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2月14日 · 老闆娘每天會做200缽仔糕出街,有10種口味,2元1,5元3。 【店名】深大小西門缽仔糕 【地址】深圳大學小西門天橋上 炸芋頭 | 坪山 坪山開了近30年的老,雖然被大家評為老街「粽王」,但炸物類也是附近街坊們的最愛。

  2. 2019年3月14日 · 蔬菜三鮮鍋盔和薺菜豬肉鍋盔是主打,喜歡豐富餡料的人士一定不要錯過。. 人均:¥11. 地址:福華三路118號(皇庭廣場負一樓). 周鍋盔. 周鍋盔和其他三家不同,相比荊州鍋盔用大石爐烤制,來自成都的周鍋盔用香油煎炸,炸完再入烤爐,色澤金黃 ...

  3. 2019年11月1日 · 6、70年代的經典零食 叮叮糖. 皇帝都鍾意的民間小食 龍鬚糖. 糖蔥是潮汕地區的甜食,雖然叫做「糖蔥」,但裡面其實沒有任何蔥的成分。. 只是因為拉長為的糖,看起來很像蔥白,所以才有這個名字。. 糖蔥的做法和龍鬚糖相似,首先將白砂糖加 ...

  4. 2023年3月24日 · 當商業模式遇上集體記憶. 隨着社會的現代化,不少中式糕餅亦因為競爭激烈商業下,漸漸地退出歷史舞台。 以蘿蔔糕為例,酒樓與餅店因為大量生產,使材料批發價較低,所以只需大概百餘元就有一底蘿蔔糕。 但在家中蒸糕的食材成本加上時間工序,使不少家庭選擇出門購買取代自家製作,從而節省金錢與增加假日的休息時間。 可是,千篇一律的工場式製作,把中式糕點的可塑性降低,在家蒸糕的消失。 從人類學的角度來言,這使兩代人在製作途中的交流消失,更是對傳承中國糕點文化的一大打擊。 其次,中式糕餅製作工序繁複,利基較少,不少店舖不再生產中式糕餅。 如菲林卷和橙汁卷,因此而消失,使酒樓的點心數目減少,亦是近年香港人對酒樓的集體回憶的一大損失。 再者,不少店舖為了吸引更多顧客,於是揉合西方元素,令中式糕餅推陳出新。

  5. 2016年10月23日 · 原來他們可以齊齊整整。 去到『打卡』都會幫襯下,都可幫下小店。 從來「認知」,是靠自己親身體會,你喜歡哪類型街市? 你自己「走出去」感受下。 當今鍵盤戰士太多,不要說了當做了,放下電話一會。

  6. 2022年3月11日 · 由於這種簡易小配一壺香茗食用最適合,故「茶粿」。 「雞屎藤」雖名字聽來不雅,卻是茶粿最常見的配搭,且取之不盡。 每年過了立春,萬物更新。

  7. 2018年11月14日 · 「例牌」、「半賣」、「加底」、「打爛」是餐飲業(舊稱飲食業)的術語,頭三個涉及所出售食物的分量,最後一個是一款傳統炒粉麵飯。 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