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1月7日 · 中醫說,「心主血脈其華在面」,所以擁有少陰氣質的人面色較紅潤而心主神志主思維所以少陰氣質的人神志清晰思考敏捷另一方面腎主藏精發育生殖所以少陰氣質的人也會充滿對異性的吸引和魅力那麼如何去培養一種少陰 ...

  2. 2017年8月25日 · 即是男性在交友app挑選對象的時候往往不會細看對方資料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對她有興趣就輕率點選了一大堆異性純粹為了增加成功配對的對會。 這卻導致女性們都很容易成功配對,但男方很多時都沒有心思開展有質素的對話。 結果,女性們對成功配對都不覺得興奮,也不覺得成功配對的對象是有趣的男士。 漸漸地,不少女性乾脆不再玩交友app,令女性活躍用戶的比例日趨下降。 這種情況,經濟學稱為「共有的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一些看似沒有匱乏(scarcity)的資源(例如海中魚產),在使用者過度消耗下,日漸枯竭。 部分交友app為挑選對象數目設限. 因此,一些交友app開發商嘗試從介面設計著手,避免女性用戶對使用交友app的趣味被過度消耗。

  3. 2018年11月1日 · 2018-11-01. A A A. 資料來源:教育局. 香港教師男女比例失衡可說是自古以來已有的問題雖說愛侶不一定要在學校裏找但如果教師工時長社交圈子窄要結識異性可能真要講彩數在幼稚園男女教師比例是最懸殊全港14000名幼師不足300人是男士即每100名幼師只有2人是男性。 幼稚園協會永遠會長胡肖霞表示,社會以前會認為幼稚園教師等於「湊仔」,男士未必有意投身,加上男教師要有避忌,例如不能帶女學生到洗手間,所以幼稚園都傾向聘用女教師;但隨著近年對幼師需求增加,社會觀念改變,漸漸也有男士加入幼稚園教師行列,除了仍要遵守一些男女避忌外,男教師也有優勢,例如在體育、體操方面,身手比較好,有助培育學生的體能發展。 相關文章: 數讀香港:男女比例為何連續20年失衡?

  4. 2018年5月3日 · 社會轉變令會所同時面臨挑戰或機遇如上文提及的香港銀行家會所正面臨轉型問題也有運動會所稍前被質疑是搞餐飲業還是推廣運動另一邊廂性別平等衝擊舊有會所制度本來只收單一性別會員的會所開始招收異性會員大概除了有錢也入不到會的頂級會所外一些較小的會所都面臨會員老化或會員不足的問題。 老會員還沉迷在殖民地「電影放映會」的模式,每屆的委員會選舉是閉門遊戲,新會員參與權有限,無理想又怕事的年輕人為求有飯吃,當然乖乖閉嘴。 寫呀寫,怎麼好像寫的不只是會所,而寫到去世代問題? 會所有內憂,也有外患。 現在平均樓齡20年以下的私人屋苑都設有住客會所,健身室、兒童天地、多用途宴會廳等已能滿足基本要求,私人會所休閒設施的吸引力相對減低。

  5. 2021年3月10日 · 除了社會觀念性別平等也在法律作進一步確立香港性別歧視條例家庭崗位歧視條例分別在1995及1997年頒布有利了女性得到公平的事業發展機會享受合理的福利待遇。 如今「性別平等」普遍得到體現,不論男女皆能頂起半邊天,而日常生活,男女在家庭擔任的角色也應該起了新的變化。 既然婦女可以在職場發揮,那麼男士也應有條件轉換角色,處理家務,照顧長幼,分擔家庭重壓,當中用到的技能毫不遜於職場,男士擁有的才華也可派上用場,不會讓他們感到委屈。 傳統上有「家庭主婦」,不知未來是否也可以有更多「家庭主夫」呢? 作者電郵: cheung_cheuk_lap@hotmail.com.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性別平等 , 女權. 下一篇. 上一篇.

  6. 2017年12月20日 · 就為何同性戀者的收入比異性戀者高這個問題學者們嘗試從兩個方向解釋:(敢於承認自己是同性戀者的人某程度上是突破了一種心理障礙。 坦白承認自己性取向後帶來的自信心,可以間接幫助他們跟不同人討價還價,令事業更上一層樓。 (二)或者倒過來看,一個人在事業及經濟上達到一定成就後,會更加不介意公開自己的性取向。 不論「出櫃」與收入的因果關係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儘管同性戀者的人數不多,但是在每個先進社會裡面,他們都是高經濟生產力的人口。 從很務實的角度看,這就不難明白為甚麼很多西方國家一些明明是傾向保守的右翼政黨都不反對甚至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了。 資料來源: Quartz.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同性平權. 下一篇. 殘花姑娘:「㸃解我唔可以落床」 上一篇. 阿懶:黑色聖誕動畫頌思親

  7. 2022年5月20日 · 人才空巢化涉及人才的培養使用留住等等方面當前最突出表現在三大方面第一香港本地專業人才外流趨勢加劇第二內地在港人才因政策歧視難於紮根香港第三在國際人才大競爭的潮流中香港缺乏更加包容更具魅力的吸引政策這就導致了香港出現了這樣一個怪圈香港的大學在國際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可以大量培養人才但香港社會卻留不住自己培養的人才。 更加嚴重的是,香港本地青年學生大多數在讀完本科之後就中止了繼續教育,選讀研究生者少之又少,在香港生存不需要高學歷幾乎成為了社會共識。 再加上原有人才老化與退化,新科技新產業的人才卻空白化。 諸如此類,香港就會逐漸變成一個人才“空巢”,其負面作用不僅會停留在經濟層面,還會影響到整個城市的活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