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龍應台 大江大海 簡介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00 萬 名用戶曾瀏覽 agoda.com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高雄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搜尋結果

      • 醞釀十年,歷四百天跋涉十六萬字,龍應台用文學之心呈現歷史,將那個時代沾著血跡、藏著眼淚和憂傷的密碼,透過雷霆萬鈞的文字超越時空阻絕投遞出去,傳承給一代代年輕的眼睛,讓你看見一個你無法想像的一九四九。
      books.google.com/books/about/大江大海一九四九_新裝珍藏版.html?id=-P96EAAAQBAJ
  1. 龍應台回應許多 日本人 只知道台灣曾經是 日本殖民地 ,對於國共內戰始末、戰時抓兵、戰後沒有給予台籍傭兵撫卹賠償等歷史一無所知 [11] 。 2012年6月7日,前民主進步黨 立法委員 林濁水 台灣蘋果日報的專欄指出如果關心台灣的族群問題與 轉型正義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與龍應台另一本書請用文明來說服我 》是「非讀不可」的書 [12] 。 2013年3月14日, 國立臺灣大學 音樂學研究所教授 沈冬 說,她研究已故作曲家 周藍萍 的一生,「龍應台寫《大江大海》這本書,我正在做音樂的《大江大海》」 [13] 。

  2. 2009年11月2日 ·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以龍應台講述自己父母親從大陸輾轉逃難到台灣的故事作為開首卷, 她的父親龍槐生來自湖南衡山, 1949年是國民黨駐江蘇常州的憲兵隊長, 隨國民黨先撤兵到海南島1950年抵抗不了共軍的追擊再撤退到台灣。...

  3. 2011年4月25日 · 趁著農曆過年龍應台接受天下雜誌獨家專訪她第一次評論江海現象也針對外界的批評陳述她的想法:《大江大海出版迄今只有十八個月已在台灣賣了三十多萬冊在香港也賣了八九萬本近四十萬冊的銷售量大陸雖然不能出版但是 ...

  4. 試閲. 作者龍應台 (著) 出版社: 天地圖書. 出版日期:08/2009. 國際書號:9789862410493. 加入閱讀紀錄. 系統繁忙,請稍後再試. 內容簡介. 所有的顛沛流離最後都由大江走向大海所有的生離死別都發生在某一個碼頭──上了船就是一生從1949年開始帶著不同傷痛的一群人在這個小島上共同生活了六十年。 六十年來,我們從來沒有機會停下腳步,問問對方,你痛在什麼地方? 是時候了,在歷史的這一頁即將永遠地翻過之前,我們還來得及為他們做些什麼? 醞釀十年、走過三大洋五大洲,耗時三百八十天,行腳香港、長春、南京、瀋陽、馬祖、台東、屏東……從父母親的1949年出發,看民族的流亡遷徙,看上一代的生死離散,傾聽戰後的倖存者、鄉下的老人家。

  5. 2010年6月3日 · 2009年的華文市場因為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掀起全球華人對60年前國共兩黨戰亂所帶來顛沛流離的苦痛有重新的認識及其後的相關報導紀錄片甚至是有關1949的偶像劇都引發許多人的關注與討論而這樣的討論所代表的意義是人們開始重新思索我是誰」、「我從哪裡來的定位問題透過書中對經歷過大時代變動人們的口述訪談紀錄重新建構一個異於過去歷史詮釋角度的新思維象度。 之所以會將其稱作「新思維象度」,是因為作為隨國民黨撤退來臺的中國作家、歷史學家中,龍應台是第一位公開地承認我族是「失敗者」的人,並相當感性的寫下:在臺出生的第二代中國人作為「失敗者」後代的驕傲。 若把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的閱讀熱潮看作是一場華人的尋根的過程、對過去歷史的再認識。

  6. 是 臺北市政府 首任 文化局 局長和 文化部 首任部長,亦曾在 美國 、 德國 、 臺灣 、 香港 的多所大學任職。 [4] 1985年出版處女作龍應台評小說》,後有雜文文化批評小說散文紀實文學等多種作品《 野火集 》和《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等,言行遍及華人地區如 兩岸三地 、 新加坡 ,以及德國 [5] 等地,具影響力。 [6] [7] 為「推動全球意識」,創辦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 家世 [ 編輯] 龍應台的父母在 第二次國共內戰 中遷往臺灣。 父親 龍槐生 是 湖南 衡山 人,十五歲時加入 憲兵隊 ,曾參與 中華民國抗日戰爭 中的 淞滬會戰 和 南京保衛戰 ,來臺後任警察。 母親 應美君 是 浙江 淳安 人,1949年遷至 高雄 。

  7. 2009年8月26日 · 文. 蘇育琪. 天下雜誌429期. 發布時間:2009-08-26. 瀏覽數:154. 龍應台向所有被時代踐踏污辱傷害的人致敬新書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創作歷程. 難得的家庭聚會,卻分裂成兩國。 餐桌的這一頭,是「大人國」,餐桌的另一頭,是「孩子國」,各自興高采烈地聊著屬於自己世代的話題。 有人拿出天下雜誌》,指著封面上龍應台的照片說,「她出了新書是談一九四九的。 「姐夫,親家公來台灣時,你出生了嗎? 」轉述美君與長子離散的故事後,本省籍的舅媽問。 「我父母親在一九四七年來台灣,帶著三個孩子,那年發生了二二八……」台灣出生的姐夫,完全聽不出山東口音,講話還夾雜台語。 「咦,把拔,從來沒聽你說過爺爺的事欸,」十九歲、正在念大學的妹妹,頭轉了過來,加入了大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