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28日 · 明報專訊老牌中藥廠及連鎖店位元堂0897過往銷售養陰丸而街知巷聞新冠疫情困擾香港3年影響到內地及外國遊客訪港下該集團轉而將店舖網絡滲透到民生區擴展本地消費市場建基於重本投資的元朗廠房掌握提升藥效的獨有工藝之上位元堂執行董事鄧蕙敏表示正打開中醫中藥堂及電商渠道以至開發更講求生活化的產品吸納年輕一族消費群

  2. 2022年12月22日 · 明報專訊連鎖中醫藥店位元堂0897或相關人士近月先後放售多個物業其中位於荃灣川龍街一個自用舖最新推出市場放售叫價6,500萬元較13年前購入價高出1.7倍

    • 中醫醫院的運作模式
    • 中西醫的互動模式
    • 中醫未來在公營醫療系統的角色
    • 中醫人力資源及執業考試
    • 中醫專科發展

    2014年,時任行政長官於《施政報告》中提出政府將會興建中醫院,過去幾年政府成立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積極推動中醫醫院發展事宜;並預計於2024年底分階段投入服務,採用公私營合作模式,由政府興建,及後由非政府機構營運。 不過,中醫醫院的運作模式在業界一直備受關注,其中主要涉及3個問題,一是在運作時所使用的治療方法,焦點在於中醫醫院應該是使用純中醫治療,還是中西醫合作治療,如果是中西醫合作應該是何種方式的合作;二是中醫醫院的功能定位,焦點在於中醫醫院應該是一間全功能醫院,還是一間專科醫院,也涉及中醫醫院應該以哪些病種為主要診療方向;三是中醫醫院的人才培訓,包括現階段香港是否具備中醫醫院需要的專業醫療人員及管理人員。

    中醫成為一個專業後,和西醫的互動愈來愈密切。中醫未來在香港整體醫療系統不同層面的醫療服務中,和西醫有怎樣的合作和互動,卻是一重大課題。有醫師認為未來中西醫結合是中醫發展的大勢所趨,但不少中醫師擔心香港未來的中西醫合作模式,會參考中國內地的做法,即中醫院裏同時提供中醫及西醫服務,或者中醫師可以使用西醫的療法,如進行手術及開西藥。 亦有中醫師對內地的中西醫結合經驗持有強烈的批判態度,認為內地中醫院以西醫主導的經驗破壞了中醫的傳統價值,而香港則因為政策限制,反而保持純粹的中醫價值及治療方法。雖然本地大學的中醫課程涵蓋現代生物醫學的知識,但香港現時的醫療法規不允許中醫使用現代醫療儀器及轉介檢驗,中醫師的權限和內地有所不同,故此未來的中西醫合作模式也可能和內地有所不同。

    公共醫療是政府施政的重要部分,市民對公營醫療的需要日益增加,但中醫服務在公共醫療系統裏的比重還是有限。政府在過去10多年內相繼成立18間三方合作教研中心,但診所並非全面獲得政府的資助,且由非牟利組織營運,而非衛生署或醫院管理局管理。故此營運及資助模式經常備受業界人士議論,認為只有公營之名而沒有公營之實,無法如一般公營診所提供全面的資助服務予市民。 業界也相信把中醫納入公營醫療系統,有助紓緩現時醫護人手不足的壓力問題。近年每逢流感高峰期,當公營醫療系統不勝負荷,就有業界人士聯署,呼籲政府讓中醫加入前線抗治流感的隊伍,更自發組織私營中醫診所延長服務時間,藉此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負擔。雖然如此,中醫服務的滲透率仍然偏低,政府雖然呼籲中西醫一同對抗流感,但似乎更多是呼籲私營中醫,而還未有探討中醫應該在...

    中醫人力資源的供求問題以及如何評核專業資格,也是近年備受討論的議題之一。2017年的《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指出中醫短期內會出現人手過剩,在內地修讀中醫本科課程的本港學生人數也會對中醫人手供應構成潛在影響。上述報告在業界裏引起不少討論,業界人士紛紛對未來中醫人力資源過剩表示擔憂,認為會影響整體中醫行業發展。 過去10年中醫求診率開始放緩,可見私營市場對中醫師的需求,可能已經開始接近飽和,但潛在的中醫師供應卻可能繼續增加。本港難以控制內地30所認可大學的中醫學收生名額,相對容易的方法是從考試評核來調整,成為合資格執業者的門檻。對於如何保障行業健康發展,和怎樣控制供求比例的合理性,是要限制內地收生名額,還是調整執業試的難度以提高入行門檻,業界內出現了不同聲音。再者,內地的中醫制度...

    最後,專科發展是目前業界除了上述議題以外,較為重要的一個議題。雖然仍未在公共政策層面及業界受到廣泛談論,但有醫師已經開始嘗試推動中醫專科化發展。同時,中醫醫院的發展及與西醫的互動,必然會涉及中醫專科發展的討論。中醫目前的分科是否合適,日後進一步專科化應該參考西醫的分科,還是根據中醫特色來分科,都是有爭議的。有中醫師認為專科化發展可以提升中醫師的整體水平,也能提升市民對中醫的認可,但有中醫師認為中醫專科化發展必須非常謹慎,不可以隨便參考西醫現行的分科方法,否則會和中醫的核心精神有衝突。 按照我們的觀察,中醫業界對上述五大議題,眾說紛紜,不同背景中醫師的觀點,在業界內形成了非常明顯的分歧。如果業界不容易形成共識,政府也不容易找到合適的對話對象,如此長遠對業界的發展有障礙。究竟中醫業界的主要聲音對...

  3. 2020年8月10日 · 即時文摘. 2020年8月10日星期一. 供過於求、薪酬偏低:中醫市場的警號(文:趙永佳、施德安、雷恩) (09:00) 圖2之1. 喜歡看中醫的朋友大概會發現,無論街頭還是商場的中醫診所都愈來愈多。 有說這是中醫發展愈來愈好的現象,也有人認為這是中醫市場危機的警號。 政府支持興建的中醫醫院也將在2024年落成代表中醫在臨牀教學和研究方面即將有進一步的發展。 除了政府支持,中醫的公眾認可也日益增加。 我們在2015年的研究發現,香港市民對中醫處理嚴重疾病和一般疾病的效果愈來愈有信心。 需求沒顯著擴張 供應卻不斷急增. 然而,中醫市場的供求問題也極需注意。

  4. 2021年7月19日 · 2021年7月19日星期一. 明醫識藥:推動中醫藥普及教育的意義(文:趙永佳、施德安、雷恩) (09:00) 圖2之1. 中醫醫院預計於2025年第二季啟用為市民提供門診及住院服務象徵香港中醫藥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回顧過去30年來的中醫發展中醫經歷了一系列的專業化進程香港市民對中醫藥的信心也不斷增加。 我們的研究發現,市民對中醫藥知識的認識仍不足夠,有機會影響他們的健康及使用中醫的意願。 然而不少受訪者都表示有興趣進一步認識中醫藥知識,故此我們認為,政府在中醫醫院啟用前,也應該着手積極推動中醫藥普及教育。 市民對中醫藥知識有偏差.

  5. 2015年2月11日 · 兩個有問題的產品均來自中國分別是位元堂特級天白花菇食用期限為明年2月6日另一款則是盞記特級花菇食用期限為明年1月1日中心發言人表示中心透過恆常食物監察計劃從鰂魚涌兩間店鋪抽取上述樣本進行檢測

  6. 2022年4月21日 · 圖1之1.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在4月3日記者會表示早在2018年施政報告已把香港的中醫藥納入公營醫療體系惟由於歷史因素中醫發展受到法律制度上許多掣肘離期望相差很遠需拆牆鬆綁據政府文件顯示註1及2),2019/20年度政府向醫管局撥款共699億元其中1.47億元發展中醫服務提供資助予18間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和毒理參考化驗室佔整體撥款的0.21%西醫則佔99.79%。 2020年初新冠病毒開始肆虐香港,相較內地,香港中醫的參與度一直偏低,今年1月爆發第五波疫情,到2月下旬,確診人數呈幾何式增長,香港公營醫療體系完全不勝負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