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0月10日 · 今天我們要討論三個問題. 每個問題希望達到什麼程度的下一步行動. 但因為會議只有一個小時,每段問題希望在20分鐘內達成可推進的行動結論. 如果發生討論失焦、時間超時的狀況,可以這樣說: 雖然你說的這一點也很重要,但跟今天迫切要解決的三個問題比較無關,我們可以安排下次會議確認。 因為時間已經快要超過,或許我們可以先確定這一週可以推進的行動結論是什麼。 二,案例:報告不精準、溝通沒交集. 問題點: 每個人輪流報告,有的人不知不覺愈講愈長,最後會議的時間不斷增加,但又不好意思打斷別人,可是講了老半天,會議的結論卻還是沒有出現,只好花更多時間繼續開會。 在會議中需要做一份專案報告,自己講了很多,但台下認真聽的很少,講完之後感覺問題也無法解決,還讓人覺得你耽誤了大家時間。

  2. 2018年5月26日 · 而解決辦法其實很簡單,只有一個:「建立真正具備每個小步驟的工作流程檢查清單」即可。 讓我來說明這個解決辦法的效果。 面對例行工作的三個可能誤解: 面對例行性工作,尤其有些繁雜的例行工作,我們可能會誤會他很簡單,也可能覺得他不重要又很煩人,這時後,就會不自覺的想要「靠感覺」工作,而不是「靠方法」。 於是我們容易進入下面三個誤區。 第一個誤解:認真就好,想依靠工作記憶. 「反正是例行工作,我應該可以做幾次就記住吧! 我應該記住了,所以憑記憶去做就好吧! 我會憑感覺去熟練他的! 」但問題是,例行工作裡隱藏了很多小步驟,而大腦和感覺是最容易遺忘的,於是每次不小心漏掉一個小步驟,就變成家常便飯。 第二個誤解:反省就好,想依靠反省日記.

  3. 2019年4月2日 · 其實下面的四個實踐技巧中我有分別說明,但也將其先摘要補充在前,提供大家參考: 1. 某段時間專注投入的工作。 2. 發揮自己專業且能創造價值的工作。 3. 對工作技巧的精熟。 4. 比起長時間,更重要的是長期對目標的專注。 深度工作可以說是一種工作方法,提醒我們如何能夠真正為自己在做某件事情上展現出獨特的成果。 一,我忙到沒有時間深度工作怎麼辦? 深度工作,字面上看似是指長時間專注工作,但真正的重點其實不只時間長短,而是指這項工作是否能充分發揮我的專業、創造屬於我獨特的價值。 在職場上我們可能很難獲得那種長時間的專注,但這不一定會妨礙我們在工作上去發揮專業、創造自己的價值。 我們需要的可能是: 如何在可以發揮我的專業之處全力以赴,讓我的價值被創造出來。

  4. 2018年4月30日 · 1. 確認我的具體願景: 「感興趣的社團時間」、「需要準備的課業時間」,這些看似想要去實現的目標,其實都還很模糊,還有很多不確定性。 以「感興趣的社團時間」來說,是有多感興趣呢? 是想要成為社團表演時的台柱嗎? 還是說只要能被選上社團表演時的一員就好? 又或是只要自己能因此學會一個新技能即可? 甚至是只要自己開心就滿足了? 以「需要準備的課業時間」來說,又是想要達成什麼樣的課業成果呢? 是要考上某個夢寐以求的研究所? 是希望學到那個知識、考試過關即可? 還是希望成為成績頂尖、這領域的專家呢? 這是第一步,先回頭確認「社團」與「課業」對我來說的「真正具體願景」是什麼? 因為不同的願景,會導引出完全不同的計畫 。

  5. 2017年3月15日 · 有效解決工作分心問題:我嘗試過的 7 個實用小技巧與工具. 我愛分心,有時候分心代表著一種對四周更敏捷的觀察,還有對事物的好奇心,這幫助我快速地進行探究、評估,從而發現一些別人沒有發現的可能性。. 但是,我也跟大家一樣不希望自己太 ...

  6. 2018年12月6日 · 好處一 ,我工作當中只要去解決那些相對小事情的決策就好,決策疲勞累積得比較慢。 好處二 ,就算已經被意外搞到決策癱瘓,但預排好的行動清單,可以讓我不需要再花心力做決策,就知道大事情在哪裡,應該怎麼解決。 好處三 ,我在精神力最好的時候,決策最重要的事情,做出相對較好的決策,這樣產生的價值也更高。 這會比把大事情也留到工作中才做決策,可以保留更多自己的心智容量。 3. 用「步驟清單」降低決策疲勞: 還有一個辦法,我認為對於降低職場的決策疲勞很有幫助,就是無論大小事情,都為他們 準備好類似 SOP 的步驟清單 。 關鍵是:無論大小事情都要! 任何一個事情,都會累積決策的疲勞,每天要吃什麼早餐? 如何整理列印今天下午會議的報告? 怎麼寄送一份國際包裹?

  7. 2018年3月6日 · 比重要緊急更有效的4步技巧. 作者: Esor Huang 3月 06, 2018. 時間管理 有一句名言:「要事第一」。. 告訴我們事情有分重要、緊急,優先關注「重要但是還不緊急」的事情,才能為長遠而更有價值的目標做好準備。. 選擇重要的事,也不只在時間管理上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