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7月13日 · 我們是社會動物,需要依靠彼此才能生存。 『隔離意味死亡』這個警告與大腦神經緊緊相連,迫使人們為了生存,不斷尋求歸屬。 「如果青少年在校園被困在某一個處境中卻沒辦法被理解協助找不出方法解決他們將會遭受巨大的內在壓力導致身心嚴重受創很多創傷也可能是在事發幾年後才出現。 而霸凌受害者可能出現與人群疏離、自我傷害、飲食困難、難以做決定、對人普遍不信任的狀況。 如果你曾被霸凌過,可以怎麼修復創傷? 如果看到這裡,感覺憤怒、焦慮,想起了過去被霸凌的經驗,我們希望你,先從修復創傷開始。 根據心理治療師 Kimberly Key 的建議、童年曾被霸凌的非洲作家 Maria Nhambu 提出的經驗,我們整理了四個步驟: 承認自己受傷的感受,如果你願意,還可以跟信任的親友分享.

    • 女人迷womany
  2. 2019年12月2日 · 「原諒自己」是最重要的起點,否則無法解決問題。 犯錯之後,常在午夜夢迴時身負罪惡感、陷入自責的輪迴嗎? 這個甩不開的夢魘到底該怎麼解決根本裕幸擺脫習慣性自責的47個練習一書中教你如何擺脫。 by Benny -2019/12/02更新. Photo/IMDB、采實文化. 文/根本裕幸《擺脫習慣性自責的47個練習》、出版社/采實文化. 原諒自己是最重要的起點. 不原諒自己,問題不會解決. 因犯錯而心生罪惡感時,大概都會責備犯錯的自己,而且,如果已經傷害對方,便會採取某種行為來補償該痛苦。 不過,若非惡意,而是一種失誤,那麼犯錯的行為該受到嚴厲譴責嗎? 況且,你出於罪惡感而自責,不斷做出補償行為,甚至到了連對方都說:「夠了夠了,我原諒你啦。 」的程度。

  3. 2024年4月2日 · 為他的安全感「負責」 德明歇斯底里的情緒,雖然讓婷婷害怕,但更多的是自責,覺得自己不是「好情人」,一定是自己做得不夠好,才使德明如此沒有安全感,因此婷婷開始盡力配合。 不論是上課、在宿舍或參加活動,每天早中晚的行蹤,她都提醒自己要告訴德明,甚至自拍傳給德明,努力做的每一件事,都只為讓對方安心。 大學畢業後,雙方因工作關係,仍然分隔兩地。 只知道婷婷的行蹤已無法滿足德明,他開始變本加厲的想要掌握婷婷的詳細作息。 後來,他提出「唯有結婚,兩人同住的朝夕陪伴,才能消除心中沒有安全感的『空虛』。 」在德明軟硬兼施要脅下,為了讓他有安全感,婷婷只得離職遷回南部與德明結婚。 似乎一切都「理所當然」 婚後,「讓德明有安全感」成了婷婷的生活目標。

  4. 2015年4月23日 · 小珍真的很敢講。 「我覺得被排擠根本就沒什麼別人可以傷害你不過若是你老是走不出來就變成你在傷害你自己了浪費時間! 」小珍接受Sun雜誌專訪時直率地說。 河智苑. 在韓國有戲劇變色龍之稱的河智苑總是出演女打仔女王角色的她高中時候曾經被欺負。 他曾被「玫瑰派」(希編按: 什麼蠢幫派名啊)的Boss和她的5名追隨者叫了過去毆打她,理由是因為河智苑長得漂亮,又不屈服於她們。 河智苑表示自己某天晚自習結束,被玫瑰派的3個人叫到了偏僻的巷子裡打到身上都是淤青。 高二時甚至差點被"打死" ,被這麼折磨著但回到家後什麼都沒說,因為當時父親的事業失敗,家裡的氣氛本來就不好,她不想讓父母擔心。 那段被人欺負得很慘的日子,只能每晚靠寫日記來安撫痛苦的心情。

    • 被欺凌如何處理1
    • 被欺凌如何處理2
    • 被欺凌如何處理3
    • 被欺凌如何處理4
    • 被欺凌如何處理5
  5. 2021年1月27日 · 發生當下快照4步驟做,教你成功化解爭執,將職場疙瘩圓滿落幕. 對於內向者來說,與他人的意見分歧、立場不同之際,都是一道跨不去的檻,叫人難以招架! 快學著擁有超過10年跨領域行銷經驗張瀞仁、《安靜是種超能力》的方法,只要4步驟,讓你勇敢學會面對。 by Benny -2021/01/27更新. Photo/Pexels、方舟文化. 文/張瀞仁《安靜是種超能力》、出版社/方舟文化. 不想面對人際衝突,可是⋯⋯. 艾莉絲在金融業擔任助理顧問,「算了啦」是她內心獨白的口頭禪。 她不喜歡和人家意見不一樣,嚴格來說,她害怕別人覺得她與眾不同。

    • 被欺凌如何處理1
    • 被欺凌如何處理2
    • 被欺凌如何處理3
    • 被欺凌如何處理4
    • 被欺凌如何處理5
  6. 2023年9月27日 · 一、打擊你的自尊. 前面提過,原始PUA的「否定」是褒貶夾雜,主要在降低對方的氣焰、讓雙方位階較為平等,然而職場邪道PUA的「否定」,就是真往死裡打,對你只貶不褒與惡意批評。 因為對方目的是要消去你的自信與自尊,讓你當個乖乖聽命行事的員工。 一開始,他們可能會先雞蛋裡挑骨頭,找出你的行為缺失或工作不佳之處: 「你這份報告的編排,說真的很不容易閱讀」 「你這個月的業績,很明顯是全組裡最差的」 在你嘗試改進,希望能符合對方要求後,他們除了持續挑毛病外,還會進一步將批評深化至你個人身上: 「你以前在學校沒有學到這個嗎? 你是什麼學校畢業的? (若不是名校)「難怪連這個都做不好,我覺得你能力真的要加強」 (若是名校)「那怎麼會連這個都做不好? 虧你還是OO大學畢業欸? 「你真的有認真在做嗎?

  7. 2023年5月19日 · 我們會經歷不同階段並能逐漸回復這樣的想法則保證傷痛會有解方。 我們會認為,自己的心路歷程就像是個故事,在故事中,主角面臨了挑戰,而且在經過各項試驗之後會變得更強大,也更明智。 事實:悲傷是很個人的。 你的悲傷和你一樣獨一無二。 勇敢面對悲傷的確會使人成長,但你所採取的方式,可能和造成你悲傷的失去一樣是無法預測的。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來自不同的文化,擁有不同的信仰,過著不同的生活,和所愛之人擁有你們獨特的關係,也保有自己的過往記憶。 我們經歷的每一項失去都是獨一無二的。 經歷喪父或喪母之痛,不一定比遭逢喪子或喪偶來得輕易或艱辛,它們只是失去的對象不同。 每一種死亡也都是以獨特的方式發生,有些是因為久病不癒,有些則是突然發生,基於這一切的差異,我們不會以相同的方式回應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