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根據消委會的報道,假設寶寶每天需要換即棄尿片6次,那麼一年內便使用了2,190片,假設寶寶2 歲半戒片,所需的尿片消耗量已超過5,400片。

    • 事前準備篇
    • 平台支援篇
    • 善用資源篇
    • 電子課本篇
    • 人手不足篇
    • 經驗分享篇1
    • 經驗分享篇2
    • 經驗分享篇3

    時刻保持危機感 建設完善應急機制 「作為學校管理層,必須時刻保持危機感,才能因應社會變化而做好未雨綢繆的準備。」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陳呂重德紀念學校梁俊傑校長如是說。 2018年因應流感問題嚴重,教育局宣佈停課,梁俊傑校長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當時真的有點措手不及,很多學校亦受影響,但那次的實戰經驗卻令他獲益良多:「那一次停課其實並非倉促,我跟教師團隊已提早準備好每科每級,足夠一星期使用的教學材料,準備隨時啟動方案。當時校內的電子化尚未普及,教材以工作紙派發,汲取了上次經驗,學校加速電子化步伐,現在則方便多了!」梁俊傑校長表示現在透過Google Classroom,教師可利用電子平台交流資訊,學生把下載的習作做完,隔天上網核對老師發布的答案,老師可以透過電子平台時刻跟進及監察學生的學習情況,...

    教育城平台全力支援教育界 學界多年前已開始推行電子學習,目的是把學習伸延至課堂外,學校一旦遇上停課,也可幫忙解決停課不停學的困難。 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鄭弼亮先生認為,只要懂得善用學習平台,即使有突發事件而須中止課堂教學,亦能把影響降到最低。他指現時香港採用混合模式的電子學習,老師只要在平台上設定教學材料和習作,學生就可以自行學習。這種富有彈性的虛擬學習環境能輔助常規學習,學生可按能力調節學習進度,全面照顧學習差異,而混合模式的特性又能達到停課不停學的目標。 過去數年,翻轉教室在學界掀起了熱潮,學生先在家中進行預習,然後回校與老師一同完成作業,過程中可以提出疑問並作討論。鄭弼亮建議遇上停課時,學界可善用翻轉教室的功能,例如讓學生透過平台進行對答和視像會議,達至全方位學習。由於老師熟悉學生的學習...

    善用出版社資源庫 為「不停學」做準備 校長和專家都提到,利用電子平台做好事前準備,就能達到停課不停學的目的,當硬件(電子平台)準備好了,老師也需要有充足的軟件(教學內容)支援才能成事。 香港教育出版專業協會由香港主要的教科書出版社組成,該會會長吳志華先生接受訪問時表示,業界為學界提供教科書和教材服務多年,一直為老師及學生提供強大支援,除了持續優化紙本教科書內容外,更提供豐富、多元化、持續更新的教學資源庫,包括能打破時間和地域限制的電子平台,即使學校遇上突發情況而停課,只要能夠連接互聯網,亦無阻學生學習。大部分教科書出版社都把書本內容電子化,老師可以透過平台發放教學資訊,學生只要登入系統,便能按進度學習,甚至可以重溫以往的課題,鞏固知識。 吳志華續指,業界提供的教材形式多元化,大部分電子教科書...

    就停課不停學的議題,香港電子教科書協會會長曾慧敏女士指出,該會從2012年起與教育局一起推動電子教科書市場拓展計劃,協會成員出版了一系列的電子教科課本,可以讓老師能夠透過電子平台授課,而學生也可隨時隨地在學校以外的環境學習,這對停課不停學是最佳的支援。 曾慧敏表示,電子教科書市場日趨成熟,早前消委會就電子教科書市場調查發現,約50%回覆的小學表示學校有使用電子教科書,比起2018年調查時的38%有大幅增長,她認為今時今日學生習慣在互聯網搜尋和獲取知識,擁有與生俱來的自學能力,所以她認為只要有合適的電子教科書平台支援老師遙距授課,今時今日要做到停課不停學已不是困難的事,而該會亦正積極聯繫教育局、學校和電子教科書出版業界,為優化電子教科課本功能和服務而努力。

    事前準備工作多,老師沒空怎麼辦? 非牟利團體為學校解決人力問題! 根據專家之言,學校碰上需要停課的時候,就要做好事前準備工夫,其中把日常會用到的教學內容進行電子化,遇上突發停課事故時,老師就可讓學生可以在家裏隨時自習,為停課做好準備。 然而,老師日常工作已經很繁忙,根本不會有太多時間去準備這些突發情況,那可以怎麼辦呢?教育界有一些非牟利團體,可以幫學校解決上述 問題。 知識共享協會是一所非牟利團體,該機構具有豐富製作電子教材的經驗,曾參與香港教育局電子教科書市場開拓計劃(EMADS),製作及推出了適合香港小學課程的電子教科書,該機構也曾與多家特殊學校合作,把9個科目教材電子化及變成可修改教材,過去幾年亦參與推行全港非華語學童學中文的慈善項目,以及為大量的學校製作的校本電子教材,經驗十分豐富。...

    預習、自習、回饋善用遙距學習於常識科 自知悉全港中、小、幼停課後,本校立即啟動處理突發情況的機制,務求妥善處理停課事宜。由於停課期間正值考試,經衡量利弊後,學校決定取消考試,各科並即時在現有機制下協助學生「停課不停學」,希望學生在課堂外也能夠善用時間學習,而且在學習與休息間取得平衡。 本校常識科遙距學習內容以「預習」、「自習」、「回饋」等元素設計,幸好年度常識科在日常課堂中已經有系統運作,各科任在停課期間不用增加太多額外工作。本科在學期初已經為大部份課文配對了合適的ETV 或其他教育短片,學生可作「預習」之用;而本年度嘗試以Edmodo 平台及電子課本平台作日常教學和評估,在停課期間科任可以透過Edmodo 平台分享ETV、短片、課本內容、討論及評估等不同的學與教元素。另外,本年度出版社推出...

    過去10 年間,教育局曾因不同原因宣布全港學校停課。2009 年,因「香港甲型H1N1 流感」肆虐,教育局宣布全港小學停課。尤記得當時本校教師需即時印製紙本課業,並逐一致電家長到校領取,可是未必每位家長可到校,而學生的課業表現,老師也未能即時知悉及回饋。 教育局亦於今年宣布學校停課,在停課的一個星期,本校課程組即時為各級制定好「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閱」計劃,讓學生為考試備戰外,還可透過各科網上學習平台(如STAR、Google Classroom 等)在家進行自學活動,透過網上閱讀平台( 如「e 悅讀學校計劃」),進行校本電子書閱讀。本校亦多想一步,發放「伸展運動示範影片」,讓學生與家人可在家一起完成有益身心的親子活動。以上自學活動,本校只需透過家校通訊應用程式(GRWTH)便可即時發放予家...

    我都做得到!PowerPoint視像教材DIY

    面對突發事情而未能回校上課,教師只要透過簡單科技便能幫助學生在家中學習。 鄭國威老師 可道中學(嗇色園主辦)

  2. 消委會調查發現 50% 小學採用電子教科書. 自 2019 年至今,學校經歷了斷斷續續的停課,這突顯了電子學習的重要,政府投放大量資源推動電子學習,而學界亦加速完善校內基建及推動 BYOD,這樣對推動電子教科書無疑是打了一支強心針。 早前消委會就電子教科書市場調查發現,約 50% 回覆的小學表示學校有使用電子教科書,曾慧敏認為經過這兩年的間歇性停課,雖然對同學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但從中亦加速了香港在推動電子教學的進程。

  3. Smart Sensor Automation 平台是一個可操控空氣淨化器以及分析空氣質素監測儀數據的平台。 它不僅能直接控制空氣淨化器的開關和扇葉速度,更按着室內空氣質素認證標準將資料分成三大範疇,校方可從中瀏覽以顏色顯示的圖表,更快捷和直觀地評估室內空氣質素的狀況。 空氣質素監測儀獲校長讚好. 配合推動 STEM 教育. SEC 將送贈 70 個的空氣質素監測儀(組合優惠價:空氣質素監測儀、空氣淨化器、安裝及調試費用合共$6,888 港元)給予先導學校,包括 4 間小學:宣道葉紹蔭紀念小學、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小學、佛教林炳炎紀念學校及啟基學校(港島),每校 10 個;2 間中學(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惠僑英文中學),每校 15 個。

  4.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錦良主席指出,今次《施政報告》以大篇幅強調國安教育,惟目前小學欠缺中層人手,或影響推行的成效。他期望教育局盡快向下屆立法會提交議案,爭取議員支持通過撥款,確保明年 9 月新學年能夠落實。 增加中層職位 提升教育質素

  5. 其他人也問了

  6. 「學校應如何善用津貼呢?」這是每所學校每年都要面對的問題;以下,本文嘗試分析「如何有效使用不同的津貼」。 善用津貼提升網絡設施 資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我們首先討論如何善用資訊科技相關的津貼。

  7. 有專家強調,要讓青年人有機認識大灣區和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瞬息萬變的現代發展,建議企業配合政府,為青年人提供為期一年的培訓課程,一半時間到內地/大灣區,另外一半到東盟/「一帶一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