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曲池、合谷、臂臑,臑會、臑俞、肩髃、肩髎、肩貞、後谿

      • 針灸治療 用曲池、合谷、臂臑,臑會、臑俞、肩髃、肩髎、肩貞、後谿等,是為治療五十肩的主穴。 也可以配合條口透承山穴,陽陵泉穴及動氣療法治療。 亦可以按壓中府、雲門、巨骨、尺澤等穴,來達到散風袪寒、利濕通絡、舒筋活血,臨證上都可以得到滿意的療效。
  1. 其他人也問了

    • 西醫治療五十肩 使用「復健及運動治療」搭配「增生療法注射」
    • 中醫治療採「欲建設先破壞」概念
    • 改變睡姿 學習毛巾操 有效改善肩膀疼痛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吳書毅也表示,針對五十肩,西醫會以「復健及運動治療」搭配「增生療法注射」為主。 「增生療法注射」是為了鬆解沾黏的五十肩,在超音波導引下,將低濃度葡萄糖水注射至沾黏處,平均每2至4週注射一次,一般成人需注射3次左右,搭配關節復健運動;如果肩關節仍處於急性發炎期,則需視情況搭配1到2次類固醇注射以控制發炎。

    吳俊昌指出,在中醫觀點上,因內在氣血不足,如年老體衰、肝腎氣血虛損,以致筋失濡養,風寒濕邪之氣乘虛侵襲肩部經脈,遂致氣血阻滯、筋脈凝滯,或外感風寒濕邪及外傷筋骨失治,而引起功能退化。 中醫的針灸搭配西醫的注射、復健,已被證實有更好的治療效果。中醫針傷科可以傷科手法為主,透過「欲建設先破壞」的概念治療。先以傷科手法拉開沾黏的關節囊,再搭配西醫的「增生療法」修復受傷的關節囊,最後配針灸治療,採「解剖層次針法」,將針刺至關節囊及旋轉肌袖止點處,使五十肩的疼痛位置修復。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舒傳賢表示,病人在家裡可以自己做的改善方式有2個方向:改變生活習慣以及運動。「首先是減少側睡習慣,十個肩膀痛的病人裡面有九個會側睡,只要改變這個習慣,疼痛會緩解非常多,」舒傳賢表示。 另外是運動方面,肩膀活動最難改善的就是向後背伸向對側肩胛骨的動作(扣內衣的動作),拉毛巾是最有效的復健動作,作法是讓患側的手先往後,兩隻手握著毛巾,儘量抬高到緊繃的時候再用好手往上拉,拉到患側肩膀有緊繃感,停20-30秒,放下後這樣算一次,十次算一回合,一天做2-3回合。 延伸閱讀: 得了五十肩之後一定要治療嗎?拉拉筋會不會自己好? 動不動就好累 中醫用3種中藥熬茶趕走疲憊 46歲婦沒吃沒喝也變胖 中醫分析虛胖這樣治療!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2. 2022年9月13日 · 五十肩是許多肩部病變的總稱,只要是「肩關節疼痛」或「活動幅度受限制」都可稱之,在中醫此症屬於「痹症」範疇。 氣血不足、風寒濕邪會加劇痛楚從中

  3. 2018年4月20日 · 方法:每個穴位按壓約3至5分鐘。 每按壓10秒鐘,休息5秒鐘。 肩髃穴: 手臂外展,肩峰前的下方凹陷處. 曲池穴: 手肘彎曲,外側的橫紋尾端。 肩貞穴: 肩關節後方,手臂夾縫與腋窩交接處上方3指寬. 列缺穴: 兩手拇指張開,虎口接合交叉,食指位置處。

  4. 2022年8月25日 · 中醫在治療五十肩,大約分成3個時期,「急性期」治療原則以疏筋活血、通絡止痛、消腫消炎為主,推拿手法也會非常輕柔;「沾黏期」治療則是鬆解黏連、滑利關節,緩解可用熱敷按摩、旋轉關節,用到的手法非常多,如滾法、按法、抖法等;到了「緩解期」主要目標為通絡筋骨,以舒緩柔筋手法,活化肩周圍組織。 除了中藥和手法之外,針灸也是其中一個選擇,通常在針灸1~2個療程之後,搭配作息的改變,均能有效減緩五十肩的不適感。 5穴道自我保健. 另外,改善五十肩也可藉由按壓穴位幫助放鬆。 肩髃:手陽明大腸經. 位置:坐位,上臂外展,在肩部高骨(鎖骨肩峰端)外,可見肩關節上出現2個凹陷,前面的凹陷處即為此穴。 功效:可治療肩臂疼痛、手臂攣急、肩中熱、半身不遂、風熱癮疹等。 肩前:經外奇穴.

  5. 2024年3月5日 · 五十肩與氣血虛衰、正氣不足有關,以下穴位用指腹點按,並依適當力度,按摩約3至5分鐘,達到通絡止痛、去風除濕的功效。 舒緩五十肩穴位-肩膀位置

  6. 2019年4月18日 · 中醫針灸除了在肩膀附近取穴下針,還有一個特效穴位,是位於小腿的 條口穴。 臨床上經常遇到五十肩的病人會好奇問醫師,明明是肩膊痛,為何要在腳上施針?

  7. 2021年11月29日 · 治療五十肩早期以處理疼痛為主,而後期則以功能障礙為主。因此,運用針灸治療這些相對應的經絡穴位處理,可快速放鬆筋肉腫痛,並可減少服用西藥的副作用(冒冷汗、胃痛、胃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