常州府和鎮江府;位於江北的只有2個:揚州府和淮安府。 1421年,永樂皇帝(朱棣)遷都北京。此後南北兩京和兩直隸並立200多年,江蘇南部蘇州等地,由於繁榮的紡織工業繼續成為全中國的經濟中心,以及工業化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方,大小市鎮星羅棋布,地價之高、賦稅之重名列全國之首。同時這一帶的文化水準也是全國最高的,產生的狀元人數在全國科舉考試中長期穩占一個很大的比重(清代的數字是全省占40%,蘇州府占20%),對全國的文化性格和審美趣味帶來深遠的影響。揚州和淮安2座...

    1645年,滿族清朝軍隊攻占揚州和南京,俘虜南明弘光皇帝,隨即將南直隸改為江南省,最初設一位江南布政使司(駐江寧府),以及三巡撫(江南巡撫、鳳廬巡撫和操江巡撫)。根據康熙年間的《大清會典》,布政使為一省之長。因此江南布政使的到任,可以認為江南省成立。清軍在揚州、江陰和嘉定等地遭到激烈的抵抗,發生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慘劇。 順治十八年,江南布政使分為左、右兩位,分駐江寧府、蘇州府。右布政使轄寧、鎮、蘇、松、常,左布政使轄餘下地方。然這兩位布政使仍冠以「江南」頭銜,所以不可能認為江南分省。 康熙五年,江南右布政使增領揚州府、淮安府和徐州,左布政使則相應減少。因此左、右兩布政使轄境已經和現在安徽、江蘇兩省十分接近。康熙六年,左、右布政使分別改為安徽布政使、江蘇布政使(這是「安徽」、「江蘇」這兩個...

    辛亥革命及中華民國建立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南方各省紛紛宣佈獨立。九月十三日(11月3日),上海起義並宣布獨立,於3天後成立滬軍都督府;十五日(11月5日),江蘇巡撫程德全在蘇州宣布獨立,並於當日建立江蘇都督府。十月十二日(12月2日),江浙聯軍攻克南京,江蘇都督府遷往南京。在此之前,松江、無錫、鎮江、嘉定、南通、揚州、徐州、江寧等地相繼建立軍政分府及都督府。 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在此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1月9日,江蘇都督府遷回蘇州。此後廢鎮江都督府,置江北都督、徐州軍政長,為江蘇都督府的軍政分府。滬軍都督府改置為民政等廳。臨時政府北遷之後,江蘇都督府再次遷往南京。11月19日,置江蘇民政長,為全省民政長官。12月,軍民分治,省行政公署成立。 不久,袁世凱竊取了革命勝利的成果,於2月15日,被參議院選為臨時大總統,隨後孫中山正式宣佈解除自己臨時大總統職務,臨時參議院決定將政府遷往北京,是年3月,臨時政府北遷之後,袁世凱就此篡奪了中華民國最高權力,開始他的黑暗統治。袁在4月軍事會議,制定全國裁軍計畫,要求第一步把全國軍隊裁減一半。袁任命黃興為...

    反袁起義

    民國二年(1913年)初,由同盟會聯合其它團體組成的國民黨在第一屆國會選舉中取得了壓倒多數的席位,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準備著手組織內閣時,於3月25日在上海火車站遇刺身亡。孫中山由日返滬,商討對策,堅決主張對袁世凱進行討伐,但黨內意見極不統一,黃興等人以為軍事上不足與袁世凱抗衡,因而主張法律解決,黨內只有李烈鈞等少數人支持孫中山的意見,4月和5月,國民黨曾在上海兩次召開秘密會議,但未能統一意見,做出決策。而此時袁世凱則於4月26日與五國銀行團簽定2500萬英鎊的借款協定事之後,立即準備對國民黨進行討伐。北洋軍兵分二路,東路由第2軍軍長馮國璋率第4、5兩師及張勳、雷振春、倪嗣沖等部由津浦路與河南向南京、安徽進迫,另派海軍由鄭汝成率領在上海登陸,搶佔上海製造局。在部署基本就緒之後,於6月撤免李烈鈞、胡漢民、柏文蔚等都督職。孫中山見戰爭迫在眉睫,不顧黨內反對意見,毅然決定發動討袁戰爭。在7月12日李烈鈞發佈討袁檄文及通電後,原不贊成武力討袁的黃興,因遭到黨內激進派的責難,自告奮勇赴南京,與李烈鈞互為回應,於15日宣佈討袁,被推為南京討袁軍總司令。隨後,安徽、湖南、廣東、福建、四川等省...

    江浙戰爭

    袁世凱死後,全國陷入軍閥割據狀態,江蘇此時為直系軍閥馮國璋的勢力範圍。這一時期,江蘇的民族工商業迅速崛起,無錫、南通和常州的紡織工業得到較大發展。民國元年(1912年)到十四年(1925年)之間,津浦鐵路和隴海鐵路陸續通車,徐州作為鐵路樞紐,再度成為一個重要城市。 直系軍閥獨攬北京政權以後,咄咄逼人,不可一世。各種反直勢力深感壓力,民國十三年(1924年)9月,孫中山、張作霖、段祺瑞正式組成反直同盟,雙方又在尋找新的戰機。浙江督軍盧永祥和松滬護軍使何豐林原為皖系,而江蘇督軍齊燮元為直系將領,直系千方百計想將上海和浙江劃入自己勢力範圍,因而此一戰勢不可免。9月,齊燮元藉口盧永祥收容了直系軍閥孫傳芳擊敗的福建皖系臧致平、楊化昭部隊,向盧發動進攻,戰端即開。直系為打敗盧永祥,動員了蘇、皖、閩、贛、鄂、6個省的直軍共5個師5個旅,共4萬多人,由齊任總司令,分路向上海、長興等地發動進攻。盧永祥則將其所屬部隊及從福建退入浙江的皖軍組成淞滬聯軍與之對抗。9月3日,兩軍在黃渡相遇,戰爭爆發。上海為兩軍爭奪焦點,因而雙方均將主力集中於淞滬周圍,反復激戰於黃渡、安亭、瀏河、南翔、羅店、青浦、嘉定之間...

  4. 江蘇省政府中華民國 南京國民政府江蘇省 的最高地方行政機關。 自民國16年1927年11月1日南京國民政府改組 江蘇省政務委員會 為江蘇省政府開始到民國39年1950年5月撤出 嵊泗列島 為止,前後歷時24年。 歷史沿革 [ 編輯] 民國16年(1927年)4月18日, 蔣中正 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接著又相繼組建了蘇、浙、皖、閩、黔、滬、京(南京)等 省 和 特別市 的政府機構。 4月26日,南京國民政府下令改組江蘇省政務委員會,取消主席制,從委員中推選5人為常務委員,下設民政、財政、教育、建設、農工、司法、軍事7廳;同時裁撤臨時省政委員會、臨時軍事委員會、臨時財政委員會。 10月28日,南京國民政府第11次常務會議議決,將江蘇省政務委員會改組為江蘇省政府委員會。

  5. 江蘇省 ,簡稱「 蘇 」,是原 中華民國 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為延續 清代 所設置的22 省 之一,亦是 華中 七省之一。 民國初年,轄區大體與今 江蘇省 相近。 民國 十六年(1927年)時,剝離出 上海特別市 、 南京特別市 。 民國 三十八年(1949年) 中央政府遷臺 前南京特別市為 中華民國首都 。 Quick Facts 江蘇省, 首府 ... Close.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江蘇省,簡稱「蘇」,是原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為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亦是華中七省之一。 民國初年,轄區大體與今江蘇省相近。 民國十六年(1927年)時,剝離出上海特別市、南京特別市。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中央政府遷臺前南京特別市為中華民國首都。

  6. zh-classical.wikipedia.org › wiki › 江蘇江蘇省 - 維基大典

    江蘇省 ,略字 蘇 , 華 東一省,故維揚之地, 江 淮 入海處也。 外瀕 東海 ,有 魚 鹽 之利。 內則水土豐美,人口滋殖。 地兼水陸,古來商賈薈萃,漕運通達。 遷客騷人,亦多會於此。 故江蘇自 宋 明 以來,巨邑遍佈。 是以遺跡處處,不可勝數。 面積十萬二千六百平方公里,爲中國第二十四大省;二〇〇四年凡七千四百三十三萬口,爲中國人口第五大省,而人口密度則達一平方公里七百四十二人,居中國第四;其民幾爲 漢族 ,少數民族多者有 回族 。 名. 江蘇者,蓋取 江寧 、 蘇州 二府之合稱,簡稱取「蘇」。 康熙五年析下 江 巨省江南省爲 皖 、蘇,今二省之名、境皆襲之。 春秋 吳 屬,故稱「吳」「吳地」。 此地水系發達,湖蕩密佈,故謂「水鄕」;有此水澤,禾熟魚肥,人皆美曰「魚米之鄕」。 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