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圖書館 「系統升級中,敬請期待」 「如有查詢,請致電佛教志蓮圖書館,電話號碼:2354-1740」 「登入館藏檢索系統」 「通告:圖書館開放時間」

  2. 志蓮淨苑是一座傳統的淨土宗寺院,建築風格仿唐代木構,內有七堂伽藍,外有蓮 園,是香港的文化與宗教寶地,歡迎參遊。

  3. www.chilin.org › index志蓮淨苑

    重要告示 私隱政策

  4. 院舍歷史(重建前) 1954. 寬慧法師倡建安老院及慈幼院,得胡文虎先生向政府申請撥地,並慷慨捐建院舎。 1957. 2月7日由胡文虎夫人陳金枝女士為安老慈幼兩院啟鑰,收容無依 老婦一百多名,孤女五十多名,但輪候者眾。 1964. 何耀光先生捐建新院舍一座,名為何貴榮夫人紀念院,內置床位五十張,與舊院舍合共有床位一百五十張。 1979. 為配合香港安老服務的標準,遂增聘員工,又代院友申請個人公共援助以解決他們的經濟問題。 由一九五七年至一九七九年,安老院一切行政經費均由淨苑自行籌措。 1980. 院方開始向院友收取由社署釐定之院舍床租及膳食費。 1986. 安老院正式成立護理部,並改善醫療及住宿設備,院友人數調整為一百二十人。 當時全院職工只有十九人,不少院友自願參予義務工作。 1989.

  5. 成立背景. 清末民初中國佛教的發展. 二十世紀初,中國社會經歷著劇烈的歷史變革,政局不穩,延續了五千多年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受到嚴峻的衝擊,佛教也在風雲變幻中跌宕浮沉。 然而在這動盪的年月裏,中國佛教卻出現了幾百年來難得的重興。 當時具有影響力的大德. 虛雲老和尚. 身兼禪宗五家法脈,重建了八十多間道場;印光大師留下的百餘萬字三大部《文鈔》成為佛門瑰寶; 太虛大師. 提出教理、教制、教產三大佛教革命的主張,培育僧才、整頓僧制。 面對社會曠日持久的「廟產興學」風潮,各地佛教紛紛組建僧伽教育會,開始寺院辦學,儘管此時辦學目的主要為保護寺產,但中國培養弘法人才的僧伽教育終於由此開始起步了。

  6. 太虛大師. 來港講經,1935年12月,葦庵法師、陳靜濤居士等又邀請了太虛大師來港弘法,影響深遠;1936年,葦庵法師響應太虛大師號召,發起成立香港佛教聯合會籌備處,並受推選與靄亭法師、通一法師等一起擔任籌備委員,足見覺一、葦庵二位祖師對香港佛教的推動不遺餘力。 當時香港的出家人不多,都很為佛教出力, 不分哪個道場, 大家互相扶持,絕無山頭的概念。 初創的志蓮淨苑獲得了多方支持,正在香港弘法的顯慈法師及住在大嶼山的海仁法師最常前來協助。 開山祖師對淨苑的發展有很多計劃,為了興建大殿,葦庵法師已開始置備佛像,借得款項,並辦理申請土地等手續。 然而1941年遭遇日軍佔領香港,計劃破滅,立時失去了發展的可能。

  7. 星期四. 26/9. 4:15pm-5:45pm. 6:00pm-7:30pm. 7:45pm-9:15pm. 義理派易學入門 ──《周易程氏傳》導讀 (一學年) 441 何美嫦女士. 開顯與隱退之人生哲學 ──儒、道思想之會通 (一學年) 461 黎景鎏先生. 唯識學概論 (一學年) 471 陳雁姿女士. 《唯識三十頌》導讀 (一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