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9月24日 · 2000年民風開放台語歌曲產生了一個重大的轉型眾多非母語使用者的台語創作產生也讓台語的多元發展拉高到另外一個層次有用心研究語境的創作者如百合花也有創作者認為台語才能忠實轉譯創作核心的創作者如孩子王自由遊走於國台語雙 ...

  2. 2021年12月30日 · 臺語歌又俗又悲情? 曾是「一片歌手」的非典型學者,揭開臺語流行歌背後意義. 臺語歌過去經常被貼上」、「悲情的標籤,〈賣肉粽〉、〈酒後的心聲等歌曲更唱出了勞苦庶民說不出口的苦。 但臺語歌其實是庶民百姓的集體記憶,那股臺味唱出島嶼上的滄桑命運,同時也是對生命力的歌頌,越俗,越是強韌、越有故事。 循著曾發過一張國語專輯、轉行非典型學者陳培豐的「歪斜」人生道路,一窺臺語歌的背後意義。 研之有物. 2021-12-30. 11814. 台北市. 聯考失利、碩博士各考了兩次才上,還曾是發過國語專輯的「一片歌手」!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陳培豐研究員因著非典型的學術養成,讓他對臺語老歌裡滄桑而壓抑的底層群像格外動容,以《歌唱臺灣》書寫庶民大眾的歌唱歷史,如今也著手「續集」。

  3. 9 小時前 · 圖文/李建畿(林榮德音樂協會義務顧問、台灣人權文化協會理事長) 2024年4月27日在台南市歸仁文化中心舉辦的林榮德博士記念音樂會,在觀眾熱烈掌聲中圓滿落幕。這是繼去年林榮德為了幫助旅居克羅埃西亞差點淪落街頭的天才小提琴家蕭道圓耗掉他200萬棺材本又到處籌募200萬促成台克文化交流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因為老歌版權四散難以取得浩子也擔憂直言:「台語音樂節目可能會越來越少」,希望觀眾們能多多支持透露有次在和製作人通電話聊節目內容時製作人洪榮良正在台中談版權為了節目的歌曲版權跑遍全台。...

    • 𨑨迌人、歹命人、艱苦人的歌唱史
    • 庶民百姓的集體記憶
    • 為了躲避唱片約遠走日本——非典型的學者之路

    聯考失利、碩博士各考了兩次才上,還曾是發過國語專輯的「一片歌手」!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陳培豐研究員因著非典型的學術養成,讓他對台語老歌裡滄桑而壓抑的底層群像格外動容,以《歌唱台灣》書寫庶民大眾的歌唱歷史,如今也著手「續集」。「研之有物」專訪陳培豐,循著他的蜿蜒人生路,一窺台語歌對庶民大眾的意義流變。

    「你著忍耐⋯⋯踏出社會為著將來,離開故鄉走天涯⋯⋯」這是近年爆紅的Podcast節目「台灣通勤第一品牌」每集片頭的開場音樂〈你著忍耐〉。這首由江蕙演唱的經典台語歌,也出現在台劇《天橋上的魔術師》裡,道出1980年代台灣底層庶民為生活打拚吞忍的辛酸。 「聽江蕙、陳一郎的歌,就是很痛快!對我來說,有一種解放的感覺,這些台語音樂是台灣人的集體記憶。」中研院研究員陳培豐說。 解放的,是早期台灣人困頓、卻無以言說的壓抑情懷,而歌曲所抒發的茫茫與人生挫敗感,陳培豐也很是明白。 他成長於萬華,在經濟起飛的年代,那裡聚集的多是進城打拚的艱苦人。每天遙望著苦力、酒家女、小攤販的勞碌身影,流入耳裡的,則盡是社會邊緣人依偎取暖的台語歌謠。 「這讓我不只從族群,也從階級的角度,分析台語流行歌曲的發展。」在費時六年完...

    除了兒時記憶,陳培豐格外關注台語歌裡的底層群像,也與他的人生軌跡有關。回望他的學者之路,確實走得「歪斜」。 初中聯考沒考好,他跑去讀五專;因為曠課太多、操行不及格,五專差點念到六年。出社會後,他曾踏進建築業,還在唱片圈打滾五年,企劃、宣傳什麼都作。甚至,他還從幕後走到幕前。 1983年,陳培豐發了一張國語專輯,成為「鉅聲唱片」簽下的第一位男歌手。 「那時被勸說歌喉、外型都不錯,就傻傻的簽約了,」講起這段人生插曲,陳培豐時而爆笑、時而搖頭,因為如今回顧似乎還是荒唐的一段奇幻旅程。「簽約後才發現,你要扮演『不是自己的自己』,對我來說很痛苦。」 跑宣傳、形象包裝,都讓他渾身不自在。為了逃避唱片合約,陳培豐「逃」到日本去。機緣下,這位「一片歌手」留在日本升學,以32歲高齡成為早稻田大學的大學生。 但...

  6. 台語歌曲的困境台語的困境與台灣民間神道的困境是一致的上不去這個上不去是天爵意義上的雅正不是人爵意義上的高端大氣上檔次」。 過去台語歌曲在刻板印象中被認為粗鄙低俗本土化運動興起以後很多人就不爽了於是結合後現代理論和左翼思想一方面罵國民黨一方面翻轉了台客的意涵變貶為褒不再說粗俗而改說庶民草根。 可是啊各位,這對台語歌的創作與消費,有什麼影響呢? 我認為這種論調的影響是很惡劣的。 一方面,它讓「台客」自動取得了種族主義式的正義與正確,一方面,它將「高雅」說成是被中產階級噁爛品味壟斷的、不值得講求的東西,其潛台詞,真正的「高雅」,是要由本土主義和草根正義的價值觀決定,而不是從藝術的本質、從做人做事、從詞曲編演唱的的命意謀篇鍛字鍊句來決定。

  7. 1990年代後半至2000年代台語歌曲一度消沉主要因為當時消費大宗的年輕族群比較偏好華語歌曲或外語歌曲1997年因亞洲金融風暴而造成東南亞市場萎縮加上盜版問題無有效方法解決台語歌曲就處在絕對弱勢的地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