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一些簡單的日常工作,例如駕車、繳付賬單、購買日用品等,也可能變得異常困難。 但你可以放心,這種迷惘、瘋狂的感覺是正常的。 在這種情況下,謹記不要勉強自己。 你可以用一本小筆記本去記下事情,而不必依賴記憶。 也可以把自己的情況告知上司和同事,讓他們知道你不在最佳狀態。 只需要給自己一點時間,這些難受的感覺最終都會過去。 我到底能不能停止哭泣? 眼淚不會馬上止住,但始終會慢慢停下來。

  2. 家庭會議是第一步. 從處理身後事及通知親友,到籌備喪禮及核對殯儀流程,在作出決策時,一個家庭內總有一至兩個人會擔當領袖的角色。 這些重要家庭成員應該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馬上進行商議。 殯儀館或教會可以提供商議的場地,亦可以使用一間沒有人打擾的房間。 您可以在重要會議結束後,才回覆親友的電話。 一些摯友亦可以幫忙接聽電話、通知您的親友有關喪禮的安排,以及與來訪者見面。 最常見的是家庭成員在整個殯葬禮的過程中,都沒有私底下聚一聚的時間。 其實,家庭成員不但需要共同籌備殯葬禮,亦需要互相表達哀傷。 當家庭成員聚首一堂,您可以根據這本指引手冊檢視所有相關的問題,這有助進行一個全面的重點討論,並團結起各個成員。 每個人的意見都值得被聆聽和考慮。 大前提是家庭團結.

  3. III. 哀傷是逐階段前移的. 很多人發現瞭解哀傷的典型階段,有助他們理解自己的歷程。 以下 的絲帶展現了哀傷的進程。先從剛剛經歷喪親、直至得到復原治愈後, 重拾有意義的生活為止。 即使各人的哀傷經歷會有相似之處,卻沒有兩個哀傷經歷是完全一樣的。 每個人的哀傷經歷都是獨一無二,它的強度隨著性格和環境因素而有所 不同。而這個歷程亦不如圖示那樣平順。哀傷是一個混亂的過程, 人們常常在不同的階段之間進退往返。 你可以將哀傷的歷程看作是坐過山車,充滿高低起伏,在下一次改變之前,會有驚人的彎道與平靜的時刻。 你的歷程在剛開始時,可能會比較崎嶇,當中會有意料之外的沉降,並且比想像中更深、更長。

    • 悲傷的徵象
    • 跟孩子談死亡
    • 幫助孩子克服悲傷的五種方法

    每個孩子對死亡的反應都不一樣,一般的徵象包括: 1. 衝動行為 2. 疲累或缺乏活力 3. 學業成績驟變 4. 睡眠障礙 5. 頭痛、胃痛或出疹子 6. 難以集中精神 7. 退化行為,如吸吮拇指、尿床或依賴性強 8. 沒有人能保護孩子免受喪親之痛,一味隱瞞摯親的死訊,只會阻延孩子領悟真相。較好的做法是與孩子一同經歷哀悼的過程,並教導他們如何正確地處理情緒。

    對孩子說實話是最好的做法。這儘管難以啟齒,但善意的謊言只會令孩子感到困惑和混亂。同樣地,用婉轉的說法向孩子解釋死亡,例如「爺爺出遠門旅行」,便有可能令孩子從此害怕去旅行。所以,最好還是用清晰、直接、坦白和容易理解的語句向孩子解釋死亡是怎麼一回事兒,如「死亡就是一個人的身體停止了運作」。 允許孩子參與哀悼是十分重要的。你應該鼓勵孩子把悲傷宣洩出來,並表達對死亡的想法和感受。當然,大人也應該分享自己的感受,這會讓孩子知道親友逝世後感到難過而哭泣是正常的。切記,孩子也有需要向人傾訴內心的感受,成年人應該好好聆聽。 無盡的愛和鼓勵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支持,因為被愛的感覺會令孩子獲得安全感。家庭成員或其他值得信任的成年人時刻在旁陪伴,便可以向孩子提供安慰、關懷和照顧,幫助他們克服悲痛。

    陪伴孩子,聆聽他們的感受,並以擁抱表達安慰和鼓勵。
    向孩子分享你對已逝親友的美好回憶,也邀請他們作出分享。
    鼓勵孩子寫一信封或畫一幅畫給已逝的親人,甚至可以在殯葬禮上讀出/展出。
    把已逝親友的照片或其他有紀念價值的物品(如經常閱讀的書、最喜歡的 胸針等)送給孩子。
  4. 其實你可從以下四大方向選擇骨灰罈。 1. 情感因素. 在選擇骨灰罈時,你可以根據你的個人感覺來挑選。 假如某款風格或設計的骨灰罈吸引你,或能給予你心安的感覺,你便可選擇這種類型的骨灰罈。 另外,你也可根據至親生平的喜好來挑選,例如逝者生前喜歡佩戴玉石,你可以選擇玉石骨灰罐,表達你對至親的敬意。 2. 骨灰盅物料種類. 除此之外,你可從骨灰盅的物料種類入手。 不同的物料會影響骨灰罈的外觀及風格,如選擇金屬物料的骨灰罈,在設計方面會比較多元化,刻上經文或圖形後,也能呈現一種現代時尚感。 而比較傳統的玉石骨灰盅及雲石骨灰盅,則相對高雅簡潔,高貴大方,同時也可反映至親生前的個性及愛好;另外,你亦可以考慮骨灰罈的硬度及密度,高硬度的材質可以隔絕空氣中的濕氣,長時間維持表面抗氧化,適合香港潮濕的天氣。

  5. 整個儀式可以在兩方面樹立意義: 個人的重要性. 首先,我們一定要為離世者建立個人的重要性。 在哀悼之前,我們需要察覺事情對自己多麼重要。 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往往在親友離世後,才發覺他/她有多麼的重要。 所以我們必須建立逝者的個人重要性,然後才進入治癒哀傷的過程。 計劃一個殯葬禮是愛的舉動。 有些人花了一大筆錢籌辦殯葬禮,但效果既不自然,也沒有意義。 他們認為最好的做法就是否定死亡,而且忽略我們對離世摯愛表達愛意的深層需要。 我有幸為雙親籌劃殯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