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en.wikipedia.org › wiki › Lu_DingyiLu Dingyi - Wikipedia

    Lu Dingyi (Chinese: 陆定一; pinyin: Lù Dìngyī; June 9, 1906 – May 9, 1996): 151 was a leader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before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 he was credited as one of the top officials in socialist culture.

  2. www.wikiwand.com › en › Lu_DingyiLu Dingyi - Wikiwand

    1996年5月9日 · Lu Dingyi ( Chinese: 陆定一; pinyin: Lù Dìngyī; June 9, 1906 – May 9, 1996): 151 was a leader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before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he was credited as one of the top officials in socialist culture.

    • Lù Dìngyī
    • Lu4 Ting4-i1
  3. 其他人也問了

  4. In May 1956 Lu Dingyi, a propaganda director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delivered the following speech, echoing Mao Zedong ‘s call for the blooming of a ‘ Hundred Flowers ‘: “…To artists and writers, we say, ‘Let flowers of many kinds blossom.” To scientists, we say, “Let diverse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

  5. en.wikipedia.org › wiki › Li_FuchunLi Fuchun - Wikipedia

    Li Fuchun ( Chinese: 李富春; pinyin: Lǐ Fùchūn; Wade–Giles: Li Fu-ch'un; May 22, 1900 – January 9, 1975) was a Chinese Communist revolutionary and politician. He served as a Vice Premi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 家世
    • 生平
    • 爭論
    • 著作
    • 註釋
    • 書目

    劉勰的家世可以追考至劉邦時期城陽國國王劉章,當時他為了在呂后中奪回權力,發動了宮廷政變,獲封為城陽王。劉章傳九世到劉雲,在位一年後,無子而國絕。永始元年(公元前14年),他的弟弟劉俚獲封為城陽王,以代之。在位25年之後,被王莽貶為公,次年參與了反莽起義。 反莽起義成功之後,劉俚的兄弟劉津因有功而封為平萊候,後徒居東莞郡,即是劉勰一支。在此之後,東漢至魏晉之間這一支沒有顯官行於世,《晉書》中沒有這一支的記載,也沒有家譜流傳於世,至劉撫為止。劉撫,字土安,是劉勰的六世袓,曾任彭城內史,生有兩支,一支是劉爽,即劉勰一脈,一支是劉穆之的父親。劉爽,字子明,曾任尚書都官郎,山陰縣令。四世祖劉仲道為餘姚縣令,生有五子,為劉欽之、劉秀子、劉粹之、劉恭之、劉靈真。劉靈真即是劉勰的袓父,但是可能因為沒有出仕,...

    早年

    劉勰的生平史料沒有明確記載,學者們有很多猜測。關於劉勰生年,學者沒有定論,但都不出460年至480年這一個範圍[⇨]。在這一個時間帶出生之後,劉勰很早就失去了父親。劉勰父親劉尚的官職越騎校尉的官階是四品,秩二千品,在當時的社會地位是較為高的。因此,劉向過世之後,劉勰的家庭毋此失去了重要的經濟來源。《梁書·劉勰傳》說他「篤志好學」,好於學習,家境貧困。 劉勰的母親史書也沒有明確的記載,學者大致估計,大概是過江的江北大族人家的女兒,劉尚去世的時候,應不足30歲,去世之年大致認為劉勰20歲左右。李慶甲說:「二十一至二十三歲,在家居喪三年」;范文瀾說「母歿當在劉勰二十歲左右」;牟世金認為,「劉勰二十歲,母歿」。《文心雕龍·指瑕》中,劉勰認為:「說考而不從,反道若斯,余不足觀矣」,可見劉勰是認同孝道的。結合兩者的猜測,劉勰在二十歲前後的時候應該有為其母居喪三年。 在居喪之後,劉勰依然沒有人舉薦。他離開了京口,前往建康上定林寺,是當時建康名氣最大的,依靠名僧僧祐。他前往上定林寺的目的主要有三個,第一是為了逃避徭役,永明元年(483年),齊武帝削除了沒落弟子的免役權,劉勰作為其中之一,面對「家...

    進入官場

    據《梁書·劉勰傳》所記,「天監初年,起家奉朝請,中軍臨川王宏引兼記室,遷車騎倉曹參軍」。現在學者大多認為劉勰之所以任「奉朝請」一職是因為得到沈約舉薦。奉朝請實際上只是一個榮譽官銜,沒有自己的屬員,只是為了安置閑散官員所設的。當時,劉勰依然在定林寺居住。接着,他出任了蕭宏的記室。學者估計,劉勰出任蕭宏的記室的時候大約在天監二年至三年(503-504年),因為在那個時候蕭宏升任了才中軍將軍。據史料,天監七年十一月至次年四月(508-509年),他奉梁武帝蕭衍之詔和僧智、僧旻等三十人到定林寺整理佛經,編寫《眾經要抄》。完成之後,劉勰由記室升任為倉曹參軍,派入車騎將軍府,當時任車騎將軍的是王茂。 據《梁書》記載,之後他「出為太末令(太末即今浙江衢縣),政有清職」。學者估計,他出任的年份在天監九年(510年)左右。在出任縣令之後,學者估計經過一年至三年之後[註 2],升任「仁威南康王記室,兼東宮通事舍人」,即擔任蕭統的記室,掌管文書。蕭統當時只有七歲,因此工作基本上都要依靠屬官自行決定,職務相對上一次任記室為多。通事舍人一職,用於傳達皇帝旨意,當時官職大多以其他官員兼職。在仁威將軍府時,主...

    生年

    各家大致推測生年都是以《文心雕龍·序志》所提出「齒在踰立」倒推。梁繩褘主張460年說;王更生推定為464年;范文瀾定為465年,台灣學者華仲麔、張嚴、王金凌、譚家定、黃公偉、以及是日本學者興膳宏等都定為465年左右。郭晉稀定為467年;楊明照、李曰剛則定為470年;張恩晉定為471年;賈樹新定為472年;以葉晨輝、施助等以劉勰在天監六、七年寫作《文心雕龍》估計,劉勰的生年也會更晚,即480年。

    卒年

    劉勰卒年各家推測差異相當大,主要可以分為三派。第一派主張劉勰出家於僧佑過世之後,即卒於普通年間。范文瀾在《文心雕龍注》中主張:「定林寺撰經,在僧祐沒後,蓋祐好搜校卷軸,自第一次校定後,增益必多,故武帝敕於慧震整理之」,認為他死於普通一至二年間(520年至521年)。陸侃如、牟世金、周振甫、楊明照早期都認同此說。王更生也認同此說,但主張卒於普通三年(522年)。牟世金同樣主張卒於普通三年。詹鍈、周紹恆主張卒於普通四、五年。周紹恆主張《梁書·劉勰傳》中的慧震即是劉之遴《吊震法師亡書》、《與震法府師兄李敬朏書》中的震法師,因此他完成撰經會到荊州的是間最遲不應該在普通七年間,由此倒推即普通四、五年。 第二派主張劉勰卒於蕭統死後,即中大通年間。這一派說法的依據主要將劉勰出家的原因、「未期而卒」與昭明太子的卒年一起聯系考察。李慶甲主張劉勰卒於中大通四年(532年),並以宋元其間的一些佛書作證。他的見解得到了修訂版《辭海》的使用,但是也有學者懷疑。如周振甫則認為「這些南宋和尚記事缺乏年代觀念,前後錯亂,不可為據」。牟世金指,劉勰不太可能在天監十八年至大通二年一直任步校尉一職,而且佛書也沒有說明...

    士庶之辯

    學者對於劉勰是士族還是庶民有所爭議。王利器認為,劉勰的曾祖父劉仲道曾經參與過劉裕的開國大業,而他的父親也曾經任過越騎校尉,因此家庭成份應是地主兼官僚。馬宏山認為劉勰的家世是地主兼官僚,只是在青少年時期,因為喪父而且家貧因此家道中落。王更生認為,劉勰是「系出名裔,世代書香,同時本人也身霑朝延雨露」,台灣學者大多依王更生的說法。潘重規又指,劉勰「六朝建碑,極為當世所重」,指當時碑文作者必然是出身於名門望族,假如是庶民的話不太可能得到當時人的認同。 認為是庶民的說法是由王元化首次提出。王元化認為,《宋書·劉穆之傳》一句記述劉穆之是劉肥後代為《南史》所刪,可見《南史》認為這個說法不可靠。而且在劉勰世系中,史書有立傳的劉穆之、劉秀之從出身來說,也不能發現士族的痕跡,而是顯示出他們是以寒人身份起家的。再者,以劉勰出身士族來說,也沒法解釋劉勰裝作商人向沈約獻書的理由。程天祐補充,他的父親名字是劉靈真,和其他兄弟都是以「之」作結有所不同,可能並不是血統相近的。程干祐、牟世金、周振甫、張少康都認可此說。

    《文心雕龍》
    《滅惑論》,載於《弘明集》卷八
    《梁建安王剡山石城寺石像碑》,載於《會稽掇英總集》卷十六
    作者有爭議著作:
    李曰剛. 文心雕龍斠詮. 台北: 國立編譯館. 1982.
    楊明照. 文心雕龍學綜覽. 上海: 上海書店. 1995.
    周振甫. 文心雕龍辭典. 北京: 中華書局. 1996.
    孫蓉蓉. 劉勰與文心雕龍考論. 北京: 中華書局. 2008.
  6. www.wikidata.org › wiki › Q3267036Lu Dingyi - Wikidata

    Chinese politician (1906–1996) This page was last edited on 28 February 2024, at 11:29. All structured data from the main, Property, Lexeme, and EntitySchema namespaces is available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CC0 License; text in the other namespaces is available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Licens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7. Lu Dingyi ( kinesisk: 陆定一; pinyin: Lù Dìngyī; født 9. juni 1906 i Wuxi i Jiangsu i Kina, død 9. mai 1996 i Beijing) var en kinesisk kommunistisk politiker og karismatisk lederskikkelse. Liv og virke. Lu Dingyi ble medlem av det kinesiske kommunistiske parti i 1925, under sitt ingeniørstu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