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0日 · 1. 泌尿系統感染. 可能涉及尿道、膀胱、腎臟感染,通常由細菌引起。 尿液中的血液通常是因感染而引起的組織炎症或損傷而出現,尿液可能會出現鮮紅色或粉紅色。 其他症狀:伴隨尿急、頻尿、灼熱感等症狀。 2.

  2. 2023年2月2日 · 陳威佑醫生續指,脫肛不會帶來痛楚,只會感到輕微不適,但情況嚴重時可能會出現以下7大症狀: 直腸脫垂(脫肛)症狀. 脫肛/直腸脫垂 成因. 為何出現脫肛情況? 陳威佑醫生指,主要是因為原本應該支持直腸維持在正常位置的肛門肌肉、盆底肌肉鬆弛或韌帶萎縮。 一般人會以為,如廁時太用力才會引致脱肛,但脫肛原因還有以下5個: 直腸脫垂(脫肛)成因. 脫肛/直腸脫垂 治療方法. 陳威佑醫生指出,脫肛的治療方法會因應不同成因而有別,主要方法有以下3種: 脫肛/直腸脫垂治療方法. 陳醫生提醒,一旦觸摸到肛門有異常狀態時,可諮詢泌尿科、婦科或大腸直腸外科醫生,以判斷是脫肛還是痔瘡,才可解決問題。 內容獲「 大腸直腸外科 陳威佑醫師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痔瘡成因+徵狀+自救方法.

  3. 2024年5月22日 · 陳威佑醫生表示,脫肛通常不會疼痛或只有輕微不適感,稍微嚴重時可能會有肛門疼痛、血液和黏液排出、小便或大便失禁、排便障礙等症狀,最嚴重時甚至會導致骨盆疼痛和性功能障礙等問題。

  4. 2021年5月8日 · A:首先必須先找出失禁根本成因,譬如若是膀胱過度活躍症,可先用藥物治療,減輕失禁情況。 而年輕時則應多注意泌尿系統健康,例如男士要注意前列腺增生症,別因怕尷尬而延誤藥物治療,致使腺狀組織不斷肥大,病情惡化下有機會因膀胱過度活躍而引致失禁。 另外,常見於女性的壓力性失禁與肥胖有直接關係,故須控制體重,產後婦女則應持續做盤骨收縮運動,訓練盤骨底肌持久力,乃防治尿失禁有效方法。 慢性便秘因長期排便太費力,常使腹壓過度增高,可破壞盤骨底支撐結構,故應及早根治便秘。 有些人則以為少飲水便可減少失禁,這做法不但造成其他健康問題,也沒法改善失禁,最正確還是及早就診。

  5. 2024年4月19日 · 如何避免膀胱殘留尿液? 1. 不要忍尿 當感覺尿急需要去洗手間時,千萬不要忍尿,因為會對膀胱造成損害。 2. 如廁時間盡量縮短 如廁時間越長,膀胱就會習慣需要長時間才能排空尿液,變相降低清空尿液的效率。 3. 攝取足夠水分

  6. 2022年9月23日 · 微創手術的做法是為病人全身麻醉後,在左右大腿內側開一個大約一厘米大小的傷口,將一條纖維製造的人工韌帶放入尿道和陰道中間,重新拉緊病人尿道,令病人即使腹壓增加,都不會對尿道造成影響,藉此改善壓力性失禁問題。 完成手術拉緊尿道後,一般來說有百分之九十的機會改善病人尿滲情況,而且風險亦不多,少數病人會有對人工韌帶的物料過敏、手術時失血過多等問題,但這並不常見,所以都建議婦女有尿滲問題時,考慮進行這尿道收緊手術,以改善問題。 」 「小部分病人在完成手術後,或因手術時醫生放置人工韌帶時放得太緊,令盤腔肌肉過緊,反而無法排尿,如有這個情況就需要再次進行手術,調整人工韌帶鬆緊度。 」廖醫生稱。 想知更多健康資訊 請到 WeCare Health 專頁瀏覽 按此.

  7. 2024年5月17日 · 小便失禁 血尿 夜尿 他提醒,若出現上述5種症狀,情況持續惡化而沒改善,膀胱就會開始退化。腎臟亦會因為運送尿液出現困難,從而引發腎水腫、腎功能變差,最嚴重可能會導致需要洗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