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會議失焦,時間超時。會議討論過程中,某一段的討論變成大家各自發揮「感覺想法」,或是忽然岔出到「其他的主題」,討論時間愈拉愈長,內容就愈來愈發散,卻不知道如何拉回來。
    • 報告不精準、溝通沒交集。每個人輪流報告,有的人不知不覺愈講愈長,最後會議的時間不斷增加,但又不好意思打斷別人,可是講了老半天,會議的結論卻還是沒有出現,只好花更多時間繼續開會。
    • 會議中才開始思考。會議中聽別人報告,我才開始第一次認識這個專案、任務,才開始一邊動腦提問,於是又比預期的會議時間需要更久的時間。大家到會議上才開始聽報告,問問題,但這反而是耽誤了彼此時間。
    • 討論時沒問題,執行後問題一堆。討論一件新專案時,大家習慣不發表意見,用制式流程去做最保險,但是往往做到後面才發現很多問題,這時候要改也不是,不改也不是,最後時間來不及,品質做不好,績效也就降低。
  1. 2016年5月26日 · 如何保持資料來源的活力? 「他人觀點」與「世界觀點」 我完全不從社群收集資料嗎? 當然不是,我也看社群,但那對我來說是收集資料的第二步驟。 並且為了「 打破社群氣泡 」,第三步驟我也會輔助以 Google 搜尋。 建立個人化自動資訊管道:自己的觀點. 利用社群收集額外資訊:他人的觀點. 利用搜尋突破資訊屏障:世界的觀點. 上面收集資料的三部曲缺一不可,而且他們的「使用順序」我認為很重要,我稱呼為是:「自己觀點、他人觀點、世界觀點」的三層拓展。 「自己觀點」:用 Feedly 這類訂閱工具收集那些自己最認同的網站,最佩服與信任的資訊來源,建立一個每天穩定擴充自己知識的管道,讓自己可以跟著這些作者一起成長,這是建立自己觀點的步驟。

  2. 2019年6月26日 · 主管可能遇到這樣的問題發了一份統計試算表給下屬希望大家確定上面的內容是否都無誤有些下屬一直沒有提供修正意見但不知道他們是看過後真的覺得沒問題還是其實根本還沒打開來看? 這時如何準確控管這樣的狀況呢? 也不只是老師主管如果我們有一份希望同事夥伴都看過的文件簡報試算表但如果用電子郵件把檔案一個一個寄給他們, 其實真的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打開檔案來看。 這時候怎麼辦呢? 於是 Google Drive 的企業版、校園版( G Suite ) 提供了上述問題的解決方法。 如果你有 Google Drive 企業員工帳號、教育版帳號,我們可以來試試看有沒有出現這個功能。

  3. 2017年3月22日 · 老師與學生的角色本來就不侷限在學校當中,有可能是一個讀書會的學習團體想要彼此討論讀書心得? 有可能是開實體課程的講師需要跟學生互動的作業平台(我自己的 講座課程 也開始有類似需求)? 有可能是開放式課程與遠距教學的需求? 現在開始,任何人都能免費利用「 Google Classroom ( Google 雲端教室)」來建立你的教學、學習平台。 1. 建立新課程,或是加入課程. 我相信很多長期使用「 Google Classroom ( Google 雲端教室)」的老師們,對於這個服務一定比我熟練,所以這一篇介紹,只能算是初步上手基本功能的教學,提供給因為開放給一般用戶後,剛剛使用的朋友參考。

  4. 2020年3月16日 · 一,用一頁筆記,管理職場所有專案與雜事. 我會建立「一頁筆記( Page )」,就在這一頁筆記中,延伸多個層次,來管理所有職場上的事情。 為什麼所有職場上的事情,都從「一頁筆記」開始延伸管理,而不是一開始根據專案分成多頁筆記呢? 我的想法如下: 雖然職場上的專案、任務非常多, 但既然都是「同一個公司內」的工作,彼此也會有相關。 做為一個工作者來說,要安排的就是公司內「所有工作」的流程與時程, 所以應該統一管理,並且可以排程。 應該有一個自己在職場上的總目標 ,然後才延伸出各種專案、任務。 所以,我先在 Notion 建立一個[ New Page ],然後在這頁筆記中,把這個年度,職場上的 目標願景、關鍵成果 ,用簡單的筆記功能列舉出來。 二,不同類型專案,用不同資料庫管理.

  5. 2021年5月31日 · 第一步,就是在 Google Chrome 安裝這款擴充套件:「 Google Meet Attendance List 」。 安裝完成,不需要任何設定、不需要帳號註冊,就可以直接開始使用。 第二步,就像我們平常一樣開始 Google Meet 會議,不需額外的步驟,只要正常進行遠距課程或會議即可。 第三步,會議結束後,也只要很自然地按下離開(結束)視訊的按鈕。 但是這時候,會自動彈出一個分頁,通知你剛剛視訊的出席記錄,你可以直接看到記錄的結果,或是匯出成「 CSV 」檔案查看(可以用 Google 試算表或 Excel 開啟)。 記錄中有幾個特點與注意事項,我詳列如下: 不會記錄主持人自己的時間。 (例如會議、課程有 30 個人,那麼只會記錄 29 個人的時間,沒有主持人自己的時間)

  6. 2017年3月7日 · 事物自身的屬性、資料內容的特徵,不是不重要,而是在數位工具裡擁有「搜尋關鍵字」這個功能,「搜尋」往往可以幫我找到指定屬性、內容的事物,就像 Google 關鍵字搜尋取代早期網路的分類目錄一樣, 既然可以搜尋就找到 ,我何必多花時間去針對屬性和內容分類。 如果我要找到 A 客戶的郵件,郵件裡總會出現 A 客戶的名稱,那麼我搜尋 A 客戶名稱就可以找到這些郵件。 如果我要找汽車保險的文件,文件裡一定會出現汽車保險的關鍵字,無論 Google 雲端硬碟或 Evernote 的搜尋一樣可以找到他們。 甚至如果像是 Google 相簿 ,人工智慧幫你自動辨識出照片的「內容」了,要找櫻花、煙火、台北 101 ,輸入關鍵字,辨識出內容的 Google 相簿就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