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無障礙設施及服務. 為了方便殘疾人士欣賞各類文康節目及參與體育活動,體育館近年致力完善場館內的無障礙設施,以及為輪椅使用者提供特別的票務和入座安排,各項無障礙設施包括: (一) 為輪椅使用者提供的設施:. 1. 表演場觀眾席設有輪椅平台,提供最多 ...

    • 「普及健體運動」的目的
    • 活動內容
    • 運動與健康
    • 更多資訊

    「普及健體運動」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與衞生署合辦的全民運動,自2000年4月起推行,以「日日運動身體好 男女老幼做得到」為宣傳口號,旨在提高市民對運動的興趣,宣揚運動對健康的好處,並鼓勵市民把運動融入生活,培養勤做運動的家庭文化。

    為達至「普及健體運動」的目的,康文署與衞生署聯同有關的體育總會、專業團體和學校在全港十八區均舉辦各類型康樂體育活動,包括為兒童、長者和殘疾人士而設的健體計劃、「行山樂」、「優質健行」、「跳舞強身」和「跳繩樂」等,方便市民於所屬地區參加。這些康體活動著重參加者自行鍛鍊,鼓勵他們勤做運動,一直深受市民歡迎,參加人數亦不斷上升。 康文署一直致力推廣「普及健體運動」。為鼓勵社會各界舉辦活動推廣運動和健康生活,康文署特設免費的展板外借服務及展板內容下載服務,供學校、長者中心、青少年中心、復康中心、商場、屋苑會所等機構使用。同時,本署也製作了專題網頁、海報、橫額、宣傳單張、小冊子及短片等,以鼓勵市民勤做運動,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有關資料可在康文署網頁瀏覽或下載。

    根據「全港社區體質調查」結果,結果顯示各年齡層大部分體質參數較十年前同類測試的結果有所改進,反映市民對健康日益關注;但結果亦指出超過半數的市民日常體能活動未達世界衞生組織(世衞)的指標。體能活動有助降低患上一系列非傳染病風險,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病、中風、部分癌症(例如大腸癌)和抑鬱症等。任何人不論年齡、性別或身體狀況,常做適量運動,定可改善健康。運動無須劇烈,中等強度(令人輕微流汗,心跳和呼吸稍為加快)的運動已可促進健康。 我們應把運動融入生活中,例如多步行、行樓梯、做家務、早點起床、利用午膳或晚飯前的時間做運動。兒童及青少年每天應該累積最少6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而成年人則每星期累積最少15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促進身體健康。我們在公餘或課後多做運動既可紓緩神經...

    如欲查詢有關「普及健體運動」的資料,請致電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二十四小時客務熱線:2414 5555(此熱線由「1823」接聽)或瀏覽康文署網頁 : www.lcsd.gov.hk/tc/healthy。 如欲知道更多健康資訊,請致電衞生署健康教育專線:2833 0111或瀏覽衞生防護中心網頁: www.chp.gov.hk。

  2. 體適能測試. 測試名稱. 測試功能. 坐前伸. 在靜止狀態下,腰椎關節和髖關節可達到的最大活動幅度,用於評估受測者的關節、肌肉和韌帶的伸展度和靈活度。. 握力. 反映前臂和部肌肉的力量。. 一分鐘仰臥起坐. 反映腹部肌肉和髖屈肌的力量和耐力。.

  3. 根據2012年公布的「社區體質測試計劃」調查結果,香港市民普遍運動量不足。 調查結果亦顯示,體能活動量和生活習慣與體質狀況互有關聯。 此外,體能活動的頻率和強度,亦與體適能有明顯的關係。 簡單來說,體能活動量越高,體適能水平越高。 為健康着想,疏於運動人士應以「基礎指標」為起步點,即每星期進行至少3天,每天累積至少30分鐘的中等至劇烈強度體能活動,以培養恆常運動的良好習慣。 至於已達標的人士,則可循序漸進地增加體能活動量,以期進一步提高體適能水平。 研究報告亦指出,跑步是成年市民 (20至59歲)最常參與的運動之一。 跑步有益身心,並有助減低過重和患病 (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不過,要身體健康,必須跑得其法。

  4. 球場數目 1 配套設施 設有射燈 無障礙設施:暢通易達洗手間 開放時間 (以上聯和墟遊樂場的設施暫停開放,直至另行通知) 每日上午7時至晚上11時 查詢電話 2679 2818 (辦公時間)

  5. 跑步常見問題: 任何人士都適宜跑步?. 跑步無疑是有益身心的運動,不但能鍛鍊體魄,改善心肺功能,亦是大部分運動項目的基礎訓練。. 不過,如你有患病或有健康問題,例如患有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壓、關節毛病或出現胸口痛或暈眩症狀,在參加跑步或 ...

  6.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將於2020年8月2日舉行「全民運動日2020」。今年的「全民運動日」繼續以「日日運動半個鐘 健康快樂人輕鬆」為口號,鼓勵不同年齡和能力的市民恆常參與體育及體能活動,傳遞勤做運動有益身心的訊息。「全民運動日」今年以武術為重點推廣體育項目,並舉辦多項相關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