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6日 · 雖然疣多數沒有病徵,但亦有人會感覺痕癢及疼痛。 部份醫療機構建議患者進行脫疣治療,並向保險公司索償。 不過,並非人人都可以成功索償。 事實上,有關脫疣的索償爭議不斷。 今天10Life就跟大家討論疣的種類脫疣方法以及成功索償的關鍵元素邊幾種疣最常見疣是常見的傳染性皮膚病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引起,而令表皮不正常角質增生。 HPV種類逾百種,不同的病毒會引起不同的皮膚問題,當中以扁平疣、足底疣、尋常疣最為常見。 表1:扁平疣、足底疣、尋常疣徵狀. 5種脫疣治療. 疣多數會於半年內自然消失。 可是,若果病徵持續,便可能需要脫疣。 脫疣治療方法眾多,患者宜先聽取皮膚科專科醫生的專業意見,再按個人狀況,決定治療方式。

  2. 2022年7月14日 · 5種脫疣治療. 疣多數會於半年內自然消失。 可是,若果病徵持續,便可能需要脫疣。 脫疣治療眾多,患者宜先聽取皮膚科專科醫生的專業意見,再按個人狀況,決定治療方式。 不過,讀者要注意,由於疣是一種病毒性感染,即使透過清除,日後仍有機會復發。 點擊圖片放大. 私家醫院脫疣療程費用. 不少醫療機構均提供脫疣治療,部份聲稱低至數千港元,有些則以身體部位來定價。 私家醫院方面,現時只有2間於網站提供二氧化碳激光脫疣收費資訊,價格介乎2,500港元至超過15,000港元不等。 由於價錢或因數量和位置而變動,宜向有關機構查詢實際收費。 點擊圖片放大. 脫疣可以claim保險? 唔一定! 消委會早前發表報告,指有醫療中心職員聲稱可借醫療保險承擔脫疣療程費用。

  3. 2019年7月1日 · 中醫師解答風疹迷思. 身體失衡 需多方面調理. 中醫治療着重於對症下藥,診察必須詳盡,才能有效根治皮膚問題。 皮膚問題是個徵兆代表身體處於一個失衡的狀態所以必須從生活飲食習慣和作息方面調整。 除此之外,中醫也會處方適當的藥物把身體失衡的部分調整,以免反覆發作。 中醫治療皮膚病是要幫助體內提升氣化作用、強化肺脾腎的水液代謝功能,增加肝臟解毒代謝功能。 因此,弱的免疫系統會增強,紊亂的免疫系統會趨向穩定,皮膚病就會因為改善體質而變好,而不只是消炎或抗過敏、止癢的症狀緩解而已。 (節錄) 【原文: 中醫淺談皮膚病 】 撰文 : 張琛 註冊中醫師. 欄名 : 知多啲.

  4. 2019年7月28日 · 兒童每日應攝取多少? 長時間低頭 或致頭暈. 不少人使用電腦、智能手機時,會不期然地長時間低頭或頸部固定一個姿勢。 註冊脊醫伍兆聰指,這些習慣容易造成頸椎損傷,導致頭暈。 他續稱,上頸椎部位滿佈控制人體平衡力的感覺神經,「頸椎病變性頭暈」是指頸椎病直接刺激、壓迫或牽拉頭部敏感組織,使患者感到頭痛及頭暈。 患者主要表現為突然頭暈發作,但往往不以為意,他說:「以為耳水不平衡或腦部有事,向不同專科求醫檢查都找不出實際原因。 」這源於日常不良姿勢致頸椎神經功能失調,平衡力減低而引發長期頭暈。 【延伸閱讀】: 研究:卵巢癌風險或與陰道細菌有關. 常「拗柴」或與頭暈有關.

  5. 2024年4月27日 · 2. 無需先持有個人/團體門診醫保,可獨立索償的計劃: (假設投保人為35歲非吸煙人士) 大多保障普通科、專科、中醫門診. 此類計劃可獨立索償,保費愈高,自付費愈低,目前市面上的計劃一般都會保障普通科、專科、中醫門診、物理治療,僅個別不保後兩者。 專科大多需要轉介信。 藥物方面,普通科、專科門診一般包最多3天基本藥物,中醫門診一般包2天中藥。 少數計劃的專科藥物保障額較高,blue、保誠可包4天,信諾可包5天。 約一半計劃保障X光及化驗測試,每年賠償限額在500~5000港元之間。 大多數計劃不保門診手術,或者作為附加保障需另付保費。 部分計劃包牙科、癌症治療. 一些計劃也涵蓋其他保障,例如牙科服務、跌打、針灸、身體檢查、疫苗注射、癌症治療等。

  6. 2021年1月2日 · 網上或坊間流傳很多不知真假的資訊,最近便收到朋友傳來的信息,指中風時應要求救護車,或直接召喚聖約翰救傷隊的急救服務,以便送到指定醫院急症室接受所需的溶血針治療。 【4大警號判斷中風先兆 嚴重可致永久傷殘︰ 按此 】 這個信息有很多錯誤的地方,首先治療要視乎中風的類型而定,其中治療缺血性中風主要有兩個方法,分別是俗稱溶血針的靜脈溶栓藥物注射,以及導管取栓術(通血管手術)。 溶血針一般在病症出現後4.5小時內使用,可有效改善中風病人的功能康復和減低死亡率。 假如牽涉較大的血管閉塞,便要考慮通血管手術。 公立急症醫院均已設全日溶血針治療. 現時醫管局轄下所有急症醫院已經推行24小時溶血針治療,並非只有個別醫院提供相關服務。

  7. 2019年11月23日 · 身體有不適時自行Google有關症狀,可能發現與某些嚴重疾病的病症脗合,因而憂心忡忡、愈陷愈深,隨時患上網絡疑病症(cyberchondria)。 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學者研究首次發現,在網上提供認知行為治療(CBT),例如學會在審視自己症狀時拒絕「諗埋一邊」(見表),有助減輕有關症狀。 所謂疑病症(hypochondria)其實一直存在,並非新興現象,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Brian Fallon,患者會持續至少6個月臆想生病或誇大病症,患上某種疾病成為患者個人身份的關鍵部分,以致影響人格及人際關係。 互聯網愈趨發達,更延伸網上版的疑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